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编 通 讯
更新时间:2013-10-10 文章来源:路桥图书馆
第一章 古代邮驿
古代邮递与交通连在一起,称“邮驿”。 汉代用“邮亭”称呼管理短途送递公文书信的机构,《汉旧仪》载:“十里一亭,五里一邮。”路桥处在瓯越南北通衢中,其时在新安(即路桥)置有邮亭。
唐制三十里一驿,驿有将,其时峰江有白峰驿。宋代驿夫不再是由当地百姓轮流服役担任,而是由兵士充任,同时还在原有的基础上专门设立军邮快递,称“急递铺”。
自宋庆元五年(1199),黄岩县治南三里置亭山馆,新辟向东南行经白峰驿(今峰江镇)经温峤驿(今属温岭市)去乐清驿道,路桥成为沿此驿道的商业重镇,其时在黄岩县内设有四“急递铺”,路桥范围内有白峰铺,额员4人。
元以白峰非通衢,废之。
明洪武二十年,因设海门卫所,复置桐屿铺、石曲铺、凤洋铺、长浦铺、白石铺(上5处均在路桥区境内)等15铺。成化间,桐屿、石曲、凤阳三铺为次铺;长浦为偏左。驿道有黄太驿道,自路口铺(今十里铺)经药山、横山头、金寺坝、桐屿、马铺、路桥、石曲、白枫桥至泽国,入太平县境。有沿海驿道,自石曲东行,经长浦、茅林、灵香店、洪家场、界牌、北达海门。自长浦南行,经泉井、凤洋铺至华龙桥,入太平县境。
清康熙以后,路桥境域内复设桐屿、石曲、凤洋、长浦、白石等5处递铺。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十六,台州各县邮件由临海、黄岩经水道运至海门发交外海航轮运递,其中黄岩至海门水道邮路30公里。宣统元年(1909),自海门经东山、洪家、路桥、新桥、桐屿、院桥,衔接乐清县虹桥、大荆,次日原路返海门。
近代邮政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月二十一日路桥设立邮政代办所开始,由海门邮局分设而来,由王源丰商号承办,同时开办包裹业务。后来信件渐多,改设三等局,省费便民。光绪年间,平信银元0.02元。宣统二年(1910)6月,寄外埠信函每重20克,邮资银元0.03元(1银元等于110枚铜元)。
第二章 民国时期邮电
邮 政 1912年12月,建立路桥邮局,地址在松友桥西,为二等乙级局;下设金清港、洪家场邮政代办所。1913年设桐屿信柜。1929设立横街信柜。1932年10月,海门至路桥公路通车,邮件交汽车托运。1933年设下梁信柜。1940年,横街信柜升为邮政代办所,新设长浦、上倪殿、竿蓬信柜。1941年,桐屿信柜升为邮政代办所,新设洋屿殿信柜。1944年,下梁、螺洋、长浦信柜升为邮政代办所。民国时,信函邮资变动19次,从1914年的每重20克0.03元涨至1948年的1.5万元,提高50万倍。
电 报 1930年10月设立电报收发处,地址在廿五间,由商人吴光国承办,其电报由黄岩县电报局转。1934年6月,改为代办处,外来电报可以直达。1936年,电报业务种类有:官军、局务、公益、私务、特种等5种电报。特种电报又分:紧急、专送、分送、邮转电报。1940年3月,设立路桥电报局,从温州至黄岩报路中,在泽国、路桥2处开口接入,开通办理电报业务。1943年新增电报业务:交际、特约减价、书信、国内夜信、国内简便等20余种。
电 话 1931年3月,架通黄岩至路桥、路桥至泽国、路桥至海门乡村电话线后,于10月在新殿巷东头设立路桥电话代办处,由商会集股设立,以乡村支线名义接办路黄、路椒二处;其时尚有泽国乡村电话支线局分设路桥。11月,成立路桥长途电话局,2名工作人员。1932年架设路桥至石曲、路桥至白枫桥、泽国至下塘角(金清港)乡村电话线路,设立下塘角、白枫桥、石曲电话代办处。1934年架通路桥至洪家场、路桥至横街乡线;设立横街电话代办处。1935年架通横街至洋屿殿乡线,设立洋屿殿电话代办处。1936年架通横街至杨府庙乡钱,设立下梁、螺洋电话代办处。
1933年8月,市话分8类:普通、合用、公用、自用小交换机、专线、区外、警铃(报警电话)、标准钟。1938年,增设同线电话、电话副机及附件(听筒、分铃、插扑)、互通机、码头电话4种,市话按用户性质分4种:甲种住宅,乙种商店、工厂、医院,丙种银行、钱庄、旅社,丁种机关团体。1948年,路桥支局交换机5座席、80应答闸口。电话机大部分是壁挂机。
