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路桥盐业生产加工技艺
更新时间:2009-07-05 文章来源:路桥图书馆
项目名称:路桥盐业生产加工技艺
文件号:浙政发〔2009〕35号
公布时间:2009年6月25日
内容简介:
路桥盐业生产历史悠久,自乾元元年(758),在章安黄礁附近设有亭场,为海盐集中转运之所。到五代天福八年(943),筑堤围涂后,路桥沿海一带盐业由分散生产进入盐场规模生产。当时晒的盐粗且色黑味苦,煮的盐细且色白味佳。每灶一日一夜可出盐六、七担,贩往境内零售于食户,贫民恃此为生计。
旧时一直到解放后的初期,都是一家一户自发生产的。自从1952年以后,逐步走上集体生产,集体经营,集体管理。1954年以后的老金清盐管站,管辖金清全区六个乡镇的盐场,共有盐田5000余亩,盐民1000余人。旧时的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在1962年至1967年采用比较先进,比较科学的 “流子滩”方法。80年代至今,都是采用“黑膜池结晶”的方法。这样晒起来的原盐,质高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