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作者    主题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献 > 地方志

第十六编 商 贸

更新时间:2013-10-10 文章来源:路桥图书馆

第一章  传统商贸
 
埠头堂及其周围青瓷窑址的发现,专家认定其年代在三国至南朝期间。如此密集众多瓷窑产出的青瓷制品需要销售,说明当时埠头堂四周已经有相当规模的商业活动。
《元丰九域志》载:“黄岩有峤岭、于浦、新安、青额、盐监五镇。”北宋时期的新安镇(即后来的路桥镇)处在五镇中间位置,地位十分重要。其河东廿五间街市已初具规模。
南宋时期,路桥商业得到长足发展,杨晨《路桥志略》云:“路桥三八为市,远通数州,自宋南渡,近属畿辅,人物渐繁,商贾渐盛。”
明代有路桥市和旋井市。
清代康熙后期,朝廷准东北大豆运入海门,转销台州、处州及新昌、嵊县,路桥北通海门,东连金清,江海珍错填塞充盈,雍正、乾隆年间路桥成为浙东沿海著名的商埠,积财而成富室不知其数;路桥之南的石曲、白枫等发展成市,从海门往南沿老塘河上下,路桥区域内增添了长浦、杨府庙、后新、卷洞桥、塘角头(金清)等市。
民国时期,路桥镇的商业居黄岩全县之首,优于城关,金清(下塘角)是温黄两县鱼货集散地,商业不及县城,居第三(《民国黄岩县志》)。其它如横街、洋屿的拷绢市场,下梁、卷桥的土纱土布市场,桐屿的草蓆、烛蕊市场,横街的耕牛市场,亦相当发达。
全面抗战开始,海门港口遭到日舰封锁,海门两度沦陷,市面萧条,而金清港仍能保持通航,台州南部的物资唯有靠此港进出,造成路桥商业极端繁荣,有不少的海门商家移驻路桥。抗战胜利之后,海门的商家陆续返回,路桥的商业恢复平常态势。
新中国成立之后,以路桥镇为中心的大集市,周围有石曲、长浦、马铺、桐屿小集市,构成闻名浙东的交易市场网络。桐屿为烛芯交易市场,横街、洋屿殿为丝绢交易市场,下梁为纱布交易市场,杨府庙、石曲等处商业亦颇繁盛。
 
第一节  集 市 日
 
黄岩县农村集市通称“市日”,以农历日期为固定市日,有十天三市的,也有十天二市的。民间有“县城三六九,一六下梁梁,二七洪家场;三八路桥市,四九横街赶葭芷”的顺口溜。
民国时黄岩县市集一览表(录现路桥区部分)
街  市 农历
市期
商店家数 摊租约数 交易物品 市集时到达船只数
凉坑堂 一、六 4 4 蔬菜、鱼、肉  
罗  洋 一、六 20 10 蔬菜、咸货、鱼、肉 路桥来船1只
泉  井 一、六 24 50 柴米、鱼、肉、蔬菜、咸货 市集日有路桥航船一、二只
鼎桥街 一、六 3 8 咸鲓、鱼肉、蔬菜等 市船1只
下  梁 一、六 9 169 土布、土纱、粮食、咸鲜、蔬菜、肉 本市柴船2只
金清西街 一、六 62 100 咸货、鲜货、棉布、粮食、蔬菜 海门、院桥来船各1只,葭沚来快慢船各1只
上山童 二、七 1 2 蔬菜、鱼、肉  
白枫桥 二、七 27 40 六陈、咸货、鱼肉、菜蔬 市集时泽国来摊船1只
四 甲 二、七 16 9 米、鱼、肉、咸货 海门来快船2只
南新市 二、七 24 40 粮食、瓦砖、柴、水果、粗布、土纱、鱼、肉、蔬菜 市船10只
洋屿殿 二、九 5 10 丝绢、咸鲜、鱼、肉、蔬菜 市船1只
马舖桥 三、八 5 5 席草、络麻、草席、蔬菜、鱼、肉、柴、米、杂物 路黄快船经过4只
路  桥 三、八 820 2110 六陈、席草、菜、麻、土布、棉纱、猪羊、鸭鸭鹅、木器、鱼、肉、蔬菜、水果 天、仙长船2只,洪家、鲍龙、院桥、双河、沙北各乡镇市船约50只
新桥管 三、八 7 70 柴米、鱼、肉、蔬菜、咸货 温岭来柴船一、二只
小五份 三、八 5 15 鱼肉蔬菜  
卷洞桥 三、八 9 16 土布、土纱、粮食、咸鲜、蔬菜、肉 本市柴船3只,缸船1只
上塘角 三、八       今废
金清后新街 三、八 8 50 咸货、鲜货、棉布、粮食、蔬菜  
上倪殿 四、九 8 20 席草、灯芯、咸货、鱼、肉、柴、米、杂物 来船2只
横  街 四、九 25 60 牛、丝绢布、水果、咸鲜、鱼、肉、蔬菜、柴等 市船4只
竿  蓬 四、九 13 22 农产物、肉类、鱼、杂货 市船4只
金清东街 四、九 40 70 咸货、鲜货、棉布、粮食、蔬菜  
同  屿 五、十 15 70 席草、草席、蔬菜、鱼肉 殿马乡来柴船2只,路黄经过快船4只
石  曲 五、十 39 120 鱼、肉、虾、鸡鸭、咸货、菜、粮食、柴木 温岭街来快船2只,小河头来航船2只,金清港来快船2只
长  浦 五、十 50 70 咸鲜、粮食、鱼、肉、蔬菜等 来船1只
杨府庙 五、十 10 30 粮食、瓦砖、柴、水果、粗布、土纱、鱼、肉、蔬菜  
双关庙 五、十 3 8 咸鲜、鱼、肉、蔬菜 市船1只
 
 
第二节  货品及行业
 
洋货传入始于清道光末年。杨晨《路桥志略》载:“其昔无而今有者:一曰洋货,道光末年,东西洋商各以智力争夺利权,如呢布、绒丝、玻璃灯及诸玩物,日新月异,炫巧矜奇,朘人脂膏,莫此为甚。一曰洋纱,今洋纱盛行,人乐其便,乃设布厂,女工织之,或收利于万一也;一曰洋铁,自洋铁行而本铁少;一曰洋靛(染料),自洋靛盛而本靛微。”概括了本地当时情况。
本地居民原先用菜油点灯照明,光绪五年(1879)本地开始有煤油输入,时称“洋油”,由于煤油价廉(菜油每市斤价120文,煤油不过65文),光绪十四年(1888)后,煤油灯逐渐代替菜油灯。
洋铁中的铁条、铁丝更是畅销货物,它们代替土铁,成为制造家具、圆钉、船钉、箍桶铁丝、靴钉的原料。用铁丝打造铁钉或鱼钩更是方便。洋铁的大量输入,威胁原先的锻铁业,台州的铁业,曾起来抵制洋铁的进口,实施公禁,但无济于事。
常用小商品如缝针、火柴、蜡烛、肥皂、毛巾等,也是输入货物,亦因价钱便宜,品质优越,逐渐成为本地居民的日常用品。
民国时期货品有50多类,有绸布、棉纱、棉花、土布、百货、粮食、南北货、咸鲜、酒酱、鲜肉、饴糖、水果、水作、国药、西药、食盐、纸烟、烟丝、油脂、油烛、文具、书籍、陶瓷、竹木、铁器、铜器、镴器、袜业、鞋业、纸业、丝线、颜料油漆、百杂、土纸(迷信品)、络麻、板炭、染料、草席、山地货、秤店等。服务业有饮食、旅店、典当、钱庄,银楼、理发、照相、钟表等。摊多店少。大集镇商店多、分类细,且多巨贾老店;小集镇商店少、分类粗,百杂具陈,诸业兼营,大多是小本经营的夫妻店,前店后家或前店后坊,有的日摊夜收。
当时鱼货因无冰冻储藏设备,除部分以鲜货出售外,多加工腌制,藉以长久保存。咸货行以经营黄鱼鲞、米鱼鲞、马鲛鲞、鳗鲞、咸带鱼、咸鳓鱼、咸鲳鱼、墨鱼干、炊皮、虾皮、虾米、海参、鲨鱼皮、鱼翅、淡菜、紫菜、海带等,资本小一点的店、摊,卖的咸货也次一等,如腌虾、泥螺、虾狗弹浆、鱼生、白带鲓、杂鱼鲓等。
陶瓷制品绝大部分是日常生活用品,如碗、盆、盏、杯、碟、茶壶、羮匙,还有缸、甏、甑、罐。摆设品有花瓶、塑像等。
本地果品有橘子、枇杷、青梅、杨梅、桃、李、西瓜、梨、甘蔗等,进口有苹果、香蕉、天津梨等。
入境货物以布匹、纸烟为大宗,次为煤油、面粉、糖类、豆饼,又次为棉纱、五金、纸张、颜料、豆类、火柴、洋烛、机油、肥皂、土丝等。出境货物以草帽、橘果、草席、米为大宗,次为土布、绢、青炭,又次为烛芯、茶、竹笋、麦、板及竹木等。
抗战以来,煤油、化学肥料、豆饼已完全绝迹,草帽业亦已停顿,而土布输出数量激增。菸叶、菜油等亦颇多输出。棉花、桕油、茶油、桐油、豆类、松香、土碱等均有大量输入。抗战胜利后渐复旧观,而化学肥料之输入,草帽、菸叶之输出,棉花之输入,则较前不及十之二三。
抗战时期,日军封锁港口,黄岩城关、海门商业一度萧条,而路桥却反之发达。《民国黄岩县志》载,1942年黄岩全县共有商业经营户7141户,其中城关、路桥3784户,占全县商业总户数的52.99%,农村3357户,占全县商业户的47.01%。从经营范围大小分,全县有商店2075家,占商业总户的29.06%,摊贩5066户,占商业户的70.94%,其中农村(除城关、路桥外)有座商855家,摊贩2502户。路桥镇大街小巷有各种商店820家,占全县商店总数的39.52%,赶市摊贩2110户,占全县摊贩总数的41.65%。集市交易商品有:席草、草席、苎麻、土布、棉纱、海鲜、水果、蔬菜、猪、羊、鸡、鸭等。从县城、海门、温岭及各乡镇赶市船只约50多只,还有来自天台、仙居的长船2只。来回于路桥的,有黄岩快船4只、温岭街快船2只、小河头航船2只、金清港快船2只、海门快船2只;还有路桥四周的船只。
路桥商业交易同行批发得以担保,赊欠至端午、中秋、年末三节清账,门市顾客大都现金交易,赊欠者年终清账。抗战以来物价飞涨,无论批发零售均一律改为现币交易,很少赊欠。
 