长途电话 民国初期长途电话种类有军政、私务寻常、公务业务等3种。1931年,直接与总局,或经转局及其他各局通话时间,限定每昼夜l小时。抗日战争开始后,增加防空电话。1944年,增夜间、特急、特快务。
电 信 1943年12月1日,报、话两局合并,改称路桥电信局,支隶省电信管理局。省电信管理局温黄乡线管理处设在路桥,线务区为:小澧、潘郎、新河、金清港、大溪、箬横、松门、长浦、白枫、东沙头、三甲、螺洋、竿蓬、双关庙、南新市、洪家场、四甲、 江口、桥头、王沙埠、当角桥、界牌头、高桥头、院桥、潮济、头陀桥、宁西、杨府庙、洋屿殿、下梁、横街、新桥管、屿头电信代办处的线路维护。1947年1月升为三等局,有7名工作人员。至1948年末,路桥电信局有报务员1名,话务员5名,线务员2名,投递差传呼2名,公役1名,共11人。下辖横街、杨府庙、白枫桥、螺洋、长浦、四甲、下梁、南新市、三关庙、竿蓬、洋屿殿、双关庙、箬横、潘郎、大溪电信代办处。
第三章 建区前邮电
1951年9月1日,路桥邮、电合并,称路桥邮电局,直隶省邮电管理局。1952年下半年,路桥邮电局改为路桥邮电支局,归黄岩县邮电局领导。1955年横街邮电代办所升为支局,设杨府庙邮电所。1956年,新设桐屿、新桥管邮电所。1958年设下梁、长浦、峰江、洋屿殿、南新市、黄琅邮电所。1982年杨府庙邮电所升格为邮电支局。
邮 资 从1950年1月核定平信每20克邮资8分开始,其后40年没有变;1990年7月31日起,国内邮政资费作部分调整,平信每20克由本埠0.04元、外埠0.08元,调整为本埠0.1元、外埠0.2元。
包 裹 1980年下半年开办保价包裹,1986年7月国内包裹分民用非经营性包裹和经营性商品包裹,国际包裹分水陆路、航空水陆路和航空包裹。
电 报 1957年电报业务有:防空、天气、特种、水情、军政、公益、新闻、公务、普通、汇款和公电电报11种。1958年8月,五码电报挂号改四码电报挂号。1975年试办国际公众电报业务。1981年5月21日零时起,开办港澳台及国际电报业务。1982年5月,始办国内传真电报业务,有相片、真迹、文件、报纸等4种;设备接装在用户处,邮电局提供电报电路。1984年12月,国内电报业务调整为天气、水情、公益、政务、新闻、普通、汇款、公电8种,调整国内电报开放的特别业务有特急、加急、邮送3种。1986年,电报报路数15路;11月,始办国内用户电报业务,发报单位利用本单位装置的电报终端设备,通过电报交换机和电路,与异地用户电报收报单位直接通报。1988年6月,开办礼仪电报业务,发庆贺、吊唁2种,后增办请柬、鲜花礼仪、慰问礼仪业务。1992年起,电报业务量逐年下降,这是电信业务内部结构性调整(用户电报、传真、程控电话迅速发展)所致。1994年以来,国际公众电报、用户电报、传真仍逐步发展增加。
电报资费。1989年,国内天气、水情、军政、普通、汇款等电报每字0.07元,国内新闻电报每字0.02元。特急加急加倍,译费每字0.005元,收取拍发电报咐加费每份0.3元;礼仪电报业务每份加收特别处理费2元;电报农话转接费份每份0.6元;传真电报加收纸张成本费每份0.5元。1991年11月1日,电报农话转接费从每份0.45元调整为0.6元。1992年12月20日起,国内公众电报资费由每字0.07元调整为0.13元。1994年3月1日起,用户传真机使用费标准由每部每月195元调整为100元;9月开办鲜花礼仪电报,资费标准为:单支10元,小束40元,普通60元,豪华90元,吊唁70元,要求定时投送加收投送费10元。
电 话 1988年1月18日,路桥邮电支局自动电话开通使用。1989年,路桥自动电话扩容1000门,并与城关自动电话联网。1990年开通黄岩至新桥、新桥至金清、路桥至桐屿3路载波机各1条套。1991年,安装路桥微波PCM设备、微波铁塔设备,开通黄岩至路桥12路载波机、3路微波机、16路载波机各1套,增开黄岩至路桥微波电路120条,基本解决了路桥打长途电话难的问题。1992年,新桥、金清、蓬街、桐屿等支局3500门程控电话开通,投入使用。1993年开通城关、路桥程控电话1万门。移动通信设立路桥基站,城关、路桥无线寻呼总容量已达25000门。1994年,路桥开通程控电话6000门,横街、杨府庙、峰江1000门。实现交换程控化、数字化。是年,电话号码从6位升到7位。
