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奇开发方家坫
更新时间:2013-10-17 文章来源:路桥图书馆
方伯奇,黄岩灵山乡塘下里人。灵山乡即路桥古称,管里有二,其一为贵丰里,即路桥街及西边罗洋(螺洋)、桐屿范围;另为塘下里,即石曲东南区域范围。根据杨晨考证,方伯奇及其子国璋、国珍等就住在现今的方家坫。方氏祖籍仙居,由于连年遭受水灾旱灾,方氏先祖才迁到塘下里。
方氏世以种田贩盐为业,奔波于石曲和洋屿之间。方家租种洋屿大地主陈百万的田,陈百万的田靠近石曲,为了方便种田,方家就在附近荒地上搭起茅屋,作为居所,这个地方后来叫方家坫。但是种田除农忙外,平时也多空闲,恰洋屿盐场缺少盐丁,天气好时方家父子也就到盐场打工,挣几个零用钱,好买些油盐酱醋。
方家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到了方伯奇廿五六岁时,父亲方宙说:“伯奇啊,你也不小了,应该娶媳妇了。现有人给你讲做媒,周裁缝有一女儿,极其贤惠,且有手艺,你母亲也看过:人也长得不错。他家肯,我看这是打灯笼都无处寻的好亲事,你看怎么样?”伯奇说:“只要爹妈肯,我没有意见。”亲事就这样定下了。
伯奇结婚不久,他们便有了孩子,伯奇给他取名国馨;过了几年,又有了第二个孩子,伯奇给他取名为国璋。
父子俩又种田又煮盐,从方家坫到洋屿盐场七八里路,走得快,也须半点钟,所以起早摸黑,十分辛苦,特别是父亲方宙年老,走路也慢了下来。后来父子俩分了工,种田的事全交给父亲,盐场的事由儿子单独干。这样伯奇就在洋屿搭建起临时的家。
仁宗延祐六年(1319),国珍生。里中有“洋山青,出海精”之谣。
过了两年,周氏又给伯奇生了第四个儿子,取名为国璋。
不想平稳的日子才过上几年,天公就开始不作美,这一年天不落雨,田板干裂,粮食欠收。好在伯奇在盐场里倒是忙得不亦乐乎,挣了钱,交租买粮,勉强应付过去。
第二年蝗虫肆虐,咬掉大片稻禾,方家只能交上一半租,方宙要求陈百万宽限一年;陈百万皱皱眉头,总算同意了。
不想第三年却是水灾打洪潮。方宙种的田被水淹没,又是颗粒无收。伯奇在盐场也无事可干,回到方家坫。
陈百万再也不能容忍,就派人到方家,把绵被、衣服、床板、粮食一应掳走。偏偏这几天又阴雨不断,方家人又冻又饿,父亲方宙年老多病,经不住这样折腾,没几天就死去;母亲潘氏,看见四个孙子挨饿,不肯进食,也活活饿死。伯奇无奈,只得在附近的荒地上挖一个坑,把他们埋葬掉(此坟现仍在方家坫)。
此时伯奇一家真是苦到了头。伯奇对妻子说:“我到盐场去看看,或者能从这些穷朋友中间借到一点粮。”
伯奇到洋屿盐场门口,正要进去,突然有人喊道:“伯奇,哪里去?”伯奇回过头来,一看,是要好朋友陈猛。伯奇吱吱唔唔地说不出所以然。陈猛不待伯奇回答,一把将伯奇拉到旁边,顾一下左右,说:“与我一起去贩盐吧!”
原来当时元朝官府付给煮盐的灶户每斤六文钱,卖给吃盐百姓每斤却要六十文。但贩私盐是犯法的:贩一斤私盐要打二十板,贩二十斤私盐要坐一年牢,贩二百斤就要被充军戍边。
伯奇一时回答不出。陈猛当他是害怕,说:“别害怕,我已经贩过几次了,都没事。贩盐的利润是——”说着做一下手势,意思是一赚五。
伯奇说:“不是我害怕,只是眼前手上——”
陈猛说:“不用愁,我已经有钱了。”从身边摸出一串钱,递给伯奇,“这点钱,先给嫂子用。你晚上过来,我们趁夜出发。”
伯奇喜出望外,立刻回方家坫,把钱交给妻子,并把要去贩盐的事说了一遍。周氏知道贩盐危险,但事已至此,也不能反对丈夫的行事。
伯奇就和陈猛一起去贩私盐。不想这挑盐,数量虽然不多,却卖了个好价钱。回来时,从山里买回炭,卖给烧盐的灶户,又赚了些钱。之后,好友李济福也加入进来,他们三人一道贩私盐,一干就是十多年。
有一天,伯奇对陈猛与济福说:“我想去包一个盐灶。孩子大了,我不想叫他们也一起去贩盐。”济福说:“好,我也有这样的想法。”
伯奇和陈猛、济福一起包了一个盐灶。伯奇在洋屿重新搭了间茅棚,把妻子儿女都接了过来,国馨就到盐场帮忙。
伯奇读过书,懂天象数算。晒盐煮盐,完全依赖天气。伯奇总是预先筹划,避免因下雨有大的损失。经过伯奇的经营,盐灶获得很大利润,他们的日子又好过起来。
有一天,伯奇从石曲回洋屿盐场,路上,突然有一群孩子跟在他的屁股后,喊道:“伯奇穷鬼,交租要催;等上三年,一文不见。实在晦气,实在倒霉!”这话恰巧被陈猛听到,陈猛发现都是前洋村的孩子,就把他们大骂一顿,孩子们赶快溜走。陈猛愤愤不平,对伯奇说:“这些前洋的孩子,肯定是陈百万的家里人教的。今后还有人欺侮你,叫声我们,我们帮助你出气。”
伯奇笑道:“算了吧,我有五个儿子,他们长大后一定会兴旺发达的,这些人不能长期欺侮我。”伯奇回去,付清了陈百万欠租。
有一天,伯奇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一群乌龟陷入旁边的肮脏的沟坎里,伸着头颈仰望。伯奇突然想到自己以前的艰难处境,于是寻来一块木板,搁在沟坎上,把乌龟全部度出。这一夜,他梦见玄衣人前来道谢。
仙居的方族人,得到消息,自己的穷族人方天成的孙子方伯奇在洋屿发达起来了,有混不下去的人,来洋屿认亲。伯奇就安排他们在盐灶做工。
方伯奇夫妻乐善好施。一天,一个乡邻来借米,恰巧伯奇夫妇到香严寺烧香去了。那个管库房的族人,心里想:“如果不把米借给他,主人知道会不高兴的;如果借给他,几时见他来还?现在主人的钱粮也差不多都是我们用的。他借一斗,我就给他八升,反正有去无回。”等到伯奇回来,发现邻居的目光有些异样。仔细了解,才知道自己的仆人以八升作一斗借人,这个一向温和的人立刻大怒,把族人叫来训斥了一顿,说:“做人最主要的是要诚实,尤其对穷人不能欺侮。今天你以八升作一斗借给人家,名是为我,实是害我,我不要这样的人为我打算。”直至那个族人到借户跟前认错,补上米,才算罢休。
方族来人逐渐多起来,伯奇感到在盐场安排有困难,于是就在石曲南面买了一些田,叫族人种。并在田边建立村落,无偿提供给方族人建房居住。当地就把这地方叫作“方家(土见)”。(土见)是路桥土语方言,意指路边填埔成的高地,通写为“坫”,即土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