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作者    主题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老照片陈列馆 > 路桥记忆

挥别岁月 留下技艺(一)

发布时间:2013-09-13 作者:於 婵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1961年元旦,支援龙泉山区知识青年、指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于龙泉森铁合影(第一排右四为张崇生)


张崇生于1966年路桥白掀社发工作服时所照
 

  住在老街的张家虽然条件并不富裕,但养育的6个子女,个个聪明伶俐。老大是个读书的好料子,老二张泸生唱歌跳舞样样精通,而1942年出生的老三张崇生,更是个机灵能干的人,早早就成为了家里的好帮手。

  当时只有八九岁还是个小不点的张崇生,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因为肩负着重任——陪大哥写生。那会儿路桥四面是田,一大早行人寥寥,而大哥也只是个10多岁的小毛孩,每天出门叫上张崇生给自己壮胆。兄弟俩一前一后走在田埂上,天边一抹朝霞如血,映在两张年轻朝气的脸上,这样的画面多年后依旧定格在张崇生的脑海里。

  等到10多岁小学毕业,每天凌晨陪母亲走遍大半个路桥,收脏衣服回家清洗,成了张崇生的主要工作。那时母亲帮别人洗衣服贴补家用,一件一分钱。而架竹竿、管衣服防小偷、收衣服叠衣服,这些都是张崇生的活儿。那年月家家都不富裕,偷衣服的事时有发生,一件衣服能抵上好几个月的工钱,因此,“巡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家门前的空地上“万国旗”迎风飘舞,小张崇生找个角落蹲坐着,一有人影接近就开始紧张,“嗨!干嘛的?”他提高声调大声喊,有几次还能唬住人,有几次蟊贼走近了扯下衣服就跑,张崇生个子小跑不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几个月的辛苦付之东流,心里那个懊恼。

  后来,张崇生去铁店卖过苦力,站在火炉边拉风箱,一天要干八九个小时,能赚2角5分钱。当时大米9分一斤,猪肉6角5分一斤,这样看来,工资并不算低,只是这份工作真的很辛苦,火星四溅,在皮肤上砸出一个个小坑,高温烘烤,挥汗如雨,张崇生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1958年前后,国家大办农业,号召年轻人“上山下海”。张崇生也积极响应,到路桥第二高级农业合作社当“新农民”,被分配到了七队。

  “做农民虽然辛苦点,但只要肯干就能拿高工分。”打听到能有1元/工的工资后,张崇生干劲十足,他盘算着只要肯吃苦就能多赚点钱,改善家里的条件。因此,脏活累活他从不发憷,总是抢在前面,只是农活也是个技术活,光有蛮力和热情还不够,当时他只能做到3分/工,和预想的差太多。其实还有个工种,叫“机动部队”,哪有活儿就叫上一帮劳力,不讲究技术,只要肯吃苦就成。张崇生报了名。当时正在筹建长潭水库,工程时间紧迫,大家日夜兼程,挑泥筑坝,当时张崇生只有1米5多的个头,担起满满一担近百斤的湿土跑得飞快,他心里盘算着,1分钱1担,100担能凑齐1元钱,能买上好多肉了。

  工地工作很艰苦,很多成人都吃不消,但十六七岁的张崇生硬是咬牙扛下,由于表现突出还被评为“双抢英雄”。从长潭水库到秀岭水库,再到三甲晒盐挑土。那一年,张崇生跟着队伍跑了不少地方,住农家吃干粮,一年辛苦到头,只拿了9元钱。而实际上,他的账本上密密地划着100个工分。“工资和咱们今年的收成挂钩,你们知道的,由于天灾,今年的收成很不好,稻子死了一大半,公社里实在拿不出钱了,大家要共同为国家分担啊。”公社书记的一番话,让大伙的心都凉了下来,“罢了罢了,国家有困难,个人还能怎样呢。”而实际上,“天灾”的原因大伙心里清楚,“大跃进”求高产,稻子种得密不透风,荭(方言)死的。

  再后来,全国上下号召大炼钢铁,每个县都成立了耐火砖厂,生产耐火砖,用来打造炼钢炉。张崇生参与了半年,但工资也少得可怜。

  1959年,又掀起了“大办工业”的浪潮,张崇生报名参加了龙泉县林业局,支援造路工程。当时林业局的领导全是部队转业干部,人员管理也是部队模式。先是一个月的集训,4000人的队伍白天砍树、砸石块,晚上就栖身在破庙或茅草棚里,吃的是“巃(方言)原米”(是用树磨把稻谷最外面的壳磨掉,保留米皮,尽可能让入口的粮食多一些,但是难以消化)和自己种的蔬菜。这样的生活,对张崇生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他拿出在工地干活的劲,拼了死命地干活,“多赚工分多拿钱,改变家里的困境”,他的想法很简单。

  “听说我们集训后会被分配到农场,分十个地方。”“哎,哪个地方条件好些……”“惊天大新闻,听说要从咱们中挑个通讯员,跟在领导身边,那可是个美差……”“你说会是谁啊?会不会是哪个领导的小孩?”集训快满一个月的时候,大伙都在传,领导打算从4000个新人中挑一个留在总部,张崇生只是听听,没有放在心上,他心想自己一没背景二没后台,这种好事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悬念一直留到了分配前一晚,那日,大伙已经入睡了,一盏煤油灯由远及近亮到了张崇生他们队伍休息的破庙前。(未完待续)

路桥图书馆主办 @路桥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 浙ICP备08111818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 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联系地址:浙江台州腾达路与经四路西南转角 邮编:318050 联系电话:0576-82911231 本站由 橘子红了信息科技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