新中国成立初,市话种类仅设普通电话1种。后逐渐增加合用电话、同线电话、电话附件。1958年1月,有普通电话、电话附机及附件、同线电话、租插挂线、代维用户机线设备等13种;普通电话分甲种为私人电话,乙种为甲种以外的其他电话。增加临时电话,减少节日电话,共10类。1982年,市话月租费,按二级局标准收费。1988年1月,市内电话分为甲种电话(装设私人住宅或宿舍内)、乙种电话(除甲种电话之外所有电话);3月,业务种类分普通电话(正机)、电话副机及附件、同线电话、合用电话、用户交换机、分机、中继线、专线、临时电话、无绳电话、复用设备租杆挂线、租用管道、代维设备和程控电话新服务项目16类。新增程控电话服务项目有国内和国际长途自动直拨、缩位拨号、热线服务、呼叫等待、三方通话、转移呼叫、闹钟服务、遇忙回叫、呼出限制、遇忙记存呼叫、免打扰服务、缺席用户服务、追查恶意呼叫、会议电话14项,并开通“112”人工障碍台、“113”人工挂号台、“114”电话号码查询台、“119”火警电话、“117”报时台、“166”语音信箱台和“168”自动声讯台。1993年12月,市内程控电话路桥4000门。1994年3月,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公安、工商、保密委员会、广播电视局、邮电管理局6单位联合通知,加强对无线电的管理,规定安装和使用无绳电话机的单位和个人,除到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有关手续外,必须向邮电局提出申请,批准后由邮电局派员安装,方可使用。
长途电话 解放初,分为十类:防空情报、国急军政、急防空公务、特快、紧急公务(业务)、加急、防空公务、寻常军政、寻常公务、寻常话。1950年,长途电话分叫号、叫人、传呼3种,各分寻常与加急两类。5月,为确保政电话机密,规定除业务处理及调整语音必要的抽听外,不得随意监听电话。1953年5月,增加特种军政专线、特种电话,取消紧急防空电话、防空公务和特快电话。1958年新增各种加急电话,特别业务有预约电话、预告电话和会议电话3种,除防空情报电话立即接通外,其他电话均为l小时接通。1963年,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种类:防空情报、特种、首长、紧急调度、军政、新闻、普通、公务、业务8类。1971年,取消公务电话,业务电话与普通电话合并成为7类。1978年,防空电话与特种电话改称代号电话。1985年4月1日,国内长途电话改称国内公众长途电话。长话业务种类分代号、特种、紧急调度、政务、普通、公务、业务6类。1986年,长话来话实行简化操作,以多栏式记录清单代替单张记录单,简记简报。1991年8月,开通国内、国际长途直拨有权用户业务。1993年7月,开办中国电话卡自动密码记账长途直拨电话业务,简称“200”业务,后又开通“300”卡业务。
港澳台及国际长途 1992年,各县(市)邮电局接入国际电话自动网。1993年6月,开办国际电话受话人付费新业务(简称108业务)。1994年全市电话联网,进入国际网。
电路和设备 1990年,引进LS2000门Tsl000线及PCM程控计费设备,投入运转,长途程控割接开通。1993年,普及自动长途交换机。全面开通程控电话。磁石式交换机全部淘汰。
第四章 邮 政
第一节 机 构
第一节 机 构
1995年2月11日,台州市邮政局路桥分局成立,地址:邮电路278号(2013年3月移至腾达路1018号)。分局内设立党政办公室、综合股、业务股、电信生产部、邮政生产部、营业部。下辖6个邮电支局、2个独立邮电所和邮政特快速递公司、报刊发行公司、通信发展公司、邮电联营站(独立经济核算单位)。职工人数253人,委办工11人。
1998年9月8日,邮、电正式分营,称台州市邮政局路桥邮政分局,经营邮政的传统八大业务:函件、包件、汇兑、集邮、报刊、储蓄、机要、特快。分局内设综合办公室、市场经营部、速递公司、报刊投递公司、飞鸿分公司。下辖金清邮政支局、蓬街邮政支局、横街邮政支局、新桥邮政支局、峰江邮政支局、桐屿邮政支局、下梁邮政所、螺洋邮政所、下包(营房)邮政所。
2003年,对原部室及下设单位作了调整,内设综合办,撤销原四个中心,下设投递班、邮件班、速递班、集邮班及城区四个邮政储蓄网点,下辖6个支局(新成立邮电路支局)。
2005年,新增运营部、营销中心、函件中心,下辖6个支局。
