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军垦二三事(下)
发布时间:2013-05-17 作者:项懿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1956年方中与堂弟方崇仪于北京万寿山
1958年853农场果园队在小青山北麓修总排水坝
1958年冬天东北农垦区853农场宝清河水库开工典礼
北大荒军垦的日子还在继续。北国的冬天异常寒冷,冰天雪地,望不到头。在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冬闲变成了冬忙。强壮的劳动力被分成两队,一队去伐木,一队去修水库,老弱和哺乳妇女在家积肥,选种备耕。而方中带领果园队一个排和试验场各队组成的100多人的一个连,去宝清河修水库。
队员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地堡式工棚里。工棚位处于挖地五六十公分的地面下,木头作为墙体,挖出的土堆压在四周,顶上铺一层排木,再铺一层草,然后压上泥。为防寒,通道弯曲,房间两道门挂上了棉被做成的门帘,并烧着炉子取暖,但这种工棚容易发生火灾。一天晚上9时左右,铺在上面的草起了火,一女工慌乱中抢了被子就往外冲,不料摔倒在地,阻塞了整个通道。当时,队长急中生智下令所有人都先躺着别动,然后命令一班人救火,一班人裹着棉袄去压火,这样才及时扑灭了火,未酿成大祸。此事发生后,连队专门召开会议,制定防火检查制度和火灾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寒冬腊月里修水库其实要比往常困难许多。一开始整个工程进度非常慢,经过集思广益后,大家决定采用火烧取土的方法。每晚收工前,在取土的断面下架好木头柴草,第二天凌晨4时,每个排派两人先去烧火,融化土层。这样上工时土运到坝上还冒着热气,及时打夯就可防止泥土再次被冻住。1958年冬天,水库就修好了,可惜来年春天,就被水冲出一条沟,留下了半拉子工程。
1959年冬,方中被调到了试验分场卫生所工作。总场决定修排水干渠,方中再次跟随机关支援工地,工地领导让他带领爆破组,他二话没说就应承了下来,带领几个铁道兵战士,干了一个冬天完成了任务。那段日子无疑是艰苦的,大家都住在帐篷内加火炉取暖,洗脸只能靠雪水融化,洗碗更简便,把碗往帐篷顶上一丢,要吃饭时,拿回碗放炉上烤一烤,冰脱落了,碗就干净了。
而修干渠所用的土,因为完全被冻住了,他们就通过自制炸弹进行爆破取土。对于用氯化钾炒焦外加锯末自制的炸弹,方中他们几经研究得出了结果,就是将炮眼打到冻土层和未冻土层中间,这时的威力最大,而每个炮眼放药数量也很有讲究,一天下来,他们只要听到爆炸声,就能判断这炮成功与否。同样也是经过了一个冬天,他们就修好了排干水渠。
方中也经历了与饥饿抗争的年代。1960年,是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虽然农场各队都有大量的粮食,但为了与全国人民同艰苦,这些粮食都用芦苇圈贮藏起来,职工的口粮都是限量的。当年军垦农场大多是双职工,几乎全部人员都吃食堂,没有自留地,也没有店可买零食,口粮减量后,食堂一天只供两餐饭,每餐供应两个窝窝头,这窝窝头还不是纯玉米做的。
当时广大农场职工靠从鼠洞里挖来的黄豆度过了饥饿时期。每逢节假日,农工们就扛起镢头,带上麻袋,到已收割的大豆地里寻找老鼠洞,找到后就顺着洞的走向刨土,一直挖到老鼠过冬的储藏地。一个洞穴里能挖到三四十斤黄豆荚,一天能刨到4个洞穴,背回400多斤豆荚。方中回忆说,这个年代最为难堪的是,有朋自远方来,却无食充饥。当年,方中的一位战友从林场过来看望他,方中见没东西招待,就决定去地里挖鼠穴找豆。农场的地少则几千亩,多则上万亩,附近地块的鼠洞差不多都已经挖完了,方中只好到较远的田地里找豆。虽然简便,却也快乐。
在食不果腹的饥荒年里,鲫鱼也曾经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当时,试验场派方中拉一辆马爬犁去五分场七里星河鱼樑拉鱼,6天后,他和驭手两人拉了满满一爬犁的鱼回来。方中自己还买了一袋鱼带回去,年终结账那会儿,同住的会计加班时,他就利用烧炕之火将鱼煮起来当两人的宵夜。
北大荒捕鱼的季节是在封冻期。东北有句谚语叫“七上八下”,就是指7月鱼儿从下游向上游,到8月从上游向下回流。为了捕鱼,7月底人们就在河上做好阻鱼坝,让水通过竹帘或者网具,把鱼阻在坝上,等到封冻期,在冰上打洞,下网捕鱼。冬季鱼儿不进食,一般都在水深的地方,所以肠内没有东西,非常干净。
方中道:东北鲫鱼全身都是“宝”,除了鱼苦胆外,其余全部都能吃。那时水煮清鱼加点盐就觉得美味了,再把鱼鳞煎汤,煎好后用纱布滤去鱼鳞,待第二天早上可以吃到美味的“鱼鳞冻”。而吃剩的鱼刺拿来烧烤后,碾成粉末内服,还是个天然补钙的营养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