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下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3-04-12 作者:项懿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欢送金清大队的青年光荣入伍留念章素清(二排左四)1958年摄于金清

全家福,胡彦琛(右二)章素清(左二)上世纪50年代摄于金清镇

章素清1950年摄于杭州华东革命大学

胡彦琛、章素清1951年摄于金清南新市
章素清是名老干部,1979年退休。曾在当时的黄岩县供销总社组导科工作,也担任过金清镇妇联主任、金清镇副镇长,后调到黄岩县妇联,最后在马铺公社任妇联主任。她说,以前干部开展工作不仅辛苦,还要时刻担心性命不保。
1947年,国共内战,局势动荡,当时16岁的章素清在黄岩淑德小学当校工。淑德小学由一名女性创办,因其侄子在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当秘书,于是学校成了共产党宣传的一个阵地。和黄岩的共产党联络员接上头后,章素清就每天负责印刷传单,并在夜深人静、无人出没时偷偷将宣传单塞进一户户人家门缝里或者扔到院子里。
宣传单内容由“上头提供”,主要宣传共产党对人民的好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大家要各尽所能、各尽所需,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一份力量。传单也会解释国民党对共产党不利的言论等。
做这样的一份工作非常危险,如果在发传单时被国民党的人发现,肯定会丢了性命,没有人愿意去冒险。学校里就章素清一个人在做,她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每次印刷完传单后,都会及时处理掉一切可能会引起怀疑的资料和痕迹。“我当时只有十六七岁,扎着两条辫子,又是个女孩子,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问起章素清为什么愿意接受这份工作时,她说道,“我是个孤儿,就一个人,如果不幸遇难,也没关系。”
章素清并非生下来就是孤儿。在她5岁的时候,父亲被抓去当壮丁,再也没有回来,9岁时,母亲被当时的保长活活打死。由于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亲戚,章素清独自来到黄岩县城,一开始乞讨为生,再后来帮别人烧饭、带小孩。有一天,无意中听到淑德学校是由女性创办,她就想碰碰运气,看看能否进去学点知识,至少学几个字。幸运的是,校长看到章素清后,非常乐意接受她在学校里当校工。
命运也由此改写。在章素清印发了3年传单后,新中国成立了,组织要在500名工人中挑选一位去杭州的华东革命大学学习、深造,章素清就是那个“唯一”,成了四部31班学员。一年后,也就是1950年,章素清学成归来,被分配到黄岩供销总社组导科,成了一名科员。
随后过了一年多,组织上认为章素清到了结婚的年龄,可以处对象了,就把她介绍给了胡彦琛,他们一起被派到金清开展工作,在金清喜结连理。胡彦琛来自山东,属于南下干部,曾经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8次战役,屡立战功。现在胡彦琛已经96岁高龄,头脑还很清晰,只是丧失了听力。
刚解放不久的金清还是混乱的,时有小打小闹,在当时属于危险地区,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章素清刚到金清时,作为工作组成员前往黄琅开展调查摸底工作。说起黄琅,章素清记忆犹新。那时的黄琅村庄就在海边,没有平路,进到村庄里需要慢慢爬过去,整个地方也到处是土匪,当地村庄只有两个人没有暗通土匪。
初到一个地方,可靠的人很难找,一不小心会丢掉性命。工作组原本是14人,最终却只留下了3个,十几个人因害怕逃回了家。章素清也萌生过离开的念头,但工作组的领队做她的思想工作,跟她说要革命就革到底,不要半途而废,最终她还是留了下来。但那段日子对于章素清来说着实难熬,住的是草棚,每晚听着惊涛骇浪无法安然入眠。吃饭也是个问题,要买菜的话,需要划着小船出去买,不会划船的章素清,只能趁着别人出去买菜时,让他们捎点回来。心理上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担心随时被土匪打死。
幸运的是,不到半年时间,章素清摸清情况后,完好地回到了金清。不久,他们就抓住了土匪头子。那头子还跟章素清说,如果当时不是看着她年龄小,早就把她打死了。之后,金清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当时,章素清是金清镇副镇长兼妇联主任,在金清工作了十几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