第三节  十里街商业
 
路桥的市面几乎可以追溯到汉代在这里设立邮亭的时代,有2000年了。
《赤城志》载:“普泽院,隋开皇中建,旧在新安庙南。”《路桥志略》载:“灵山乡乡主庙,在新安庙侧。”说明隋唐以来,河西就是相当规模人群聚居地了,河西街也就形成。
《元丰九域志》载:“黄岩有峤岭、于浦、新安、青额、盐监五镇。”北宋时期的新安镇(即后来的路桥镇)处在五镇中间位置,地位十分重要。其河东廿五间街市已初具规模。
到了南宋,定都杭州,路桥的商业更是飞快发展,杨晨《路桥志略》云:“路桥三八为市,远通数州,自宋南渡,近属畿辅,人物渐繁,商贾渐盛,水利渐治,仕学渐兴。”说明路桥商业的茂盛已经有800多年历史了。
元、明期间,路桥的商业继续发展。
清乾隆年间,路桥已成为浙东沿海著名的商埠。
民国时期路桥大街小巷有各种商店820家,集市日摊位2100多家。如河西街卖蒲鞋(故称蒲鞋巷),箍桶店也集中于河西街一带,自清代开始制作各类木桶;卖羊在三桥巷;卖肉巷(文人改为话月巷)卖猪羊肉;削箸巷(小芝巷)卖筷子;粜糠桥(新安桥)上粜糠;卖猪桥(卖芝桥)上卖小猪;磨石桥上卖磨石。集市交易商品还有:席草、草席、苎麻、土布、棉纱、海鲜、水果、蔬菜、猪、羊、鸡、鸭等。路北街有南北货店、绸布店、坐堂药店、糕饼店、白铁店、打金店、戏剧服装店、制秤店等;路南街向南,首先是像模像样的百货店群,接着是一片打铁店,最后是众多的鞋店。路北街传统的老字号招牌有:
同德医院——位于路北街205号,清末民初;有“德国斯牌六零六针、新法戒烟、接种牛痘”等字号。
裕昌南北货——路北街193号。
蔡恒昌杂货店——路北街191号(中桥东)。
醇和饭店(中桥西)。
杜康源酒店——路北街189号,清代。
久华绸缎染坊——路北街171—172号,郏道生所创。
苏培源药店——路北街170号。
普明织物厂——路北街(现为棉织厂宿舍)。
靴鞋庄——路北街165号,清代。
戴协顺南北货店——路北街103号,清代。
刘奚记炒豆店——路北街70号,民国。
德大药店——路北街60号,清代。
杨泰康药店——路北街57号,清代。
萧仁利烟酒店——路北街56号,清代。
同德利——路北街53号。
回时春药店——路北街27号,清代。
茂兴泰布庄——路北街11号,清代。
元记糕饼店——路北街6号,清代。
萃康酒店——活月巷8号对面,民国。
抗战时期,城关和海门多次遭日机轰炸,日舰封锁海门港口,路桥相对安全些,四周一些商家搬移到路桥开店,如宁溪人在下里桥一带办木材场的有陈德利、陈宝申等10多家,新桥、洪家等地人来路桥办木器店的有20多家,宁波人开办的美孚洋油公司和僧帽洋油公司,泽国人开办的马万兴铁行,东乡人、大荆人开办的葆元、德大、阜大等药房,上海人、石浦人、黄岩人办的同昌、源源、天丰祥等四五家布店,下梁人、泽国人办的广和等三四家副食品店。
 
第四节  横街牛市
 
牛场历史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路桥最早的牛场在小稠,后来移至石硑,最后横街牛场兴起,名贯浙东南,成为一方经济支柱。
大牛场二月二开市,逢冬至月头,也有正月半开市的。一般牛场占地两三亩,横街前牛场8亩多、后牛场6亩多,加起来十四五亩,是省内最大牛场之一。大牛场全年营业,称永久性牛场。小牛场有路桥石硑、院桥柏山堂、头院山坪头。夏后至端午期间,称汰脚市,牛耕基本结束。牛市一般均与当地集市日同,如横街为四、九,洪家为二、七,头陀为四、八,城关山亭街牛市三、六、九。
每年牛只成交数,据20世纪30年代方通良《黄岩县志略稿本》称“横街6000头,方山下3000头,洪家2000头,石硑与山洋头各100头”,实际大大超过这个数字。据横街文化站调查,1945年间,横街牛场成交牛有五六万头。
这些牛来自何地?《黄岩县志略稿本》称黄岩“有2万养牛户”,而山区的养牛户有每户养至7头的,他们养牛除自耕外要出租,那时每条牛一季可收牛款1~2石,所以2万户养牛大概有三四万条牛。此外还有温岭、乐清、平阳、瑞安等县来的牛。据民国廿二年(1935)上海新学会社出版的《农业全书》载:“我国浙江之温州、处州、台州所产割牯牛甚佳。”
春耕季节自南而北,南北牛耕季节要差半月至一月,牛场牛市兴起,就为本地的耕牛调剂和南牛北上找到广阔市场。
耕牛成交,牛场收过塘税,每条牛收2角,后来涨到4角,也有逃税的。上市牛多,收入可观,民国年间横街与洪家牛场都有地方士绅和乡、保长插手其间,甚至发生鸣枪争权夺利的纠纷。
牛行贩是构成牛场、牛市的主要成员。早期牛场主、牛行贩两位一体。后期牛行贩则成为相牛优劣、定牛价格的牛市成员。江南牛市通行的牛市切口、手式,还有所谓“七十二嫌贬”、牛常见病急救等,牛行贩都要通晓。牛行贩尊之曰“相”,称为牙郎、或牛“仲”。牛行贩在牛市上的收入要超过同等劳力的农民,特别是汰脚市,“汰脚一到,猪头纱帽,黄鱼烙烤;汰脚一过,仍旧吃素。”他们的收入:(一)收买卖双方的“两边仲”;(二)如果买方是大户,就多方压价以收买方高额赏钱;(三)转手贩卖。
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废除牙纪,由生产队派人作评议员进入牛市,由于管理过死,限制过严,变相封锁了牛市,于是平湖用牛告急,黄岩有些生产队也无牛可使,就启用老牛贩,远到福建漳州贩牛,并以海船运牛入平湖救急。
人们一向对牛是十分尊重,私宰耕牛不管是什么时代都是犯法的。20世纪80年代初,农田机耕兴起,牛扬牛市也随之自然消亡了。
 