2009年,内设综合办、运营部、三个中心(速递中心、营销中心、函件中心),下设投递班、邮件班、集邮班,下辖7个支局(金清、蓬街、横街、新桥、峰江、桐屿、邮电路支局)、5个邮政所(下梁、螺洋、下包、峰西、永跃)。从业人员186人,正式职工54人。
第二节 邮政网络
1995年7月,路桥邮政网络开始调整,按县(市)局的要求建立邮政作业关系,新增2条邮运干线,长45公里,投递邮路38条,长1232公里。
1998年全区投递邮路39条,城区转趟邮路2条,报刊零售亭14只,邮筒50个,住宅信报箱10000多只。
1999年城区投递邮路13 条,乡镇投递邮路22 条,汽车邮路 4 条。
2000年3 月,把报刊投递公司改为邮政递送公司。调整投递网络布局,在原来城区的13条邮路的基础上,再增7条实物投送邮路。
2003年,全区邮路47条,邮政报刊服务亭19个。
2004年,邮政报刊服务亭34个。
2009年,邮路48条,邮政报刊服务亭36个。
第三节 邮政业务
邮 资 1995年4月起全省普及使用给据邮件条形码签,7月起各自办局所普及使用条形码。1996年12月1日起对邮电价格作结构性调整,信函每重20克资费从0.2元调整到0.5元,取消信函本埠、、外埠费率,包裹、快件资费也作相应调整。1998年5月对印刷品准寄范围进行调整,国内平信、印刷品邮件计费方式,由过去的递重等额累进计费改为区分首、续分别计费同。2006年后,信函首重100克每重20克以内本埠0.60元,外埠0.80元;印刷品首重100克以内本埠0.30元,外埠0.6元;机要文件、国内及港、澳、台资费相应提高。
邮政机构设置表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年份 | 邮政业务 | 储蓄业务 | 年份 | 邮政业务 | 储蓄业务 | |
1995 | 4047 | 2003 | 2666.39 | 27500 | ||
1996 | 4534 | 2004 | 2754.42 | 29600 | ||
1997 | 12670(邮电业务) | 7423 | 2005 | 2589.23 | 42900 | |
1998 | 1096.23 | 9723 | 2006 | 3105.98 | 67890 | |
1999 | 1611.50 | 12589 | 2007 | 3366.00 | 77000 | |
2000 | 1906.60 | 14575 | 2008 | 4024.39 | 77003 | |
2001 | 1469.05 | 18700 | 2009 | 3551.92 | 74910 | |
2002 | 2383.19 | 25200 |
函件业务 2002年大力发展中邮广告业务,《路桥专版》中邮出版20多期,创收入40万元;充分利用单户信报箱,拓展了插箱广告业务
2006年是“函件业务发展年”,为发展函件业务,分局专门设立函件中心,配备专兼职人员,出台函件专项营销奖励办法,促进函件业务发展。“泰隆金融杯”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写作大奖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全区共销售贺卡41000张,为8个单位开发制作贺卡32000张。
2007年开发了农村合作银行和泰隆商业银行两单位的银企对账单业务。共收寄泰隆商业银行账单7000多封,实现收入4万多元,业务收入约12.6万元。
2008年,贺卡业务110万元。2009年,贺卡业务127万元。
包 裹 2003年分普通包裹和快递包裹。2009年全区出口普通包裹30398件,出口快递包裹10410件。
报刊发行 1953年接办全部报刊发行工作。2009年全区投递报刊1084万份。
储蓄业务 1987年,成立路桥邮政储蓄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邮政储蓄年终余额,1995年4047万元,1996年4534万元,1997年7423万元,1998年9723万元,1999年12589万元,2000年14575万元,2001年18700万元,2002年25200万元,2004年29600万元,2005年42900万元,2006年67889万元,2007年,77000万元,2008年77003万元,2009年74911万元。
第五章 电 信
1998年9月,邮政、电信分营,台州市电信局路桥分局成立,地址:松塘路1号。内设综合办公室、市场经营部。职工人数116人。
