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更新时间:2013-10-10 文章来源:路桥图书馆
概 述
一
台州市路桥区地处浙江沿海中部,东濒东海,南邻温岭市,西接黄岩区,北连椒江区。陆地东西最长33.3公里,南北最宽18.8公里,行政区域总面积(含海涂)327.6平方公里。2009年末,户籍人口43.96万人。海岸线总长26公里,剑门港是良港。近海岛屿大多已与大陆相连,剩有东廊、西廊等少数岛屿。104国道及东复线纵贯,甬台温铁路在螺洋设有台州南(货)站,台州路桥民航站班机通往全国10多个城市。
全区背山面海,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以平原为主,间有孤丘点缀,平均海拔3米左右。河流属金清水系,河网密布,水位变化不大,下游部分河段受潮汐影响。平原土地肥沃,是粮、棉高产区。西北部是低山丘陵区,盛产亚热带水果。浅海滩涂海水养殖兴旺。
气候具亚热带季风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光照适宜。适于多种作物、果树生长。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洪涝、寒潮等。
二
路桥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在灵山(中央山)公园东麓发现距今约5000年的石器和陶片,具有河姆渡文化南延的特征。从路桥区境内多处发现的石犁头,说明良渚文化晚期路桥农业已普遍使用石犁。在峰江街道梅屿出土的石斧、石镞、石凿、石锤,及青铜戈、青铜矛等兵器,考证为商代文物。在路桥小人尖出土78件周代文物,认定此处是周代具有公侯一级的祭坛。相传公元前950年间,建都于泗水的徐偃王遭到周穆王的进攻,败逃来到浙江黄岩,死后葬在路北胜果寺后山。大量的出土文物及历史传说说明从新石器时期至周代,路桥的先民与时代同步发展。
秦末句践后裔无诸、摇率越人从诸侯灭秦,台州及路桥属越地。楚汉相争,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代路桥为台州南部交界要冲,建有邮亭。王莽期间,梅福为了躲避朝廷追杀,曾隐居在峰江梅家山。东汉方士赵炳在章安传道行医,曾来到埠头堂一带;赵炳死后,民间立庙祀之。
三国至南朝时期,在桐屿埠头堂四周,存在大量窑址,与黄岩沙埠窑、椒江章安窑处在同一时期。晋代,梁竹、梁松由临海百步迁居下塘(因此称下梁),可见下梁在晋代以前就已成陆。而内地,东晋王羲之游浙东四郡,曾留宿新安(路桥旧称),留下“右军墨池”胜迹。可见六朝时期,路桥又有了发展。
佛教从六朝时期已经传入。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河西建普泽寺,这是路桥区内在录的最早寺院。
唐天宝三年(744),鉴真和尚准备第四次东渡,曾留宿在峰江禅林寺,为禅林寺写上光辉一笔。开成四年(839),洋屿郭岙人郭昭文官做到殿中侍御史,是第一个在外做官的路桥人,侧面也说明洋屿(非洋屿山)在唐代已经成陆。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镠下令开凿黄岩官河,为台州最大的运河,经过路桥,对路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北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逍岙人王珏考取进士,这是在路桥在录的第一位进士。宋代时,罗适、朱熹、句龙昌泰、李洪川等继续兴修水利,农业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叶适在罗洋讲学,对路桥的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元至正八年(1348),洋屿方国珍首先聚众反元,1355年后,他占据台州、庆元、温州3路6州11县,实行保境安民政策,1367年,方国珍因战败,迅速投降了明朝开基者朱元璋。首义、保境安民、降顺大明,特别是后两项,使浙东民众避免因长期战事带来的灾难。
至正二十六年(1366),路桥人陶宗仪完成了史学名著《南村辍耕录》。
明初倭寇开始猖狂,路桥人方明谦(国珉子)是抗倭卫所的创议者、襄办实施者。方明谦与他的两个堂兄方礼、方关(国珍的长子及次子)于洪武十七年(1384)奉命(在信国公汤和带领下)筑卫城;二十年完成卫所募兵。方明谦在台州设立海门、松门、新河、桃渚卫所,玉环乡筑楚门、隘顽两城,温州建金乡卫;方关筑定海等处11卫城。卫所的建立,有效地遏制了倭寇入侵,此后150多年,沿海居民基本过着平静的生活。
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寇严重骚扰台州和路桥,路桥人自发组织乡兵,抗击倭寇,与戚家军一道,经过数年艰苦斗争,终于消灭了倭寇的入侵。
明代沿海经常发生海溢,路桥居民溺死无数。水利以筑塘为主,从弘治至正德(1488~1521)的33年间,筑成丁进塘、洪辅塘和四府塘,围涂面积近10万亩。
清顺治三年(1646)八月,清兵占领台州。1657年农历八月,郑成功反清攻占黄岩城,后被清兵收复。十八年十月,清政府撤台州沿海30里内居民入内地,沿海居民流离失舍。收复台湾后,康熙二年至八年(1663~1669)展界复居。十三年八月,“三藩”耿精忠都督曾养性过路桥进入黄岩县城,十四年八月,黄岩回到清政府治下。二十二年开海禁。五十年编审丁口定额,以后续生人丁永不加赋。自此人口大增,市面繁荣。