第五节  金清鱼市
 
金清是台州南部重要鱼市,旧时浪矶山及上、下大陈诸岛渔民渔获海货大都于此集散,数十里方圆的人众到此采购,市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终年不绝。民国时期金清镇南街口设有鱼行栈二十余家。(具体见“渔业”编)
 
 
第二章  新中国初期商业
 
第一节  私营商业
 
黄岩解放时,全县私营商业户6976户,从业人员9613人,资金136万元;私营饮食业826户,从业人员1061人,资金2.9万元;私营服务业520户,从业人员745人,资金4.5万元。这些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分布在全县58个大小集镇和村落,有大量资金微薄的夫妻店和流动串乡肩挑赶市设摊的小商小贩。1950年,私营商业零售额948万元,占商业零售比重79.46%。在政府大力兴办国营、合作社营商业下,私营商业面临困境,出现吃本倒闭歇业现象。
1951年,市场工作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在工会的配合下,成立劳资评议组织,发挥职工监督资方经营作用,供销社停止对非社员的销售,发挥私营商业经营积极性。2月,黄岩县开展对私营工商业重估财产和发证工作。本年,私营商业零售额达1041万元,比上年增加11.2%,占73.16%。
1952年,全县私营商业零售额为1105.5万元,比上年增加7.6%,占社会商品零售比重的71.25%。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营、合作社营商业发展较快,私营商业比重下降为62.01%。
1954年,根据中央提出加强市场管理的指示:“要安排好城乡市场、国合商业在市场零售比重上要“就地踏步”,对城乡私营商业和小商小贩在货源上搭配热货,调整批另差价,统一公私零售价,国合商业在零售上可以作适当退让,开展物资交流要吸收私商和小商小贩参加,保持私营商业和小商小贩一定的营业额。”7月,全县撤消供销社零售门市部2个,分销站19个,让出23个品类(小五金、小百货、文具、糖果、糕点、味精等),减少零售15个品种,委托小商小贩代购代销的有畜产品、废品、鲜蛋、中药材、小土产、小百货等。私营商业比重为45.85%。
1955年末,黄岩县共有:私营商业6301户,从业人员8289人,共有资金117万元;私营饮食业814户,从业人员1020人,资金4万元;私营服务业532户,从业人员746人资金6.5万元。是年,私营商业商品零售额达1962万万元,比上年增加36.95%,比重上升到52.97%。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解放初供销社
 
1950年4月,黄岩县供销合作总社成立,统一领导全县供销、消费、手工业等合作事业;并开展业务经营,供应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必需品,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10月,台州专署总社所属路桥供销站移交给黄岩县供销合作总社领导。至年末,全县建立起供销、消费社25个。
1951年,全年发展农村基层供销合作社39个,消费合作社4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个,国家在税收、价格、利息、运费等方面给予优待。
1952年3月,县供销合作社增设路桥综合批发站。全县有供销合作社36个,消费合作社2个,手工业社4个,入社农户86873户(人),占全县总农户的59.95%;有供应门市部71个,收购点16个,干部职工368人。供销社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向农民供应生产、生活资料,推销农副产品,凡贫困农民可赊销肥料,帮助社员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同时接受国家委托代购粮食、油料、棉花、生猪等主要农副产品和重要工业原料与出口物资。
供销社在全社会商品零售额比重上逐年上升,1949年占1.53%,1950年占9.53%,1951年占13%,1952年占14.5%。
1949~1951年消费、供销合作社建社初期情况
(录今路桥区部分)
社    名 地  址 成立日期 主  任
路桥工人消费合作社 路桥廿五间 1951.2.1 屈产根
路桥下里街供销合作社 路桥下里街 1951.2.1 吴鸿云
凉溪供销合作社 凉坑堂 1951.2.1 陈思沛
新民供销合作社 泉井街 1951.4.4 林祥忠
路桥邮亭消费合作社 路桥中桥街 1951.5.23 王干华
路桥殿南消费合作社 路桥殿南 1951.5.24 石昌霖
金清供销合作社 金清西街 1951.5.27 李仙宝
联同供销合作社 新市街 1951.6.11  
金清渔业合作社 金清镇 1951.7.1 梁景荣
新桥供销合作社 新桥管街 1951.9.26 徐安厚
洋屿供销合作社 洋屿街 1951.10.18 陈道鑫
注:因档案资料不全,有部分供销社成立日期不明未列入,如桐屿、螺洋、民主、下梁、横街、卷桥、白峰岙、长浦等供销社。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时期,供销社先后三次与国营商业进行分工,即1953年按商品分工,1954年按城乡分工,1955年商品分工与城乡分工相结合。
通过有计划的购销业务和合同制度,引导小农经济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同时供销社担负着领导农村市场,对农村私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在组织上贯彻“整顿、巩固、提高”的方针,供销社采取撤消网点退让比重。在市场安排上,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通过整社、乡社并区社,增股扩股,至1957年末,入社农户109558户,占全县总农户的69.25%,供销社有零售网点156个,批发网点12个,固定收购站21个。建立农村经销户1471户,代销户72户,合作小组10个(133户),改造批发商82户
五年间全县供应生产资料1191.3万元,年平均递增27.4%。生活资料4798.3万元,年平均递增42.15%。收购各种农副产品4798万元,供销社已成为农村商业的主体。
 
大跃进时期供销社
 
1958年6月,黄岩县供销合作总社并入县商业局。11月,基层供销社改为人民公社供销部,成为国营商业的基层组织,合营、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和个体商贩升级过渡到供销社,财贸体制实行“二放、三统、一包”,关闭农村集市贸易,形成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商品流通渠道单一,网点、人员减少,据统计,全县比合并前减少商业人员1254人。
1959年,从路桥人民公社供销部中划出人员、资金、商品,单独建立路桥镇供销部。
1960年2月8日,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关于改进农村人民公社商业管理体制的意见》,确定人民公社供销部是人民公社组成部分,同时亦是国营商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和商业局双重领导,是全民所有制性质商业。
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和三年农业减产,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商品奇缺,物价上涨,国民经济面临困难岁月,供销社民主管理中断,官商作风滋生,社群关系淡薄,商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村商业工作受到削弱。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鉴于大跃进中盲目合并升级的教训,为了尽快稳定市场,搞活农村经济,6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即商业四十条,重新确认我国商品流通渠道,有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易三条流通渠道,国合商业是两条主渠道。
1962年,中央决定开放农村集市贸易,国家调整农副产品收购政策,实行先留后购,减少派购范围。黄岩县恢复供销社为集体所有制经济,8月,恢复路桥、新桥、金清等12个区供销合作社及60个分社,干部职工1824人;同时将1958年并入国营商业及供销社的小商小贩3630人划出,恢复组织合作商店、合作小组。供销社在农民中开展扩股增资,县、基二级供销社分别成立贸易货栈和集市贸易服务所,开展自营业务、议购议销,并制定奖售换购政策,配合国营商业组织工业品下乡等措施。
1963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1964年,社员增加到139956人(户),股金增加到25万元。县、基二级先后普遍召开了二届社员代表大会,补发国、合商业合并期间的社员股金分红,恢复民主管理。
1965年,供销社已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社会商品零售额比1961年增加25.25%。7月,县委决定黄岩县供销社与县商业局第二次合拼,建立黄岩县人民委员会商业办公室,下设秘书、业务、财计、行政物价、人事5个股和监察组;8月,县供销社正式并入县商业局,又从集体所有制演变为全民所有制,县社直属企业也转为或合并于国营商业,又由多条流通渠道演变为单一的梳通渠道,在“越大越公”的左的思想支配下,重犯1958年合并多渠道的错误。供销社利润改为上缴财政,亏损由国家弥补;企业吃“大锅饭”,职工普遍存在着“赔钱我不管,吃饭铁饭碗,药费公家报”的依赖思想。8月30日,省供销社通知,决定路桥区供销合作社为全国总社政治部的联系点。11月22日,撤消路桥区供销社路桥镇分社。
 
