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兄弟抗倭立功
更新时间:2013-10-18 文章来源:路桥图书馆
明嘉靖年间,倭寇卷土重来,更加猖狂。于是朝廷诏令,“择其廉能材干者,给团练札付一道,各乡择材干一人为团长,授之冠带。”乡兵以团为单位,由地方绅士或有身份有胆识者统率,平时训练,战时听调。
台州知府谭纶,下令台州各县必须建立民团,杀倭除害,保卫家乡。黄岩知县不敢怠慢,立即张罗,组织了路桥、白峰桥、下梁等民团。
下梁的梁氏,自晋代从临海百步迁徙黄岩,定居海滨下塘之地,以姓得名“下梁”,至明代,繁衍成黄岩东南的大族。梁氏组建乡兵,由下梁三十份梁述、梁健、梁生三兄弟率领,梁述任团长,梁健、梁生任副团长。这支乡兵“籍名在官”,在县衙有花名册。梁述三兄弟平时召集乡兵训练,遇有敌情则奔走在海门至乐清一带百余里海疆,与其它乡兵一道,支援明军剿倭。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初,戚继光因在舟山岑港作战失利,被劾奏免去宁绍台参将之职;接着谭纶又因抗倭战功被调离台州,升任浙江右参政,实际却失去兵权。继任的知府黄大节新来乍到,不熟悉台州情况。倭寇就利用这种情况,大肆骚扰台州。不久,新倭大至,屯扎栅浦。十月,正值秋汛之时,大股倭寇从栅浦乘船沿海湾南下,在盘马山前滩涂登岸,包围盘马巡检司城。盘马司城因屡遭倭寇破坏,城墙矮小残缺,不利防守,平时已不驻官军,只有梁氏兄弟率乡兵防守在盘马山。
梁氏三兄弟发现倭寇登岸,立刻指挥乡兵与倭寇展开血战。平时乡兵对倭寇恨之入骨,遇战就奋勇杀敌。但倭寇多,乡兵少,乡兵伤亡很多,渐渐支撑不住。
梁述对梁生说:“我与梁健带领部分乡兵在这里抵挡,你快把其余乡兵撤走,避免更多的伤亡。”
梁生说:“大哥,我们乡兵撤走,倭寇必大肆杀害百姓。与其大量百姓死,反不如我们与他们拚了。兄弟要死死在一起,要活活在一起,我绝不离开你!”
乡兵们一齐喊道:“要死死在一起,要活活在一起,我们绝对不走!”
梁述高声说:“好!弟兄们听着:我已派人送信给黄岩、太平两县及附近卫所,他们很快会派兵前来援助。在此之前,我们要坚守阵地,阵地在,我们人在;阵地亡,我们人亡!”乡兵一齐高喊:“阵地在,我们人在;阵地亡,我们人亡!”
乡兵个个视死如归,英勇杀敌,可是就近卫所的官军却迟迟不到。这样,经过数小时激战,虽然消灭了倭寇数十人,而下梁乡兵终因寡不敌众,梁述、梁健、梁生及百余乡兵全部战死盘马山。等到新河、路桥、松门、泽国等地官军和乡兵赶到,倭寇早已退去。
台州知府黄大节十分恼火,把黄岩、温岭两地的知县臭骂了一顿。黄岩、温岭知县有口难言。原来那时浙江所用的抗倭兵是客家兵,都是些老兵油条,平时作威作福,坑害百姓,战时却害怕倭寇,不愿挺身;而且知府、知县都难以指挥。因此接到警报,官军却拖拖拉拉,迟迟不来;反不如乡兵,为了保卫家乡,个个挺身而出,急如星火。
台州知府决定给浙江省上书,要求浙江省重新委派谭纶与戚继光带兵抗倭。自己与各县商量,加强乡兵建设。
盘马山战斗之后,下梁梁氏族人悲痛万分,个个义愤填膺,要求请战。黄岩知县张师喜十分感动,决定重新组建梁氏乡兵,由梁述兄弟的族侄梁万宁、梁万荣、梁万昌三兄弟任正副团长,重新招募梁氏子弟。经过年余训练后,下梁乡兵又开始转战在沿海各地。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宁海告急,戚继光自带“戚家军”急趋宁海。他十分担心新河会成为倭寇进攻的目标,发中军游击兵协助夫人守新河。
戚军既出,倭寇果然进犯新河。二十三日,倭寇700余人开到新河城下。时城内空虚,戚夫人王氏,命令全城妇女穿上军装,与士兵一道布列城上,“旌旗丛密,统喊齐哄”,倭寇一时不敢攻城。指挥佥事唐尧臣接到军情,部署海门军队疾趋新河,并急令黄岩知县张师喜与太平知县徐钺调集乡兵救新河。
下梁距新河最近,仅二三公里。梁万宁、梁万荣、梁万昌三兄弟就带领下梁乡兵自发起兵救援新河。戚夫人站在城上,首先看到梁氏兄弟带兵前来救助,大喜,命人开北门,放梁氏乡兵进来。接着程氏乡兵也赶到。
倭寇一看,是个女人指挥,根本不放在眼里,于是开始攻城,哪知城上石块弓箭齐下,倭寇不敢近前。倭寇攻了一天,毫无办法,到晚只得退回船上。梁万宁三兄弟商量,不能老是挨打,于是禀告戚夫人同意,夜里带领少量乡兵偷偷出城,用火箭、火弩偷袭倭船。倭寇没料到新河城内居然有力量反击,果然有五艘倭船乘夜遁去,其余退屯城外鲍主簿家。
第二天唐尧臣率军赶到,与张师喜率领的黄岩乡兵、徐钺率领的太平乡兵会合。戚夫人说:“倭寇暂时退去,必定重来。需要内外夹攻,方可获胜。”
决定由唐尧臣协助戚夫人守城,由熟识地理的梁氏、程氏两路乡兵带路,以指挥刘意、楼楠、张元勋、胡守仁等分阵出击;黄、太两县知县各负责本县乡兵接应。
果然二十六日倭寇重新集结进攻新河城。千百总、队长蒋瑞、蔡实等奋勇争先,贼大败,夜冒雨走。两县知县亦督乡兵会剿。经5昼夜连续作战,杀敌数百人,倭寇终于溃败,新河城之危解除。
戚继光在宁海歼敌后,迅速回师解救新河,途中得知新河告捷,桃渚的倭寇正向台州府城逼近,即改变路线,在临海城外花街全歼倭寇,再乘胜击败桃渚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