道光初年(1821),黄岩各地普遍种植罂粟,浦北等地尤盛,民间吸食鸦片烟,严重影响到国民体质及生活;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清政府下令禁绝鸦片,外国输入虽然减少了,但本地仍然种植罂粟。
道光十一年(1831)前后,洋屿人罗宝书从外地学来织绢技术,开始教乡邻织绢。之后,洋屿附近数十里,家家织机声,年产三四十万丈(约6000匹)。此后100多年来织绢一直是黄岩东南一带妇女主要手工业。
同治十年(1871),西教士开始在黄岩讲道,之后路桥栅桥设基督教堂。十二年四月,筹建黄岩最早的教会田际堂(在新桥镇);第二年,田际堂为信教者洗礼,培养第一批本地教徒。光绪二十五年(1899)七月,竿蓬人应万德提出“除灭洋教,保护良民”口号,先后焚毁井泉、茅林、路桥、石桥头、箬横、温岭、泽国等11所教堂,带领民众万人占据县城,放出被关押的反教民众。法国政府派军舰开往海门干涉;浙江巡抚命令台州府和海门卫捕杀应万德。应万德反教成为浙江第一教案。
清代路桥的灾害仍然以海溢为主。康熙、乾隆两朝,多次发生海溢,沿海居民溺死无数。嘉庆二年(1797)海溢,溺死民众上万;咸丰四年(1854)海溢,椒江、路桥、温岭溺死者竟达3万之多。因此水利仍以筑塘为主,共9条,海岸线外移6000米。其中同治十三年(1874),金清人吴雷个人出资筑浪矶山塘,自太婆岙山嘴至剑门港口,长8华里,历经20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竣工。
三
中华民国成立后,实行地方自治。元年(1912)1月,黄岩城、镇、乡选出临时议员,组成临时县议会,选举路桥镇人杨绍翰为临时议长。1914年2月,停办民选自治,县议会奉令解散,全县划分为六自治区,为官办自治。1919年恢复县议会选举。
1927年1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军)过境,受到路桥民众夹道欢迎。2月下旬,成立国民党黄岩县党部。1928年5月下旬,在蒋僧桥(今属峰江街道)戴大夫家成立中共黄岩县委。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路桥人为救国保家园进行英勇的战斗,出现如陈安宝、王志千、刘望吾等一大批爱国志士。1945年6月28日,路过的日军往路桥东南方向抢掠,遭到新桥、蓬街两地乡民顽强阻击,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民族之歌。
民国时期,路桥镇的工业居全县之首,优于城关。1921年郏道生兄弟创办的普明织物厂有织机百余台,其“福梅牌”产品参加1935年全国工商博览会获得一等章。1940年,路桥镇有棉织机户80多家,铁木织机300多台;1946年,路桥共有机户187家,计有铁机12架,木机396台,为台州棉织业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路桥镇的商业冠于台州;金清(下塘角)是温黄两县鱼货集散地,不及县城,居第三。抗战开始,海门港口遭到日舰封锁,海门两度沦陷,市面萧条,不少海门商家移驻路桥,台州南部的物资靠金清港进出,造成路桥商业极端繁荣。抗战胜利之后,海门商家陆续返回,路桥商业恢复常态。
民国元年,扶雅中学堂改名为扶雅中学;1915年因办学有功,大总统奖给五等嘉禾章,教育部奖给“惠我青年”匾额。1943年8月,在地方绅士筹划下建成路桥中学。
解放前夕,路桥农村凋敝,工厂歇业,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中共党组织发动镇山乡青年进行抗丁斗争。1949年5月29日,在渡江大军和浙南游击队军事压力下,经中共黄岩县党组织争取,国民党卸任县长朱焯率旧部起义,黄岩县和平解放。戴大夫率领民兵,收缴路桥、新桥、泽国乡公所和地主枪支数百条。
四
1951年,黄岩县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贫苦农民分到土地。1952年,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商业合作化运动。1954年7月,开展对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1955年冬掀起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潮。因大部分入社农民没有增加收入,1957年1至4月间社员纷纷要求退社。7月开始,黄岩县委大抓农村两条道路斗争,春夏闹退社的农民重新回社,单干户入社。至9月,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1958年5月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6月开始大跃进运动,25日,黄岩县委召开四级干部大会,号召全党和全县人民苦战100天,确保粮食亩产3000斤,力争3500斤。6月底至9月,全县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建大小土高炉,日夜炼铁,砍伐林木烧制木炭作炼铁燃料。7月1日,黄岩县委又提出确保亩产4000斤。基层干部虚报产量,夏收后在农村进行“反瞒产”运动,组织人员进入农户倒米缸,补足产量。