文革时期的供销社
 
十年文革期间,破四旧,批判业务第一、利润挂帅。国营商业独家经营,没有竞争对手,官商作风滋生,对合作商店的经营范围、货源供应、税收福利限制过严,造成商品供应日趋紧张。1969年2月,县土产、木材公司、县生产资料公司和基层供销合作社等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3月,撤消县人委商业办公室和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建立以五人组成的商业联络组。1970年8月18日,根据省商业局通知精神,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发文取消毛巾、胶鞋、塑料鞋、热水瓶、铝锅、奶粉、猪肉等七种商品凭证供应。由于广大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尽力保证市场供应,文革十年购销额有所增加。
 
改革开放后供销社
 
1978年1月,恢复县供销合作社体制,加强网点建设,商品流通量日益扩大。1983年,县供销社遵照中央指示和省人民政府批转省供销社《关于加快供销社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进行体制改革,重点是改官办为民办,恢复合作商业性质,县供销社改为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全县供销社经济实体。1984年按照供销社的合作商业性质,把立足点转移到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上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扩大和开拓经营服务范围。1988年末,全市有8个区(镇)供销社,50个供销分社,7个市公司,4个直属工业企业,经营网点有345个,固定资产211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991万元,共有干部、职工2521人,供销社商品销售总额25599万元。
 
建区后的供销合作社
 
路桥区供销合作社在1995年组建成立,系事业性企业管理局,辖管原路桥、金清、横街三个基层供销社和路桥小商品批发总公司、路桥蜜饯饮料厂。区供销社成立后,兴办农资公司、土特产公司、供销物资贸易总公司、副食品公司和果品总公司。有职工702人,社资1889.7万元,当年收购棉花411.8吨,商品销售总额8245.5万元,人均收入5012元。后来经营范围扩大到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农副产品、粮油及制品、废旧物资、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石油及制品、煤炭、卷烟、医药、汽车及配件、农机及配件、再生资源、饮食服务、工业实业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形势需要,路桥供合日杂烟花有限公司、路桥小商品批发总公司、路桥供销社、金清供销社和路桥蜜饯饮料厂先后成功改制。
2009年9月15日,路桥区政府同意区供销发展有限公司在新的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恢复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利用经营项目,用地规模为30亩。
截止2009年底,区社系统拥有全资公司1家(路桥区供销发展有限公司),控股公司1家(台农路桥分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3家,基层社1家,年度商品销售总额18971万元。
 
第三节  农资供应
 
化肥供应
 
1950年前,农业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商品肥为辅。供销社派人到省内外采购明矾、菜饼、棉饼、猪杂骨、骨粉、石膏、蜊壳、渔肥等肥料。化肥是由省供销社计划统一分配。
1951年1月起,原国营土产公司把经营化肥业务移交县供销社经营,逐步推广化肥的使用,为了解除农民对施用化肥的顾虑,供销社采取边试验、边供应的办法,凡贫困农民,允许赊销化肥,全年赊销给农民硫酸胺14872斤、豆饼272137斤。
1952年开始推广过磷酸钙、硝酸胺等。供销社全年供应各种肥料2758吨,其中化肥1260吨、饼肥1164吨、骨粉62吨、明矾67吨、蜊灰29吨,其它杂肥176吨。
1953年供销社供应各类肥料453.5万公斤,比1952年增加47%。
1954年后,化肥得到农民认可,需要量增大,供应逐渐转紧,开始实行按面积、按作物计划分配,凭证购买,全年结算的办法。
1955年,豆饼一律作为饲料供应,在肥料计划中取消。
1956年7月起,油饼业务划归粮食部门统一经营。为了解决化肥不足,金清供销社在7个海岛设立97个石板仓,收购渔肥600多吨。
1957年,全县供销社供应肥料9035吨,其中化肥3957吨,占比重43.88%,每亩平均29.5市斤。
1959年后,化肥品种增加石灰氮、氨水、氯化胺、钾肥等。
1961年,省分配给黄岩县年化肥3750吨。对棉、麻、茶、茧、橘、生猪等部分农副产品,实行化肥奖售。
1963年,为了解决肥料不足,县社生产资料站派人向上海、河南、甘肃、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采购骨杂粉835吨、茶籽饼500吨、过磷酸钙1750吨,占国家分配数的25%。
1964年,由于国家氮肥不足,实行以磷顶氮的办法,在奖售标准氮肥中以15%磷肥顶替氮肥。
1966年,因氮肥货源宽裕,省商业厅通知不再实行以磷顶氮的办法。
1967年,本地产化肥收购862吨(因台州化肥厂已经投产)。
1968年6月,规定把奖售化肥逐步地改为各种经济作物专用化肥,纳入计划分配。按上年度奖售化肥总数,按生产队种植计划分给社队,不再按收购数量计算奖售。本年收购贸易粮以50公斤奖售布票7市尺减为4市尺,超产超购粮食仍然一半给予加价奖励,一半奖售化肥,奖售化肥标准改为每超购粮食一公斤,奖售化肥0.5公斤。
文革(1967~1976)期间,虽然社会动乱,但农资供销影响不大,加上台化投产,省拨化肥正常,10年共供应化肥13.23万吨,平均每年递增7.8%。
改革开放以来,化肥供应幅度有了较大的增长。
1980年,粮田每亩供应标准肥10市斤。
1981年,为了利用棉籽饼、菜籽饼等生产混合饲料,每公斤化肥调换饼肥2公斤。
1982年,化肥供应最为宽裕,平均供应每亩标准肥98.5公斤。
1983年,调整农业结构,化肥供应十分紧张,全年计划分配的粮菜平均每亩氮肥不足17斤,地方氮肥32斤,磷肥24斤,与实际需要相差很大,供销社通过多渠道进货。
1984年起,鼓励多种粮食,对交售的征购基数部分的粮食,增加平价化肥5公斤。
1985年,磷肥、氮肥货源充沛,已经敞开,不再纳入分配,也不列入奖售项目。
1987年,每50公斤定购粮供应化肥由上年的3.5公斤增加到5公斤;粮食外调以县为单位每净调出50公斤粮食补助化肥3.5公斤。
1988年,每50公斤定购粮供应平价化肥6.5公斤,每50公斤油菜籽奖售平价化肥5公斤。
 
农药和农药器械供应
 
黄岩县供销社从1950年开始供应农药。
1952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农业部决定,农药全部由供销社经营,黄岩县供销社当年供应化学农药42.5吨。
1953年供应化学农药50.6吨。
1954年开始使用六六六等农药,全年供应农药389.2吨,其中化学农药147.7吨,占农药总数的37.95%。
1958年1月,各种农药实行省(地)、县、基层供销社的三级经营体制。
1963年后,进入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治阶段。供销社农资部门安全供应剧毒农药主要措施有五:(一)设立农药调配站,指导农民调配农药,传授调配农药技术和防毒知识。(二)携带有关农药书本、防护消毒设备、修理工具进行宣传示范,对生产队调配人到包教包会,培养技术骨干。(三)严格订立剧毒农药出售五项制度:1、农药随时加锁保管;2、坚持使用防毒工具;3、雨天和中午坚持不配药;4、配药后及时清洗工具;5、药剂只限棉花。(四)坚持三要三不卖。三要是:操作要细心,使用人员身体要健康,年龄要适合;三不卖是:对儿童不卖,对老人不卖,没有证明的人不卖。(五)治虫紧张阶段,组织专门人员配合农技部门巡回检查:配药是否标准、用药是否安全、保密是否严密。由于农资部门对农药供应把关严格,基本没有发生严重事故。
改革开放以来,化学农药进入流通领域。
 
中小农具供应
 
1950年,供销社开始经营中小农具,大致分铁、木、竹、棕、麻五大类。铁器农具有锄头、铁耙、镰刀、草刀、泥锹、犁头、耙齿、铡草刀等;木器有粪桶、粪勺、戽斗、风箱、稻桶、车骨头板、水车以及犁耙等;竹器有谷箩、土箕、畚斗、扁担、蚕匾、笠帽、谷筛等;棕麻制品有棕衣、插田绳、牵绳、麻袋、犁索等。
1958年以后,许多竹木农具及棕麻制品以塑料制品代替。
1962年,县供销社与手工业联社联合召开三次竹、木、铁行业产销会议,贯彻“面向地方、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供应”方针,统一计划、具体落实生产任务。
1965年,为了更好保证供应和质量,路桥举办产、供、销三结合农具鉴定会,分别在桐屿、路桥分片召开,邀请公社干部、贫下中农代表参加,对农具的品种、质量、规格和价格逐件进行评比、鉴定。如桐屿片25种农具中,19种是符合规格质量较好的,有6种质量稍差,价格欠高,提出327条意见,会后进行研究,将铁圆滚耙装上踏脚保险架,铁犁冲加重加宽。路桥片鉴定46种农具,有44种质量符合价格合适,其中绞刀、粪桶、粪勺、铁犁冲等12种农具达到优等,并为铁部兰、水田犁、铁圆滚耙、铁梅花耙、塑料车骨、塑料车板等7种农具定了型。
70年代,中小农具销售量保持在40万件左右。
1980~1982年,中小农具销售量在40.3万件。
1983年,中小农具价格放开,农民对中小农具的需要大部分转向市场调节,供销社的中小农具销售量大幅度下降。
1987年全县供销社中小农具销售量只有9.4万件,比最高的1962年下降88.78%。此后供销社逐渐退出中小农具销售。
 
