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珍破计,泰不华战死
更新时间:2013-10-18 文章来源:路桥图书馆
泰不华,初名达普化,文宗赐名泰不华,后改台哈布哈。父塔不台,历仕台州录事判官,遂居于台。元大德八年(1304)泰不华生于临海,家贫,好读书,集贤待制周仁荣养而教之。十八岁时右榜状元。
至正九年江浙参政朵儿只班讨方国珍,舟师追至福州五虎门,兵败被捉,朝廷只好授国珍兄弟官。此时泰不华正在当江东廉访使,得到消息,立即向朝廷上招捕之策。但朝廷没有听他的,反而将他改任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已而出为都水庸田使。
至正十一年二月,元廷任命孛罗帖木兒为江浙行省左丞,总兵至庆元,泰不华迁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分兵于温州,相约以六月乙未合兵进讨方国珍。孛罗乃以壬辰先期至大闾洋,结果全军覆没,自己被捉。元廷没法,只得给国珍兄弟升官。泰不华听到之后痛愤欲绝,竟辍食数日,苦思杀害方国珍兄弟的办法。
七月,元廷派遣大司农达识帖木尔、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樊执敬、浙东廉访使董守悫到达黄岩,主持授官仪式;泰不华也以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的身份,一同前往。泰不华认为机会来了,就与台州路总管白景亮相商,秘密地物色刺客,打算伺机刺杀方国珍。
授官仪式设在永宁江边的教场上。是日,国珍率国瑛、国珉等皆乘船从黄岩北门登岸罗拜。樊执敬问:“方国璋为何不来?”国珍说:“他二日前肚痛腹泻,在海门养病,托我代为致谢。”达识明知国珍留有一步,但由于受了国珍兄弟不少礼物,就说道:“尔兄身体有恙,养病要紧,请代我问安。”樊执敬也不好再说。
仪式放在永宁江边,大司农达识帖木尔宣读元顺帝的诏令,任命国珍、国璋为千户长,并授其弟国瑛、国珉及义军头目十余人官。仪式结束后,国珍等退到江边的民间小楼休息。
国珍对国珉说:“你与仲达快去准备小船,驶来停在江边;这里由我与国瑛对付。万一官兵来袭,我们就从屋后下水。”国珉去迄。此时,报刘仁本来访,国珍立刻迎入室内。
刘仁本说:“公危兮!”就把泰不华的密谋之事说了一遍。原来台州路和黄岩州的不少官员受到方国珍的好处,他们都赞成招收,就把泰不华密谋的事告诉刘仁本,叫他转告方国珍。
国珍假装吃惊道:“如之奈何?”
刘仁本说:“别无他法,只有求之大司农了。”
国珍说:“谁可去?”
刘仁本说:“公与兄弟均不便出面,只有我去,方不引人注目。”
国珍大喜,立即打点珍贵礼物,叫仁本悄悄携去。
是夕,中秋月明,泰不华正在分派壮士,恰好大司农达识帖木迩来到。达识问泰不华何事忙碌,泰不华不好隐瞒,便把自己的打算言明。达识吃了一惊,知道刘仁本说的确有其事。他了解诏命是高丽后出面说情颁发的,如果自己触犯了高丽后,哪还了得;况且自己已经多次收到方国珍兄弟厚礼,这人情是要还的。于是严厉地对泰不华说:“我受皇帝诏命,招降方国珍,公要擅自抗命吗?”泰不华说:“不敢。”达识说:“公必须立刻亲到海滨,解散徒众,不然将以军法处置。”并叫浙东廉访使董守悫、台州路达鲁花赤僧住一同前往监督。泰不华无奈,只得到海滨,解散其徒众;僧住立即拘下泰不华布置的海舟兵器。达识自己与樊执敬一道到江边住所,慰问方国珍。这件事总算终止。
第二天,刘仁本又来见国珍,对他说:“此地不可久留。”国珍会意,就去见达识,说:“国珍诚惶诚恐,待在州城,造成大人很多不便,愿意立刻回海门任所效力,以免大人担心。”达识也怕夜长梦多,立刻同意。国珍兄弟等乘船,扬长而去,途中遇见国璋率舟来接应,兄弟见面大喜,一齐回到海门。
达识见留在黄岩已无事可做,也回都复命。见到顺帝后,就把泰不华如何不听从命令,擅自作主,差点弄糟事情说了一遍。顺帝下令,着江浙行省处置。但泰不华哪里也不想去,也各处疏通,江浙行省就将僧住调往婺州路,派泰不华接替台州路达鲁花赤职务。泰不华上任后,立即撤掉与方国珍交好的黄岩知州周思文的职,叫赵宜浩代替他。