1959年,黄岩县出现成群外出乞讨者,来自金清、三甲、洪家、新桥4个公社(大社)60多个农业生产队,其中以蓬街、石柱、新桥、兆桥大队(管理区)最多。1960年,群众饿病外流继续发展,以洪湖、石曲下马堂最严重。
1961年5月,黄岩县通过“整风整社”运动,建立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7月之后进行人民公社体制调整,9月恢复县派出机构区设置,以大队设为公社。年末,营养不良的浮肿病基本治愈。
大跃进时最大的功绩在于建造长潭水库。水库地处黄岩西部永宁江上游,1958年10月1日正式动工,第一批9000名民工中桐屿、路桥、新桥、金清占4000人。经过3年多奋战,1962年建成水库。长潭水库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黄岩、椒江、路桥、温岭的水利和饮水条件,作用十分深远。
大跃进时期路桥及周边工业有所发展。但此时黄岩县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海门和城关,路桥相对落后了。其时路桥的商业受到严重的限制,除供销社(包括少量国营商店)一统商品市场外,不允许农民私自从事商业活动。
1966年6月,黄岩县“文化大革命”开始。1968年7至8月,黄岩县两派群众多次抢劫武装部和路桥驻军的武器,进行大规模武斗,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幸亏农村以生产队为基础,农业生产基本正常。1969年1月,黄岩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了县委、县人委的职权。1974年,县、区(镇)、公社和各部门先后成立“批林批孔领导小组”。1976年初,又开展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黄岩县各地召开群众大会庆祝,“文化大革命”基本结束。
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1979年2月,黄岩县委同意县农林水办公室在新桥公社凤阳铺大队搞“联产到组”试点,下梁公社三金大队实行包产到组,新桥公社良种场有7个队、凤阳章有3个队也实行包产到组;夏收之后,路桥推广包产到组。1980年上半年,新桥金大田大队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下半年,包产到户势不可挡。1981年,台州地委、行署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做法。1982年底,路桥全面形成以包产到户为主的农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乡镇企业迅速崛起。1984年,浙江省由乡镇企业局和浙江日报共同举办“浙江省乡镇企业百名优秀厂长、百名办厂能人”大会,黄岩县出席的2名优秀厂长2名办厂能人全部来自今路桥区。1988年,浙江节日灯总厂被国家轻工业部评为全国轻工业产品创汇先进企业,浙江三友集团公司成为国家二级企业。1997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8.2%。此后,国营、二轻企业经过改制,集体企业退出历史舞台,工业企业全部民营化。
工业行业也发生变化,1994年底,摩托车、家用电器及配件、农业机械、电线电缆、装璜材料、节能灯具、卫生洁具等是路桥主要产业。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产业;2004年3月,吉奥皮卡和SUV车的下线;2006年4月,吉利金刚在吉利汽车城投产。由此,汽车产业成为路桥区支柱产业之一。
被誉为中国“经济界奥斯卡”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风向标”的中国经济人物2009年度给予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10人。李书福是路桥人,入选理由是:中国民企造车第一人。2010年3月28日在瑞典哥德堡,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福达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吉利收购沃尔沃成为我国第一家汽车跨国公司。