农机供应
 
1955年是推广半机械化农具的第一年,主要品种有打稻机、双轮双华犁(到1960年停止使用)、插秧机、抽水机。
打稻机  至1988年末,黄岩县农户拥有打稻机38362台,其中机动10427台。
插秧机  1958~1960年,黄岩县共推广插秧机2396台。
抽水机  农民对抽水机普遍欢迎。1956年,新桥区下梁乡霓岙村过去有360亩靠天田,抗旱能力只有四五天,每亩粮食产量只有100多公斤,新桥供销社为他们采购一部150匹马力的抽水机,是年旱了38天,每亩粮产量达到465公斤。
农机具配件  路桥供销社1956年经营农机具配件品种261种,1957年品种增加到756种。
动力机械  从1956年开始经营,主要是电动机、柴油机、煤气机等。到1963年止,黄岩县共销售动力机械1082台9969马力。
1964年,黄岩县农机具从供销社划给县农业机械公司经营。
 
附:
国家对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要点
 
一、国家委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各级供销社农资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经营;
二、无论是计划内或超计划外超产的均有专营部门统一收购(原定地方比例不变);
三、进口化肥、农药、农膜,除了农垦和基地自用部分外,其余全部交供销社农资部门经营;
四、整顿市场,取缔非法经营,凡非主营单位都必须在1988年末前停止营业,到工商局输变更登记,逾期继续经营者吊销营业执照并进行查处;
六、加强群众监督,供销社在分配供应计划和价格,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不准以权谋私,不准走后门,纠正不正之风。
(1988年前适用)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商业
 
第一节  市场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之后,路桥区的市场建设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永跃村人建立小商品市场为标志。
1982年2月,永跃村投资4万元,圈地4360平方米,建成简易小商品市场,这就是浙江省最早的专业批发市场,当年成交额565万元,收回摊位租金5.54万元,取得良好的市场效益。1983年又扩建2000平方米,将摊位数增加到920个,路桥小商品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采购,义乌在筹建小商品市场的过程中也前来参观学习。
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日用品商城为标志。
为了提高市场档次,1992年开始动工建设(中国)日用品商城,占地面积120亩,1993年11月完工,1994年4年1月开业,总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日上市摊位数2671个,2万余品种,从当时的规模和档次上看,为台州第一,浙江前列。
至1994年末,扩建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三期工程,投资2500万元移扩建浙江东南副食品批发市场,建成五金、家具等专业批发市场群体,掀起路桥市场建设的第二次高潮。
第三阶段以建设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为标志。
从1995年开始,区委区政府提出以市场为龙头,加大投入力度,相继新建或迁建台州市中盛时代广场、路桥富仕广场、路桥建筑装饰城、台州市机电五金城、台州市电子电器市场、台州市家俬城、路桥水果批发市场、路桥中心菜市场、浙江方林汽车城、金清小商品市场、金清中心菜市场等大批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改造搬迁路桥竹木交易市场,对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路桥市场功能逐渐从单一转向多样化。
第四阶段(2006~至今)以投资5亿元的台州电子数码城(台州世贸购物中心)及投资20亿元的台州国际塑料城开业为标志,路桥市场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市场向现代化专业市场转变迈出了一步。从而形成以中国日用品商城为龙头,包括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浙江东南副食品批发市场等为主体的生活消费品市场群体,和以台州电子数码城、路桥建筑装饰城、台州市机电五金城、台州市塑料化工市场、台州国际塑料城、浙江方林汽车城、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路桥钢材市场为主体的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群体,以及以台州市蔬菜批发中心、路桥中心菜市场为主体的农副产品市场群体,三大专业市场群构成具有路桥特色的专业市场群体。
建区之初的1995年,路桥区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市场66个,集市贸易年成交额183.8亿元,累计上交税收2000多万元,收取市场摊费、管理费4500多万元。至2009年末,全区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82个,其中生活消费品市场57个,生产资料市场23个,生产要素市场2个,全区城乡集贸市场成交总额298.47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95.84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02.63亿元。 超亿元市场20个,超10亿元市场9个。全区市场总建筑面积达148万平方米,各市场合计经营户20145户。
 
第二节  市场总体规划
 
以建设现代化商贸城为目标,推进传统专业市场整合重组和功能创新,把路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集散地、台州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
路桥批发市场分三个区块布局,即新城商贸区、东市场区块和西市场区块,分布于城区北部、东南部郊区和西郊;同时在西市场区块和台州铁路货场站相邻处建设物流基地。
东市场区块以生产资料类市场为主,位于机场迎宾大道以南,104国道复线以西,104国道东西两侧,南到峰江清陶中心路,规划控制区(广义)2.8平方公里,主要布局钢材市场、汽车市场(汽车城)及汽配市场、二手车市场、有色金属市场、特种设备交易市场、机械设备市场、矽钢片市场、电动机市场、变速箱市场等专业市场。
西市场区块以生活资料类市场为主,建成台州生活消费品批发中心,浙江省重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区块定位为集商品展示、交易、储运为一体的现代化商贸区。该区块位于路桥的西郊,选址于桐屿街道104国道南侧,与台州火车货运场站和物流基地相邻,面积约3平方公里。
新城商贸区内已建成路桥建筑装饰城、台州电子数码城、台州市机电五金城、台州市塑料化工市场以及台州国际会展中心、文体中心、世纪广场、商城石化大楼、玉宏现代城、台州国际塑料城、刚泰艺鼎广场、台州世贸中心、耀江世纪广场、中国民营经济论坛,在建的有台州市机电五金城东扩、路桥建筑装饰城二期等,使新城商贸区成为集会展、市场、休闲购物、商务办公、星级酒店、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商贸区。
台州市物流园区被浙江省交通厅列入全省十二个重点扶持的物流园区,台州市粮食储备配送中心、台州市国际物流中心一期、生产资料物流中心一期(路桥货运站)、台州市客运中心迁建等四个项目被列入浙江省“四类项目”,优先调整用地规划,于2009年完成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项目的报批,正在办理供地手续。台州市国际物流中心二期、路桥生活资料(物流)市场被列入浙江省扩大内需项目,正在办理项目报批等手续。物流园区范围内列入二轮土地利用调整的用地面积为3183亩。
汽车销售服务长廊建设。2009年上半年商贸办会同日用品商城等公司开展汽车用品市场、轻卡市场的项目前期工作,共落实尼桑、奇瑞、吉利、吉奥等汽车4S店用地120亩。与方林汽车城、方林二手车市场、台州汽配城等一道打造台州销售服务汽车长廊。
 
第三节  市场培育建设
 
2005年开始筹划生活资料市场园区建设:该项目位于财富大道和西环线之间,总面积约860公顷,其中生活资料市场一期占地96.84公顷,预计总投资15亿元,包括长途汽车客运站和公交首发站、劳动力市场、市场用地及市场配套设施。其中搬迁、新建市场规划用地2100亩,写字楼、宾馆等相关配套设施用地150亩,村集体留地250亩。市场一期主要用于中国日用品商城、副食品市场等几个城区内的批发市场的搬迁和兴建。并新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市场。
同年开始筹划生产资料市场园区建设:园区位于机场迎宾大道以南的104国道和南官河东侧,东邻路泽一级公路,市场红线范围内有峰江街道的葛家村、八份村、沧前村、路南街道的洪洋村和张李村,总规划用地90公顷,建筑面积56.7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规划用地25.88万平方米。
2009年,全区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82个,其中生活消费品市场57个,生产资料市场23个,生产要素市场2个,全区城乡集贸市场成交总额298.47亿元,比上年增加4.0%,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95.84亿元,比上年下降3.5%;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02.63亿元,比上年增加21.85%。 超亿元市场20个,超10亿元市场9个。全区市场总建筑面积达148万平方米,各市场合计拥有各类经营户20145户。省重点市场1家,省区域性重点市场6家。
 