2009年,分局内设4部(综合管理部、市场部、网络运营部、政企客户部)、2中心(ICT业务中心、营业中心)和8支局(城区支局、桐屿支局、螺洋支局、横街支局、金清支局、蓬街支局、新桥支局、峰江支局)。
第一节 电报 传真
资 费 1996年12月1日起,取消电报每份0.5元附加费,同时取消传真、数字通讯、电路出租业务月租费上加收的10%附加费。2002年5月1日起,取消政务、新闻、银行汇款的收费标准,统一按普通电报业务资费标准收费。调整公众真迹传真每页为3元。
第二节 电 话
固定电话 就是平常说的电话座机。1997年,路桥电信扩容程控交换机容量2.5万门,其中分局1万门,横街2千门,金清6千门,新桥4千门,桐屿2千门,开通接入网4套,使全区电话总容量达6.7万门,利用无线接入系统使黄琅乡5个海岛渔村通上了电话,实现全区村村通电话。全区共建成电话村13个,电话街3条。市话实装达到18005门,市话普及率为53.43部/百人;农话实装达到21266门,电话普及率为22.28部/百人,主线普及率为10.02部/百人,居全市前列。
1998年,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9.5万门。全年架设光缆70多公里,搞好机线配套工程,建成电话村58个,实现了全区乡乡通光缆、村村通电话。净增电话用户30672户;主线普及率达到14.73%,位居全市首位。
1999年,固定电话放号26412户,全区电话主线普及率21.5部/百人,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全区新增电话村145个,达到206个,新增电话镇8个,于7月18日建成我省第一个电话区。
2000年,完成C&C08设备扩容,扩容后总容量达100844门。
2002年,1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了电话镇(街道),初步建成了4个信息化镇(街道),328个行政村有283个为电话村,18个为信息化村,全区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148510户,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36.59%,在8月底所辖6支局电话主线普及率均超过20线/百人。
2003年,移动电话用户176027户,其中小灵通用户38088户,主线普及率达33.4线/百人。
2004年10月,启动金清镇海岛村跨海、跨岛通电话工程。
2009年,全区所有村全部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包括外来人员)达到20万户,宽带用户3万户。
长途电话 1994年全市电话联网,进入国际网。1995年5月19日,开通省至区电视电话网,会议电话进入视听同步的先进水平。1996年3月1日,程控电话开通,国内人工长话业务停止。
第三节 市内电话
电路和设备 1993年,光缆工程竣工,实现电话传输数字化,市话、农话转入自动转输网,统称本地网。1994年后,市话装机大增。1997年1月30日,椒江、黄岩、路桥3区同步数字传输网南环一期工程竣工运行,形成市话自动网。1989年10月,实现市话自动化。1993年,路桥4000门程控电话开通,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4月电话号码升至6位。1994年12月,电话号码升至7位,市话并入台州本地C3网,免拨“0576”区号。本年,分局市话l万门扩容投入运行。1996年,程控电话联网。1997年未,新增本地网话路992路,总数达12659路。2007年5月,台州市电话号码升至8位。
业 务 1996年1月,新增市话查号、代办工程、选号、移机改名过户5类;减少同线电话、合用电话、租用管道3类;复用设备改称用户终端复用设备;4月,路桥号码原“4’,字开头全部改为“2”字开头。
1997年5月,“166”语音信箱台撤销。7月,开通“110”报警台、“120”医疗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等特种服务。市话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九七”工程、本地网网管集中维护系统、“112”自动测量、“114”本地网查号系统先后投入运行。