在建筑房地产业,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脱颖而出。2002年12月26日,腾达建设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成为台州民营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改革开放后,路桥市场迅速恢复并得到充分发展。1982年6月4日,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建成营业,开浙江省商品市场的前河。1983年,建成立路桥钢材市场和浙东南副食品市场。1993年11月,中国日用品商城在建成开业,挤身当时浙江省三大市场之列。1998年9月,路桥建筑装饰城于建成开业。1999年1月,路桥机电五金城于和台州市电子电器市场开业。2002年10月,浙江方林汽车城开业,成为台州最大汽车交易市场、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2006年电子市场迁移到腾达路,改名为台州电子数码城,成为目前国内规模第三、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消费电子类产品交易市场。2009年9月,台州国际塑料城建成开业,成为台州最大的塑料制品市场;钢材市场整体搬迁至路桥生产资料市场园区,成为华东地区大型钢材交易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路桥金融业发展迅速,特别民营金融。台州银行的前身是黄岩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成立于1988年6月,为国内首家民营金融机构;2002年3月,由银座为主体的台州市商业银行成立,总部设在路桥区;2009年注册资金10亿人民币。杰出的民营金融机构还有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成立于2006年8月15日,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6月的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路桥农村合作银行于2005年3月挂牌开业,前身是路桥区农村信用社。2009年路桥区内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台州市路桥区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台州市路桥区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台州市路桥区支行、中国银行台州市路桥区支行、台州市路桥农村合作银行、台州市商业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等。
路桥的交通发生根本性变化,1987年9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路桥机场转为军民合用,12月通航,为全国第一家县级民航机场。1987年10月,浙江省航空公司黄岩站成立。1994年11月28日,黄岩民航站新候机大楼落成。2001年,划归台州市领导,改名为“台州路桥机场”。 2009年9月28日,甬台温铁路通车,螺洋街道建设台州货运站,结束了台州没有铁路的历史。
路桥的文教、科技、卫生等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民办学校有鸿宇小学、蓬街私立中学等。民办医院有台州市博爱医院、台州曙光医院、路桥广济医院等。路桥的文化事业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南官人文大讲堂得到中宣部的赞许。
普遍实行保险制度。1996年开始收缴失业保险。1997年开始收缴工伤保险。1999年,开始收缴路桥区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和职工生育保险。2004年,路桥区作为全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2005年,实施第二轮农医保,2006年,实施第三轮农医保。2008年1月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2006年1月1日开始全面取消农业税是农村一项大事,至此,中国历史上存在两千年多年“皇粮国税”终结了,农民欢欣鼓舞。
建区以来,路桥区的经济迅猛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2009年财政总收入36.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86亿元。
居民的生活极大提高。1995年,路桥区职工工资年人均61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8元。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304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35元。居民储蓄1995年8.57亿元,到了2009年,猛增到214.24亿元。1995年,路桥区人均住宅作用面积22.9平方米,人均住宅居住面积12.8平方米,2009年……(补)
追忆往昔,路桥历史厚重、英杰辈出;观看今日,继三山围涂、黄礁围涂二个工程顺利开展外,又启动了白石岭隧道与栅岭汪涵洞工程,路桥的大地掀起建设高潮;展望未来,路桥必将成为富饶、文明的幸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