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为地方办实事
更新时间:2013-10-18 文章来源:路桥图书馆
清末,浙江各州府都在北京设有会馆,唯有台州没有会馆。光绪十四年,杨晨任山东道监察御史,由邑人集资,“从户部购青厂官房为黄岩会馆”。
同样,台州在上海也没有公所。光绪二十七年,杨晨到上海“捐建台州公所”。经过一年建设,二十八年正月杨晨“至沪,斜桥台州公所落成”。
北京公馆、上海公所的建立,使得台州和黄岩的士民去两地办事十分方便,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提高了台州知名度。
杨晨十分重视家乡的教育,除了一度回乡主讲路桥文达书院外,光绪二十三年辞官后,则安心为家乡教育出力。三十一年,与三门人章一山(进士,翰林,前外交部章文晋祖父)同至上海参观澄衷学堂、南洋公学;回来后,收回海门天主堂部分房屋,民办印山实业学校(由屈文六管理)。九月,杨晨又与王咏霓、喻长霖、黄蒸云等筹建椒江中等实业学堂,抽收网捐作为办学经费。选派周善祥、周文敬赴日本留学考察。因经费不足,此议作罢。次年十二月呈请府准改办中学堂。
路桥街道始建于北宋,发达于南宋,街面由石板铺成,由于时间久远,渐渐破损,虽有个别修补,总是参差不齐。杨晨小时候就是走在这条街道上长大的。杨晨辞官回来后,觉得如此破损的街道不便行走,亦有损路桥市面的形象,于是资助2000多元修复路桥街道。修成后,路桥街焕然一新,市民皆大欢喜,行人啧啧称赞。
杨晨热衷于家乡的为民事业,又没有狭窄的地方观念。他善于与一切人合作,从建公馆,办学校,创航运,到筑堤造湖养蚕,士绅、商贾、文人、市民、农民都能融于一体,他们也公认他是当然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