至正十一年下半年,刘福通等在颖州起义。至正十二年春,朝廷征徐州,命江浙省臣募舟师守大江。方国珍怀疑,不肯发舟,退居海上。泰不华认为时机来了,立即上书,说方国珍反状已经显示,如不立即采取行动,则浙东危险了。但元廷却迟迟没有反应。
泰不华决定独自冒险行动。他知道,方国珍已经十分强大,拥有舟船千多艘,去年孛罗率领江浙行省水师征讨,竟全军覆没;现在光凭台州的独路军马对付他,根本不是对手;所以决定用计谋除掉他。此时刘仁本已入国珍义军,当上谋士,黄岩士绅王大用与刘仁本交好,愿充使节前往海门,泰不华大喜。王大用先去见刘仁本,但军士说,刘先生回家去了。王大用只得亲去见方国珍,说:“泰不华大人说:只要方千户交出200艘船,供朝廷使用,则既往不咎,泰帅说话是算数的。”国珍笑道:“此事甚好。先生既然来了,可在此稍留数日,刘先生马上回来,你们商量个具体办法。”
王大用没法,只得留下来,国珍派兵严加看守。另派陈仲达送回信给泰不华,说同意献出舟船,不日送上。
泰不华大喜,与方国珍约定在黄岩永宁江(澄江)交船。泰不华为什么要选择澄江交船?因为他认为,如果把交船地点定在灵江,江面阔,战斗起来台州路的水师根本不是方国珍的对手,不如进入狭窄的澄江,王林洋江面弯曲,便于水陆夹攻,容易把他消灭。
泰不华叫白景亮带兵扼守马头山洋面,防止方国珍兵偷袭临海。命令黄岩州达鲁花赤真木忒儿守黄岩城,知州赵宜浩带兵从澄江岸上支援。
出发前,泰不华知道这是一次冒险的行动,他对部众说:“吾以书生登显要,诚虑负所学。今守海隅,贼甫招徕,又复为变,君辈助我击之,其克则汝众功也,不克则我尽死以报国耳。”众皆踊跃愿行。黄岩士绅张君璧也率乡兵支助。
至正十二年(1352)三月十八日,是约定交舟的日子。泰不华一面发兵扼守澄江两岸,自己与临海尉李辅德、千户赤盏、及士绅张君璧带领部众,挟持陈仲达,乘坐着大船,高挂着受降旗乘着满潮,从澄江向三江口进发。到达马鞍山下王林洋附近,泰不华命令停船等待。久之,见方国珍领着舟船姗姗来到,泰不华大喜,命令方国珍停船,单独前来交接。陈仲达见状,大叫:“大帅,切不可前来,此处有埋伏!”
泰不华大怒,拔出佩刀杀死陈仲达,命令官兵进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小船里,纷纷冒出义兵,义兵划着数百小艇,举着刀矛鼓噪前进。
此时江面上业已退潮,官军船大,行动不便,泰不华坐的帅船,触沙不能行驶。反之,义军船小灵活轻便,不受退潮影响。官军船少,义军船多,把个泰不华的船队包围得水泄不通。
泰不华大叫岸上的官军前来支援。无奈赵宜浩所带的官军,早被从陆路赶来的方国璋兵赶散,退回黄岩城里去了。而白景亮带领的水师,从马头山沿灵江东下,到三江口碰上国瑛、明善所带的水军。白景亮看着密密麻麻的义军船只,大江为之堵塞,不敢接战,领着水军退回到马头山,再舍舟登岸翻过黄土岭,来支援泰不华。
泰不华得不到水陆官兵的支援,孤军作战,被义军团团围住,官军很快被义军打得落花流水。义军登上官船,尽杀官兵。方国珍命令义兵不要杀泰不华,义兵上帅船,欲抱持泰不华过国珍船;泰不华拚命抵抗,斫死义军多人;陈叔达大怒,攒槊刺之,泰不华中颈死,这一年虚岁四十九。书僮抱琴护着泰不华的遗体不愿离去,同时被杀死,陈叔达将他们投入江中。
义军把其它官船的士兵逐个消灭。临海尉李辅德、千户赤盏、及士绅张君璧皆被义军杀死。
此时,元顺帝突然想到泰不华忠心可嘉,下令升他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行台州路事。命令在闰三月辛巳送到,可惜泰不花已战死在王林洋半个月了。元廷只好封泰不华为魏国公,算是一种补偿。
泰不华为官还算清正,他死后,台州及黄岩的文人纷纷写诗悼念他,黄岩的李禹鼎、才女范秋蟾(后成为方国珍的亲戚)都写悼诗。后来,黄岩人在唐门山畔,埋葬了泰不华(衣冠冢),并在其地修建将军庙,称其岩为“将军岩”。方国珍向来敬重泰不华,并不干涉。到了清代,人们又把方国珍神位奉入庙中,这样,两位死对头却在一块同享人们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