2009年末,市内电话用户合计10.3万,其中普通用户6.1万,小灵通用户2.9万,公话1万户。
第四节 农村电话
民国20年(1931)3月,路桥架通至泽国,至海门的乡村电话线路。民国期间,农村电话架设线路采用“摊捐派丁”形式,由沿途各乡派捐款、派劳动力,进行乡话线路架设。1948年8月,路桥架通泽国、下梁、四甲、白枫、洋屿殿、竿蓬、金清港、洪家场、长浦、螺洋、横街、新桥管、杨府庙、大溪、松门、新河、箬横、潘郎线路。
1962年2月,农村电话分国营(邮电局办)、集体(公社办)两类。公社及其以下的电话,以“谁建设、谁使用”自负盈亏的原则,由人民公社管理。
1978~1990年,农村电话线路大面积更新、改造。
1993年建成光缆网,农话基本实现传输数字化(程控自动电话),c3本地网建成之后,农话、市话统称“本地电话”,并与长话联网,农村电话装机量大增;路桥90%的乡镇进入长话自动网、国际直拨网。
2009年末,农村电话用户合计9.8万,其中普通用户7.4万,小灵通用户1.1万,公话1.3万户。
第五节 移动通信
900MHZ模拟蜂窝移动电话 1994年初,路桥首次开通模拟蜂窝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A网建成投产并实现全地区覆盖,设备系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引进的DT5200移动通信系统,交换机为EMX500。年末用户45户。4月,实现省内自动漫游;路桥900兆蜂窝移动电话基站1个,信道20个。1995年7月,移动电话A网引进摩托罗拉公司EMX2500E移动电话交换机开通使用,原EMX500移动交换机上所有长话和市话中继电路、基站、DMX割接到EMX2500E移动交换机上。
900MHZ数字蜂窝移动电话 1995年末,GSM数字移动电话(全球通)网建成开通,设备从芬兰诺基亚公司引进。1996年2月,向用户放号,基站为摩托罗拉设备,型号为M—CELL系列,覆盖全路桥区域;移动网按照“足够超前、足够规模、足够容量”要求,完成C网三期扩容,覆盖所有乡镇;移动电话用户4256户,比上年净增2157户。1997年1月,台州市GSM网交换机从宁波割接;移动电话增4874户,放号比上年增长57.32%;年末,CT2无绳电话用户转入GSM数字移动电话。
便携电话(小灵通) 2001年,小灵通一期工程的RT、RPC设备安装、调试、开通成功,路桥开始经营小灵通业务。2003年,完成小灵通基站线路扩容工程,开通了蓬街、新桥、横街支局,洋屿、下梁所等小灵通业务,打通白金路、机场路的小灵通通路,在不断地扩大了小灵通的覆盖范围的同时积极做好基站勘点补点,优化小灵通网络。2003年末,小灵通用户38088户。2005年,先后对蓬街、长浦、下梁、金清、新桥等地进行了增点、改造、补盲,共新增基站391只,打通了城区到乡镇的主干道小灵通信号,同时还在各大市场、商务楼宇、住宅小区等重要场所安装室内分布系统,使小灵通的接通率从2004年末的41%提升到50%。2008年9月,中国电信正式接手CDMA业务,对原小灵通用户进行P转C平稳转移,2009年完成小灵通转网0.9万户。
800MHZ数字蜂窝移动电话 2008年7月开始电信承接联通CDMA基站66个,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替换66个老站点的CDMA设备,同时对66个站点传输网络进行优化调整,并顺利进行了割接,同时新增加基站17个。并在主城区开通了26个EVDO站点。
2009年又新增加基站33个,8月电信CDMA基站数已经到达116个。开通77个EVDO站点,使路桥3G网络的覆盖率达到89%。对机场、三星级酒店等热点场所的进行WLAN全覆盖。对专业市场、酒店大楼进行室内分布的建设。城区信号覆盖率已达到99.24%,支局达到98.75%。掉话率指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维持在0.17左右。基站断站率从年初的2.3%下降到0.3%。全年新增C网用户4.62万户,12月份日均话务达到0.962万erl。