第四节  特色商业街
 
传统的路桥商业集中在十里长街,以三桥为最盛。建区以来,路桥形成几条各具特色的专业街,主要包括路南街、银座街和富仕路的服装专业街,以高档名牌服饰、时装为主; 卖芝桥路的灯具和电器专业街,经营中高档国产及进口灯具、电器开关、锁具等。邮电路的家用电器专业街,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DVD等。各大专业市场的周围街道都形成规模较大的专业特色街,如南洋路食品一条街,月河街气泵、五金工具一条街,永跃街床上用品一条街等。路桥沿街皆成市,这些专业特色的商业街批零兼营,共同促进路桥市场的繁荣和兴旺。
 
节日中的十里长街      张崇生摄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市场
 
日用工业品专业批发市场以中国日用品商城为龙头,包括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浙江东南副食品批发市场、富仕广场、台州电子数码城、路桥兴路市场、路桥家俬城、路桥非机动车交易市场、金清副食品市场、金清小商品市场等组成,经营服装、服饰、鞋帽、床上用品、塑料制品、日用百货、针织品、布匹、玩具、家具、酒类、副食品、非机动车及配件等各大类。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位于路桥市场街(东永跃路),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固定摊位5000多个。分东、西、鞋类、综合四个交易区,主要经营百货、鞋类、箱包、针织品、棉布、窗帘、床上用品、玩具、工艺礼品、毛线、服装等15大类2万多种商品。
1980年,在工商部门扶持下,永跃村投资4万元,圈地4360平方米,在拔河塘建设第一代市场(玻璃钢大棚市场),1982年2月建成,6月正式开业,摊位596个,是当时浙江乃至全国最早的小商品市场之一,是年成交额565万元,收回摊位租金5.54万元,取得良好的市场效益。1984年6月,扩建成服装市场,摊位数增至1500个,成交额1400万元。
1985年10月,按照当时黄岩市政府提出“商贸建市”、“以商兴市”的战略思路,投资120万元,市场向南扩建到永跃路,建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第二代市场,当年成交额增加到24500万元。1988年,商品成交额近3亿元。
1989年投资120万元,扩建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的第三代市场,总摊位5000多个,其中服装大厅摊位1380个。
1990年10月,投资2000万元,在市场东面征地26亩,建成水泥框架两层结构,增扩1400个摊位,配置自动扶梯、客货两用电梯、闭路电视监控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的第四代市场。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第四代市场
自1991年以来,连续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和浙江省十大工业品批发市场、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省百强市场。1998年在江苏省常熟市召开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联络会,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当选为常务理事单位。
2009年全年成交额49.71亿元。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正在南拓,拆建市场西区、鞋区,同市场东区南门连接,总建筑占地面积19673平方米,新建一个四层结构的商场,地下室为大型停车场,一、二两层为交易大厅和展示厅,三、四两层为仓库和写字楼,沿街建筑改建成十五层的办公大楼,一层沿街屋面作为店铺使用。台州市机电五金城实施东扩,计划2012年4月底完工,工程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135000平方米,摊位3500间。
 
中国日用品商城
 
(中国)日用品商城位于104国道新安西街,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1992年6月开始筹备,12月正式动工,当时投资1.2亿元,1993年11月完工,1994年1月开业,总投资4.5亿元。分八大交易区,主要经营服装、羊毛衫、百货、塑料制品、化妆品、棉布、家具、针织品、办公用品等各大类2万余品种,日上市摊位数2630个。电梯、自动扶梯、自动报警、消防灭火装置等现代化设施俱全,联托运一条龙服务。在商城二区三楼引进大型家电超市。历年市场成交额90~100亿元间。
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
 
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是浙江省主要日用品批发市场之一,市场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市场”、“全国一流市场”、“省重点市场”、“省百强市场”等荣誉称号。是全国数万家市场中率先通过ISO2000和英国UKAS两项国际质量认证的专业市场。1996年12月27日成立的中国日用品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956.6万元,经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核准成立,是一家集批发市场、物业管理、进出口、国内贸易、仓储、会展、广告、大型超市、信息中心于一体的跨国集团公司,拥有全资子公司8家,参、控股企业3家,在江苏、四川、上海、天津、香港等地设有分市场,境外设有阿联酋、南非分市场、分公司。2008年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三区服装批发市场被延续认定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在第四届浙江中国商品市场峰会上,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被评为“十大功勋市场”。2009年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二区服装精品市场被延续认定为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国内有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常州分市场,该市场总投资1.183亿元,市场经营面积4.5万平方米,2153只摊位,主要经营服装、鞋革、童装、床上用品、日用百货等。
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阿联台州商品分拔销售中心,该市场总投资125万美元,市场面积3500平方米,临街店面16间,主要经营机电五金、鞋类等。
 
台州电子数码城
 
前身为台州市电子电器市场,位于路桥大道,建于1998年,1999年1月开业。2006年整体迁移到腾达路699号,改名为台州电子数码城,占地30余亩,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市场营业面积4.5万平方米,主楼为商务办公写字楼,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市场共有铺位1625个,商户800户,从业人员3000余名,日人流量达10000人次,节假日最高人流量达50000人次。2009年市场成交额13.50亿元。是当时国内规模第三大消费电子类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市场营业场地共4层,一楼以经营家电为主、二楼以经营通讯、安防产品为主、三楼四楼以经营电脑、数码产品为主。2003年被授予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2009年被延续确认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市场成交额13.50亿元。
 
台州电子数码城
 
台州市家私城
 
台州市家私城位于南官大道,整个市场分为两大区块,一为家私营业区、二为装潢材料交易区,市场占地面积4.05万平方米,2006年投资4449万元的河西大厦建成,共23层,1—3层为市场营业用房,投资2377万元对家具市场进行改造。改造后采用钢化玻璃隔构,与原家具市场形成一体,现有摊位278只,营业面积达5万平方米。2007年被授予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9年市场成交额1.22亿元。
 
路桥富仕广场
 
路桥富仕广场东邻金佩大酒店,南连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西临南官大道,北靠富仕路。建于1996年,1997年11月开业,总投资2.1亿元,占地面积215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448平方米,主楼九层,裙楼五层,东面与南面成“7”字形精品商业步行街。一层服装市场拥有固定商位338个,珠宝商店一个;二层鞋革市场拥有固定商位126个,二层东片是上海华联超市富仕广场连锁店;三层家私市场拥有固定商位8个;主楼二、三、四层为富仕大酒店;五、六、七、八层为公寓式住宅。市场内经营户572户,摊位利用率100%。市场主要经营珠宝、家电、家私、服装、鞋革、箱包、针织、百货等八大类,近万种商品。2007年被延续确认为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9年市场成交额16.49亿元。
 
金清小商品市场
 
金清小商品市场位于文昌路,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有249个摊位,配套建设停车、绿化、公厕等公共设施,总投资达400万元,1996年12月3日迁入。
 
 
第五章  生产资料市场
 
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包括路桥钢材市场、台州市机电五金城、路桥建筑装饰城、浙江方林汽车城、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台州市塑料化工市场、台州国际塑料城、台州汽配城、台州市建筑五金批发市场、泉井不锈钢市场、路桥竹木市场、蓬街喷雾器专业市场以及104国道路南街道、峰江街道沿线的机械设备市场、废旧金属市场等专业市场,主要经营机动车、旧机动车、钢管、线材、钢板、废铜、废铝、旧机床、旧电机、旧设备、五金工具、电工器材、木材、陶瓷、装饰材料等,形成了生产资料门类齐全的专业市场群体。
 
路桥钢材市场
 
路桥钢材市场原位于路桥大道,是路桥历史较早的批发市场之一。1979年自发形成一定规模。1983年由镇工商所、财税所和良一村联办,以后多次改扩建,场地面积6.7万平方米,经常性旧钢材存量2500吨,为浙东最大的旧钢材市场。2007年,路桥生产资料市场园区(园区跨路南街道及峰江街道)内一期工程(新钢铁市场)开始动工建设,完成填渣、砌围墙等工作。2008年末基本建成,总投资2亿元,总用地175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2009年钢铁市场整体搬迁而至,9月8日开场营业。市场拥有12幢交易场所300个钢结构摊位,150商铺,5幢办公楼。主要经营旧铜管、钢板、线材、各种型钢、不锈钢、废铁等几百个品种。该市场全部配有大型吊装设备,实现装卸自动化,配套设施齐全,是华东地区设施一流、功能完备的大型钢材交易中心。2009年市场成交额2.43亿元。
 
