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道生勇夺博览奖
更新时间:2013-10-18 文章来源:路桥图书馆
在路桥马浦前洋郏村,有一户人家,父亲务农兼当村塾老师,家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家人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郏道生,小的叫郏寿生。道生和寿生跟随父亲耕读。非但学业进步很快,而且从小就养成了脑手并用的习惯。
渐渐地孩子长大起来了,父亲的私塾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尤其是大儿子道生,因受维新思潮影响,向往实业富强之道,于是告别父母,到杭州就读于杭垣纺织学校。
一年多后,辛亥革命发生了,道生感到欢欣鼓舞,认为今后中国大有前途,因此不待毕业,就提前肄业回家,立志在家乡开创纺织业。
道生把自己的想法与父亲与弟弟说了。弟弟自然欢欣鼓舞,但父亲的想法却复杂得多。他认为在农村里,做人的本份是种田读书;学习纺织技术也不错,可以到大城市里为工厂老板工作,做一个城里人。不想儿子现在又回到农村,且异想天开地想在附近的路桥镇上办纺织厂,这样的事前人从未做过,凭你一个只读了一两年书的少子能办得成吗?
道生说:“凡事起头难。头起好了,也就不难了。况且现在已经是民众的国家了,需要大力提倡实业。你不做,他不做,国家如何上得去?任何事,都要人去尝试。”
父亲一想,儿子毕竟见过大世面,儿子的话,也不无道理,就同意了。
说说容易做做难,首先资金是个问题,一家人都在为此犯难。正在此时,路桥有一家叫“大经织布厂”的纺织机坏了,叫人修了几次,都没有修好,打听到马铺的郏道生读过专门的纺织学校,请他来看看,或许有什么办法。不想郏道生过来一看,原来只是个调试的问题,两弄三弄,很快弄好。大经织布厂的老板十分高兴,就高薪聘请道生负责技术工作。
道生说:“我不要这么高的工资,我只能暂时负责贵厂的技术工作,我想自己办纺织厂。”
不想大经的老板很慷慨,说:“工资不能少,这是你劳动所得;你想办纺织厂,可以随时离开,而且我有几台不能用的纺织机,放在那里占地场,你可以把好用的拿回去,我不要钱,这样你可以减少投资。”
就这样,道生一面在大经织布厂工作,一面在自己的马铺家里办起家庭作坊,叫弟弟寿生负责。有了钱,道生兄弟又购置五、六台纺织机。
寿生一个人在家里忙不过来。父亲说:“道生啊,你的年纪不少了,你应该考虑娶媳妇了;二来也可以给家里添个帮手。现在,给你讲做媒的很多,你有什么要求呢?”
道生说:“我没多要求,只要求妻子贤慧能干,能服侍你们俩老,将来还能做我的助手。”
父亲说:“我也是这样想的。现在有一户人家,女儿十分贤慧能干,口碑极好,我看十分适合你。”
就这样,道生结婚了,他的妻子叫管美云,对公婆十分孝敬,又十分能干,很快地掌握织布技巧,还能管理家庭作坊,使道生兄弟能更好地开展业务。
道生决定把工场办到路桥街上。他辞掉大经织布厂的工作,1919年在路桥河西头街租了一间房子,添置了一台针织机,编织卫生衣裤、手套、袜子等,与妻子管美云、弟弟寿生一起日以继夜轮生产。弟弟寿生不善交际,但却精通技术及管理,道生就把生产交给他管,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购销上。不过此时他们的产品已经畅销温、台等地,从而积累了一些资金。
河西南面,中桥北岸,有一块空地。1921年道生与寿生把它买下来,创办了“普明织物厂”,渐渐地,普明织物厂有织机百余台。为了方便街民往来与织厂工人上班,道生兄弟还在官河上造了一座桥,此桥就命名为“郏家桥”。
为了讲求效益,普明织物厂实行质量计件工资——凡达到质量标准的,生产数量越多,则报酬越多;又防止工人认为老板在计件中有意压低报酬,故在工厂年终结算后,拿出部分利润按全年计件量培发红利。这样一来,工人、老板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双方都满意。
其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正值大力提倡国货、发展民族工业之良机。道生精通纺织印染技术,及时培养出一批得力的助手及熟练的操作工人。由于管理得法,劳资关系协调,产质量能保证,工作效率高,生产蒸蒸日上。此后,陆续增加织机达数百台。
一天,道生把妻子美云和弟弟寿生都找来,对他们说:“业务越做越大,产品仍然供不应酬,你们说怎么办?”
