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作者    主题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老照片陈列馆 > 路桥记忆

他们是这样的

发布时间:2013-04-26 作者:项懿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八十年代赵承钧、刘掌珠摄于长潭水库


1986年黄岩县路桥职业技校首届毕业生合影(二排左三为刘掌珠)


刘掌珠和女儿及保姆摄于六十年代
 
  与此前采访到一些高龄老人或悲或喜故事时的心情截然不同,此次,84岁的刘掌珠和86岁的赵承钧带来了一丝平凡的浪漫与温情,整个谈话过程轻松愉快。

  时光倒转回1953年,全国大学高校重新招收学生的第二个年头,彼时的中国刚解放没几年。也就在这一年,毕业于宁波女子中学的刘掌珠和来自温州的赵承钧相遇在山东师范大学,同时成为历史系的学生。原本刘掌珠填的志愿是南京师大,那一年恰逢全国院系合并,南京师大的历史系合并到山师大的历史系。而赵承钧第一志愿填的就是山师大历史系。因为是老乡,两人心理上的距离比较靠近,也谈得来。第二年,两人便自然而然地恋爱了。刘掌珠如今已是耄耋之龄,满头银发,但江南女子特有的温润婉约气质依旧不减。当我看到她年轻时的照片时,忍不住称赞其漂亮,于是笑问赵承钧,当初刘掌珠是否是班里数一数二的美女时,可爱的赵老师稍显羞涩,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让我有些讶异的是,当时,像刘掌珠他们一样自由恋爱的为数不少。而在我的既定印象中,五六十年代,大部分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家觉得合适了,双方之间没有过多了解就直接结婚。这可能跟他们学习生活环境有关,毕竟在当时,高学历的人并不多。他们读大学考试时,除了要笔试《马列主义基础》、《俄语》、《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历史教学法》、《考古学》、《地图做法》等科目外,还需要考口语,即老师出题目,学生面对面回答,类似于如今的面试,只是没这么多考官。

  四年后,刘掌珠和赵承钧结束了大学生涯,因为是情侣,在分配工作时得到了组织的特殊照顾,被同时分配到山东潍坊临朐一中教历史。第二年,他们便喜结连理。结婚操办得非常简朴,大家集中在学校会议室里,校领导讲了些祝福话语,两人给大伙儿分了些喜糖就当是结婚仪式了。而婚房则是学校的简陋宿舍,本来就配有桌椅、床等家具,并没有额外购置家具。在当时,家具也不是随便买的,如果大了一尺,就会被扣上“资产积极生活方式”的帽子,这就是那个时代提倡的“艰苦朴素”。

  有意思的是,刘掌珠和赵承钧直到领证结婚后才告诉父母。“就怕万一谈到最后两人没在一起。”说起个中缘由,刘掌珠笑着回答,“这样就比较保险了。”一旁的赵承钧也开起玩笑:“我们是社会包办的婚姻。”说起现在的结婚形式,既要订婚,给定头,又要结婚大办宴席,两人直呼过程太繁琐,有些听也没有听过。之后,他们的人生轨迹就跟大部分人一样。1958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诞生,因为白天忙着上课,没有时间照顾,所以专门请了一个保姆照看小孩。

  赵承钧在临朐一中时是史理(历史地理)组组长,也是学校工会主席。“其实就是一个跑腿的。采购老师福利所需物品,职工结婚一些事项也要管,教师家庭之间出了矛盾也会检举到我这里来,我再从中调解。”赵承钧满脸堆笑着,“一般人乡土观念比较强,我们不是当地人,人家认为我们说话比较公平合理,一有事就会找我。事实上,我在处理纠纷时的确比较公平合理的。”

  说起刘掌珠和赵承钧当年任教时的艰辛,如今的老师完全无法体会到。当时,全国上下大喊“知识分子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口号,要求知识分子下去干农活,进一步进行思想改造,教师会分批被下派到农村干农活。于是,每年农忙时节,也是学校放假一个多月的时候,刘掌珠和赵承钧就去支援劳力不足的农村,跟农民同吃同住干农活,一起收割小麦、玉米、番薯,再刨地,种玉米、番薯。

  每天早上起来先干一个多小时的农活,吃完早饭后继续干活,一整天都在田地里干着农活,中途最多休息一个小时。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从小在宁波城里长大的刘掌珠来说特别艰辛。赵承钧说每天干完活回到家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只想躺下来睡觉。有一次干完活,他累倒在回去的路上,走着走着就睡着了。那时的假期,对他们来说只意味着劳动。不过,让他们自豪的是,学干农活学得特别快。

  刘掌珠和赵承钧在临朐一中教了15年书后,文革期间两人被调到临朐二中,这一教又是10年。直到1982年,两人才排除万难调到路桥,赵承钧在路桥中学任教,刘掌珠在路桥二中(即现在的路桥成人中专)。赵承钧感慨人生最美好的25个年华全部倾注在了山东,而之所以调回来,是因为他们年龄大了,希望落叶归根。虽然最终地点不是宁波也不是温州,但至少也是离家乡非常近了。如今路桥已然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赵承钧说他们就像“象牙塔”中的人,没有过多地和社会接触,不是在读书,就是在教书,呆的最多的地方是学校和家里。而对于过去的那些艰辛,他们也并没有过多伤春悲秋,而是一直都淡然地活在当下。两人相继退休后,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看看书、读读报。在他们身上,我似乎读懂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相濡以沫。

路桥图书馆主办 @路桥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 浙ICP备08111818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 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联系地址:浙江台州腾达路与经四路西南转角 邮编:318050 联系电话:0576-82911231 本站由 橘子红了信息科技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