路桥建筑装饰城
 
路桥建筑装饰城位于路桥区商海街、银安街、远东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15.87万平方米,总投资3.7亿元。1998年9月18日正式营业。目前已拥有灯具、陶瓷、五金、装潢、水暖、墙纸、板材、家具等十大交易区,内设标准营业摊位1910个,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其它配套设施2万平方米。经营数百大类、上万个品种,市场配套服务设施齐全,为浙东南建筑装饰材料的重要集散地和批发中心;地产品成交额增长尤为显著,如吉利集团的美铝曲板、星星集团的高级电脑座便器、路桥和玉环的五金、水暖等。2009年市场成交额7.89亿元。
2003年被授予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和浙江省百强市场,2008年被确认为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台州市机电五金城
 
台州市机电五金城位于路桥大道北侧,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总投资6800万元。1997年开始建设,1999年1月28日正式营业,是以交易机电设备、五金工具、电动工具、刀具、轴承、螺丝、电子电器等为主体的综合性市场。主楼为五层、裙楼为二层。一、二层为商品交易区,共设精品屋摊位600多间,6个交易大厅,摊位2050个,公寓、仓库近100套。同时,还配有停车场、监控、电子显示屏等配套服务设施。2003年被授予浙江省百强市场,2006年被确认为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2007年被延续确认为浙江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9年市场成交额14.15亿元。是年开始实施扩建改造,工程总投资5亿元,建筑设计5层加地下室。
 
浙江方林汽车城
 
浙江方林汽车城位于路南街道方林村,2002年6月底开工,10月1日国庆节开业,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营业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是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市场内设进口汽车专卖店、四位一体汽车专卖店、综合汽车专卖店、综合汽车展示厅、机动车检测维修厂、信息处理中心、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微机管理系统、宽带上网服务、停车场、餐饮服务等一应俱全。市场硬件设施、场馆布局在浙江省内和汽车市场堪称一流档次,在华东地区的同类城市、同类市场遥遥领先。市场内云集了国内外100余种高、中档汽车品牌。2009年市场成交额41.72亿元,被延续认定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
 
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于原先称台州市路桥旧机动车交易中心,成立于2004年,位于路桥区新安南街,占地面积54000平方米,营业面积60000平方米。由于近年来二手车交易越来越多,2008年开始筹建方林二手车市场,市场位于路院路1号,通过改造中能厂房,以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标准进行规划,总投资额达到2500万元,占地面积73亩,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2009年7月8日正式开业,目前营业面积2.8万平方米,内置豪华二手车交易区、中高档二手车交易区、经济型二手车交易区,拥有160个摊位,同时办证中心,计算机处理中心,停车场,汽车维修中心,闭路电路监控等一应俱全。2009年7~12月共办理转户8264辆,平均月交易量1335辆,成交额10.11亿元,交易费收入464万元,平均月均收入77万元(上半年平均月收入为55万元)。
 
台州汽配城
 
台州汽配城位于104国道和路桥迎宾大道交叉口,一期工程2006年9月完工,市场于2006年12月开业,总投资1.1亿元,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市场摊位面积15850平方米,共建摊位290个。台州汽配城是台州市首家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经营范围最广、智能化管理的汽车配件专业批发市场。二期工程准备投资1.2亿元建智能化商务大厦和信息化办公大楼。2009年市场成交额9000万元。
 
台州市塑料化工市场
 
台州市塑料化工市场系路桥化工塑料市场的迁建工程,由路桥金穗贸易公司、路桥街道下宅於村、路桥街道三产服务站共同投资兴建。原市场于1995年末开始筹建,1996年8月8日开业,位于路桥城区南侧杨戴村。2001年5月搬迁到路桥区路北街道下宅於村,市场规划占地14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现市场经营摊位265个,市场主要经营聚丙烯、高、中、低压聚乙 烯、ABS、PVC、废(旧)塑料、碳酸钙、丁脂、辛脂等化工塑料,品种多达上千种,其中废旧塑料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散地之一。2002年授予浙江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6年被授予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2009年市场成交额10.35亿元。
 
台州市国际塑料城
 
台州国际塑料城于2009年9月17日开业,总投资20亿元,市场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一期铺位1500个,一层经营塑料五金电工、塑料厨卫酒店用品、塑料农用制品;二层经营塑料日用制品、塑料电器;三层为品牌塑料企业展示中心、外贸服务中心、研发设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塑料制品检测中心、新产品展示发布中心等综合服务中心。
 
路桥竹木交易市场
 
路桥竹木市场原在河西,于1996年7月18日搬迁到章杨,占地100多亩,总投资1150万元。市场西靠104国道,东依永宁河,东、南两面拥有400米长的水埠,交通便捷,市场内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齐全。主要交易品种有杉木、松木等原木及条子、木线条、胶合板等加工材,另有毛竹及加工品,拥有各类摊位384个。2009年市场成交额1.60亿元。
 
路桥二手设备市场
 
路桥二手设备市场坐落在路桥主城区的最南边,交通便捷。市场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大小经营户100余户,年成交额2亿元。市场起步于1988年,是由各家各户门前屋后的马路市场逐步集聚转变而来的。至1993年8月,建立台州市路桥变速箱设备市场,市场规模从小(2.3亩)到大,品种从单一到配套齐全,经营范围从国内到国外,成为重要的变速箱设备集散地。
 
泉井不锈钢市场
 
泉井不锈钢市场位于横街镇泉井街,1988年1月开始交易,1992年形成规模,并建立拆解交易场所,目前市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不锈钢经营户有193家,股份制公司5家,从业人员200多人,不锈钢加工的有10余家,主要经营不锈钢边角料、废旧料,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废旧不锈钢集散地。
 
蓬街喷雾器市场
 
蓬街喷雾器专业市场位于蓬街镇杨府庙,1992年9月建成开业,现有场地面积2850平方米,主要经营农用喷雾器整机及零配件,逢农历五、十为交易日,上市摊位数340个。该市场以蓬街镇及周边乡镇的喷雾器制造业为依托,本地经营户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区,品种齐全,产销紧密,价格低廉,成为全国影响较大的喷雾器专业市场。
 
 
第六章  农副产品市场
 
农副产品市场包括台州市蔬菜批发中心、路桥水果批发市场、台州市粮食批发市场、路桥笋干批发市场、路桥禽蛋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及路桥中心菜市场、路桥磨石桥菜市场、路桥新安菜市场、金清菜市场、新桥菜市场等。主要批发零售各类蔬菜、水产品、肉、禽、蛋、粮食、水果等。
 
浙东南副食品批发市场
 
浙江东南副食品批发市场位于路桥城区南洋路,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固定摊位509个,主要商品有:副食品、干果、南北货、日用品、调味品、饮料、滋补品、酒、烟、炒货等10大类,近3000多个品种,设四大交易区,日上市人数四五万人。二楼为仓储及办公用房。
该市场由田洋王村投资兴建,初建于1982年末,设在原五金市场内,面积1亩左右,成交额20万元,年收入6万元左右。1985年,村投资8万元征地3亩,在现财税所处兴建第二代副食品市场,南北货开始进入市场,成交额达2亿元,年收入16万元。1988年,又在紧靠104国道旁边、停车场东面征地8亩,建起钢架大棚、全封闭式市场,摊位500多个,成交额8亿元,摊位费收入年年增加。到了1993年,经营需求与摊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考虑到经营者有可能向边缘地区疏散的现象,村里决定重建、搬迁副食品市场。1994年初,在路桥镇和路中管理区的帮助下,田洋王村投资2500万元,建成新型副食品市场,在1995年1月开业,当时是浙东南沿海地区副食品行业最大集散中心,当年摊位费收入940万元。
2003年被授予浙江省百强市场。2009年被延续认定为浙江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市场成交额11.86亿元。
 