寿生说:“发展厂房和设备。”
道生说:“工厂几经扩大,东边是河,南北两边都是居民住宅,西边有点空地,却隔着一条路,实在没有发展余地。”
寿生说:“能不能在外面再择块地?”
道生说:“现在生意好,说不定会有差的日子,投资太大也是有风险的。我拿不定主意。”
管美云说:“我倒有一个主意,不知能不能行通?干织布这一行的大都是我们女工,姑娘们还好说,一旦结了婚、生孩子、有家务,她们就来不了工厂。她们挣不到工资不算,工厂同时也损失了熟练工人。能不能发展厂外承包,把织布机分发到女工家中,使女工照顾家务和生产两不误。”
道生想不到妻子会有这番主意,寿生高兴地说道:“嫂子你真行,简直是女中豪杰,今后的工厂由你说了算。”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美云选择心灵手巧的女工,把织布机抬到她们家里,叫她们按质按量定时交货。附近的妇女也纷纷到有织机的人家学习,有些人家还自办了织机,为普明织物厂织布。就这样,不费一分钱,就解决了业务扩大的需求,又为当地的百姓增加了许多副业收入,百姓叫好不迭。
道生安心开发新产品,普明织物厂的产品有:自由布、十字布、线呢、宽幅被单、提花织锦鞋面料、纱帐料、线毯、毛巾,与不褪色印花产品等,以“福梅牌”为注册商标,广销省内外。1935年,道生带着自己工厂的产品,参加全国工商博览会,会上,普明厂的“福梅牌”产品获得一等章。这是普明织物厂最辉煌的时期。
抗日期间,沿海遭日寇封锁,普明厂就地取材,坚持生产,还利用脱脂羊毛和棉花混纺,制出一种灰色制服呢,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当时,在全省同行业中普明厂堪称名牌,是个历史悠久,产品优良的大厂之一,参观取经者不绝,不仅对路桥镇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那些后起的大厂如临海的大方厂、温州的孚华厂都有过示范作用。
在经营纺织业同时,郏道生还创办了“大生农场”,在老家前洋郏村种植了数十亩新品种“华盛顿脐橙”(又叫抱子桔),又在丫髻岩,畲岙、桐村等地经营数片山地,种植良种桃、梨、板粟、杨梅等果树,还出资购买了数百头耕牛、奶牛,采取“包牛到户”,增殖对分的办法,很受农户的欢迎。同时奔走上海等地选购良种荷兰花白公牛,进行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希望高产奶率,拟建厂发展乳品工业。
此外,他投资参加兴办黄泽路椒汽车公司,温黄内河汽轮航运公司及浙江省垦殖公司,合胜钱庄,同昌绸布店,海门信孚药店,元化厂等等。当时经营之广,积极性之高,为黄岩少见,郏道生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实业救国之路,对发展民族工业,繁荣地方经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不久,其弟郏寿生逝世,普明厂失去臂助,加之币值猛跌,所经营各业陷入困境,尤其是原计划将手工机改为动力机的技术改造,障碍重重,难以实现。
郏道生兄弟俩关心公益,曾为创办路桥中学捐助学田七十余亩,并经常做些济贫赈灾之事。1949年1月郏道生曾化名郏新民通过陈方清、方正、郏国森等同志手向我地下党椒南工委作过经济捐献。
解放后,他学习党的政策,遵定政府法令,接受改造,经过土改与工商业改造,普明厂公私合营为地方国营路桥棉织厂,并由上海市卢湾区发给人民代表大会的选民证。晚年他在家还从事饲养新种鸡和鹌鹑等家禽,劳动不息,直到1969年2月在路桥病逝,时年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