第六节 数据通信
1995年5月,路桥邮电局建成数字数据通信网(DDN),并对外开办数据通信业务。开通分组交换数据网(简称PAC网),开通数字数据网V·cT,并与省PAC网、DDN网联网。
1997年,进入全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简称因特网),网号“163”。数据增值用户51户,多媒体网注册用户41户。1998年,组建了以分局为中心的局域DDN网及C4传输网。
1999年,对外开放基于电线话接入的窄带拨号上网业务,接入号码为l63。个人也可以通过营业受理开通个人帐号,开通窄帐号时免费赠送一个email帐号。同年开通了基于窄带拨号的ISDN专线业务,拨号速率从64K提高到128K。新增数据增值用户914户,比上年增长158.19 %。
2000年,实现基于电话线接入的ADSL上网,11月份完成了98省分组网的割接工程。
2000年11月,松塘帧中继宽带业务网终验通过,新增数据增值用户2497户,比上年增长173.19 %;数据基础业务净增60户。
2001年,宽带接入服务器的启用,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更加便于ADSL用户的认证、计费和授权。
2002年,将城域网的出口带宽从155M提高至2.5G,实现“千兆到小区、百兆到楼道、十兆到用户”电信业务目标。建立起一个城区全覆盖、乡镇有针对性覆盖的宽带网络。互联网骨干电路出口带宽达到了1G。
2003年,新建了93个宽带网点,宽带网点总数达到230个,并通过对网点进行了扩容,使全区端口总容量超过20000线。宽带用户数达13424户。
2005年,将城域网的出口带宽从5G增加至10G,缓解网络拥塞。新增宽带用户1万户,宽带用户总数达到了3万户。
2007年,启动了城域网的改造工程,使路桥的上联带宽提升到20G。
2009年,开始接入网转型工作,大力推进光进铜退工作。开通了8套OLT设备,开通了169个PON口。总容量达5000多门。
第七节 业务收入
1998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311万元,完成业务收入7559万元。
1999年,是路桥电信事业突飞猛进的一年,业务总量完成10788万元。
2005年,完成业务收入1.7亿元。
2009年,完成业务收入2.1亿元。
第六章 中国移动路桥分公司
1997年11月,建立中国移动路桥分公司,下设市场部、网络部、政企部、综合办四大部门和金清、新桥、桐屿三大区域,共有员工200多名。地址:西路桥大道39号。
第一节 网 络
无线网络 1993年10月,900兆赫无线移动电话(大哥大)基站在路桥邮电局动工建设;年末,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引进移动电话试运行,首期投产15个信道,可容纳300用户。
1995年2月,路桥电信局爱立信设备的B网移动电话开通运行,建有1个基站,可容纳150用户;12月,路桥电信局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GSM)正式运行,建有1个基站,42个信道,可容纳1000多用户。新建金清、篷街2个镇模拟A网基站。
1996年新建节日灯厂A网基站;新建金清、篷街2个数字移动电话基站。全年移动电话基站总数7个,信道数342个,可容纳用户近1万户。
1997年12月,移动业务从电信中剥离,建成桐屿等3个乡镇移动塔。新建工商银行等5个基站,增加信道185个。完成路桥全区GSM7个基站共14个频点的扩容。
1998年,完成第5期扩容,新增GSM基站12个,基本覆盖全区乡镇(街道)。
2000年,路桥移动进行1800MHZ网络建设。
2001年,模拟A网基站设备退网。
2002年,路桥移动运营的GSM900/1800系统网络由建设初期的独立组网演变为采用双频混合网络的组网结构,基站总数达到76个。
2005年,路桥移动通过引进新的语音编码方式,实现一个时隙承载两路话音业务,使网络承载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2007年,移动基站数超200个。
