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祖孙编纂《路桥志》
更新时间:2013-10-18 文章来源:路桥图书馆
杨晨尤拳拳于“台学”,编撰的有《台州艺文略》、《台艺金石略》,晚岁辑有《赤城后集》和刻《台州丛书》后集、已集。都给台州人留下珍重的史料。
杨晨不忘生养他的土地,因此也为路桥留下珍重的历史、人文资料。他所作《路桥志略》是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路桥地方志,功不可没。他参考最古老的乡镇志——宋常棠的《澉水志》,以及世所推崇的明代韩邦靖的《朝邑志》、康海的《武功志》的体例,分门别类。《路桥志略》原为二卷六门,以简驭繁,尽削地志学家芜滥之弊,足为后人所参考。后其孙杨绍翰加以补订,续编为六卷本。由曾孙杨景成拿到上海缮印、校对。
先是杨晨在史馆工作,从《四库全书》及存目中,录出乡先哲遗书二十余种,打好编志的基础。回乡后,他又博访周谘父老乡贤,具体采集。杨晨作《路桥志略》意在纪载往事,表彰前贤,综地方之利弊,寓劝惩之微意。凡“其事之无足轻重者,略而不书;人之不能确指为土著者,摈而不入;扫除附会,归诸质实。”因此史料极其珍贵可信。
《路桥志略》留下的路桥先贤史料,最早是宋代的赵处温、赵亥兄弟,他们贡献自家的全部田产,为乡民设立“义庄”。特别珍贵的是杨氏祖孙摒除世俗观点,刊录了元代著名文人张翥所作的方国璋《神道碑铭》和元末明初大儒宋濂所作的方国珍《神道碑铭》,实际上肯定方国珍兄弟的历史功绩。张翥是陶宗仪的老师,也是方国珍幕僚朱右的老师。而宋濂是陶宗仪的朋友,与后期的方国珍同在大明为官,他们的史料最真实不过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方氏的先家,是从仙居徙黄岩灵山乡(即路桥)塘下里,曾祖天成、祖宙、父伯奇,均可认定生活在路桥,而国璋、国珍兄弟,则是道地的路桥人。那么“塘下里”又在什么地方,杨氏祖孙经过实地考查,确定“塘下里”就是“方家(土见)”,因此,他在方国珍儿子方礼和国璋儿子方行的诗作名下,均注上“方家(土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