2009年,进行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网络TD-SCDMA的建设。至年末,全区已建GSM基站309个,TD基站107个,载频数达到3500个,网络可提供16000ERL的话务容量,可支持100万用户的通信需求。并在GSM网络实现与IP电话、移动互联网、虚拟专用网、GSM1800双频网、移动智能网、街道站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多层化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全区主要乡镇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100%、高话务区域的立体覆盖及主要交通干道的无缝覆盖,并实现全国自动漫游,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个运营商开通国际漫游;完成了TD网络的城区全覆盖,实现了GSM和TD网络间的无缝连接。
传输网络 路桥移动公司从2001年起逐步展开汇聚层和业务层的自主建设,C3网2.5G环路具备电路提供能力。2004年所有设备全部搬入自建局房。2009年开始建设主、辅配层及PTN网络,至年末,路桥移动已建管道352千米,杆路197千米,光缆2403千米,基站传输自建率100%。
第二节 业 务
1995年,路桥有了第一个移动通讯网络,有了第一批手机用户,全区仅有城区、金清、新桥3个移动基站,网络容量不超过5000户,用户规模仅2000多户。
1997年,一个“大哥大”售价约3万元,路桥区只有1万多名注册客户,基本上都是企业老板。
2000年以前,路桥号码段是从模拟的901—906开始共7位数。2003年,路桥移动基本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化,用户号码段也陆续发展为134、135、136、137、138、139、150、151、152、158、159和188等号段。从此业务进入跳跃式发展时期,用户数和业务收入大幅度前进;全年客户总数为20万户,业务收入2亿元。
2005年,客户总数已达33万户,业务收入2.8亿元。
2007年,运营收入3亿元,上缴税收1000万元。
2009年,移动路桥客户总数已超过50万户,年业务收入超过4亿元。
第七章 中国联通路桥分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路桥分公司,地址:新安西街463号。成立于1998年,原称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经营无线寻呼业务服务网号为“全国网191、192”,以及移动业务服务网号为“130”。2000年服务网号为“地区网126、127,省网128、129,全国网198、199”。目前主要业务经营范围包括:GSM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业务(接入号193)、批准范围的本地电话业务、数据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接入号16500)、IP电话业务(接入号17910/17911)、卫星通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电信业务。服务网号为“130、131、132、155、156、185、186”。2008年10月1日,133和153号段并入中国电信。2009年1月7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重组合并,新公司名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998年,路桥区内国际互联网用户540户。2000年11月,松塘幀中继宽带业务网终验通过。2002年全面开通LAN、ADSL、VDSL等数据新业务。2003年,宽带网点230个。2006年,国际互联网用户5.93万户,其中宽带5.1万户。2009年,国际互联网用户6.5万户,其中宽带5.8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