路桥蔬菜批发市场
 
路桥蔬菜批发市场位于104国道与机场路交汇处,辖区属路桥街道办事处的新路村,市场面积70亩,大宗交易有土豆、洋葱、蕃茄、茄子、蒜苔、大白菜等,货源来自山东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福建(嶂州、福州)、广东、海南、昆明、西安、太原等地,甚至远到内蒙古、黑龙江。供应面除覆盖台州市的9县市区外,还供应及南面的大荆、乐清县城、柳市等地,北面的宁海、石浦、宁波等地。目前是浙东南的最大蔬菜供应基地。经营的菜商,黄岩南城(药山、院桥等地)人约占1/3多,其它如台州各地及外省山东、福建、安徽人都有,路桥本地的菜商不多,主要是直销自己生产的大棚菜(有蓬街镇新联村大棚菜等)。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菜贩开始贩运外地的蔬菜进路桥卖,没有场地,依附在小菜场附近的华玉居路面上,渐渐地许多贩卖本地蔬菜的人也开始转向外地进货,生意越做越大,本来就十分狭窄的华玉居交通堵塞,废菜成堆,卫生很差。为了整理市容、发展市场,路桥镇相关人员经过考察和协商,确定把市场建在新路村,1993年6月8日动工兴建,7月28日开始营业,投资50万元,占地5亩,棚屋结构,华玉居占投资的45%,新路村占55%;后来由于管理不便,华玉居退出,归由新路村单独经营管理。1995年投资200万元,场地扩大到15亩,成交额为5000多万元,成为当时台州市的最大蔬菜批发市场。
市场收费最便宜,成交1元钱,只收取卖方1分钱,买方2分钱。24小时开张,货到随时有人卸。交易主要时间是在下半夜1~5时之间,许多菜贩都在下半夜进货,赶在天亮后在小菜场出售。
2007年被授予浙江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9年市场成交额3.69亿元。
 
路桥中心菜市场
 
路桥中心菜市场位于路桥街道良二村,1998年6月动工,总投资3000万元,由路桥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和路桥街道良二村共同出资承建,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营业大厅,总摊位389个,于1999年6月9日开业。2007年被延续确认为浙江省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9年市场成交额3.69亿元。
 
路桥水果市场
 
路桥水果市场位于银安街,建于1997年11月,由路桥区建庆果品公司独资兴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有长期摊位、临时摊位及自产自销摊位100多个,日上市果品交易量300~700吨,年成交额1亿元。
市场设立水果农残检测室,每天抽检,检测结果在醒目位置公布。
2007年,市场对后场4800平方米地面进行全面硬化,周围搭建3700平方米的高标准大棚,实行全日制保洁。市场为省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金清小商品市场
 
金清小商品市场位于文昌路,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有249个摊位,配套建设停车、绿化、公厕等公共设施,总投资达400万元。
 
附:
改革开放以来路桥区市场一览
市场名称 所在区域 开业时间 营业面积
(平方米)
摊位数
(个)
路桥竹木交易市场 城  区 1980.2 14680 290
横街综合市场 横街镇 1980 2000 115
上山童农副产品综合市场 桐屿街道 1980.8 200 120
路桥家具市场 城  区 1981.3 23310 220
桐屿农副产品综合市场 桐屿街道 1981.5 600 200
桐屿草席市场 桐屿街道 1981.5 250 100
桐屿仔猪市场 桐屿街道 1981.6 160 18
横街仔猪市场 横街镇 1981 600 60
螺洋农贸综合市场 螺洋街道 1982.1 400 200
路桥小商品市场 城  区 1982.6 39000 6000
浙江东南副食品批发市场 城  区 1982.12 20500 700
峰江仔猪市场 峰江街道 1982 80 60
新桥仔猪市场 新桥镇 1983.3 288 55
路桥钢材市场(旧) 城  区 1983.9 45000 1000
路桥南北货禽蛋市场 城  区 1984.2 1500 65
路桥机械设备分市场 城  区 1984.3 1200 50
路桥家禽市场 城  区 1984.8 600 100
路桥话月巷菜市场 城  区 1985.4 899 320
桐屿竹木市场 桐屿街道 1985.6 200 18
桐屿粮食市场 桐屿街道 1985.11    
路桥区旧农机交易市场 城  区 1985 500  
金清禽蛋市场 金清镇 1985 374 60
丁前农副产品综合市场 桐屿街道 1986 400 128
新桥菜市场 新桥镇 1986.8 1500 280
金清仔猪市场 金清镇 1986.10 221 10
路桥非机动车辆交易市场 城  区 1987.10 4498 160
路桥中桥菜市场 城  区 1987.10 451 80
路桥有色金属分市场 峰江街道 1987.11 3245 214
峰江菜市场 峰江街道 1988.2 1500 150
日升仔猪市场 蓬街镇 1988.3 75 60
金清副食品市场 金清镇 1988.5 2000 130
泉井不锈钢市场 横街镇 1988.6 715 70
路桥建筑五金批发市场 城  区 1989.2 2600 200
杨府庙仔猪市场 蓬街镇 1989.4 90 50
路桥兴路市场 城  区 1989.10 5200 450
金清粮食市场 金清镇 1989.10 330 179
横街菜市场 横街镇 1991.1 3465 235
杨府庙粮食市场 蓬街镇 1991.1 90 50
金清小商品市场(老) 金清镇 1991.5 1200 150
新桥综合市场 新桥镇 1992.5 2750 250
路桥电动机分市场 城  区 1992.12 4196 243
蓬街喷雾器专业市场 蓬街镇 1992.12 1420 340
蓬街综合市场 蓬街镇 1993.1 3400 320
路桥旧制冷设备市场 城  区 1993.7 1104 50
螺洋草席市场 螺洋街道 1993.7 2000 200
金清钢材批发市场 金清镇 1993.8 500 70
金清菜市场 金清镇 1993.9 5000 450
中国日用品商城 城  区 1994.1 115000 6920
下梁菜市场 金清下梁 1994.1 816  
下梁废旧金属市场 金清下梁 1994.1 340 68
路桥黄麻草席市场 城  区 1994.5 300 20
路桥变速箱设备分市场 城  区 1994.6 547 24
凉溪农副产品综合市场 桐屿街道 1995.2 480 200
路桥装潢装饰材料市场 城  区 1995.3 2480 70
路桥磨石桥菜市场 城  区 1995.6 3978 330
路桥电器拆解分市场 峰江街道 1995.7 750 48
路桥商业街菜市场 城  区 1995.9 7992 300
路桥再生资源分市场 峰江街道 1995.9 3600 45
路桥蔬菜批发市场 城  区 1995.10 3978 200
台州市卷烟交易市场 城  区 1995.10 8700 96
路桥矽钢片分市场 峰江街道 1995.10 3600 85
路桥化工塑料市场(老) 城  区 1996.6 12800 120
路桥旧机动车交易市场 城  区 1996.7 11400 32
路桥竹木交易市场(新) 城  区 1996.7 占地100亩 384
路桥水果批发市场 城  区 1996.10 16000 80
金清小商品市场(新) 金清镇 1996.12 3300 249
路桥旧货市场 城  区 1997.3    
金清中心菜市场 金清镇 1997.10 1984 200
路桥富仕广场 城  区 1997.11 12000 776
路桥灯具市场 城  区 1998.4    
小五份农贸综合市场 蓬街镇 1998.7 2200 336
路桥建筑装饰城 城  区 1998.9 80000 1910
台州市机电五金城 城  区 1999.1 40000 2050
台州电子电器市场 城  区 1999.1 4500  
路桥中心菜市场 城  区 1999.6 18000 389
路桥钢材市场(新) 峰江街道 1999.9 7800 150商铺
路桥汽摩配批发市场 城  区   46000  
路桥化工塑料市场(新) 城  区 2001.5 建筑30000 265
浙江方林汽车城 城  区 2002.10 40000  
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老) 城  区 2004 60000  
台州市家私城 城  区 2006 50000 278
台州电子数码城(电子电器市场迁入) 城  区 2006 45000 800
台州汽配城 城  区 2006.12 15850 290
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新) 城  区 2009.7 28000 160
台州国际塑料城 城  区 2009.9 建筑280000 1500
 
2001~2009年亿元市场年成交额
市场名称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中国日用品商城 116 102 88.3 91.9 90.5 90.3 90.5 86.5 79.9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 74.8 59.5 60.0 58.0 58.0 58.6 56.5 52.0 49.7
浙江东南副食品批发市场 13.4 13.5 12.7 12.5 13.3 11.4 12.7 10.3 11.9
浙江方林汽车城 1.8 2.6 7.1 14.3 12.9 23.6 30.7 27.4 41.7
台州市机电五金城 2.6 2.8 10.0 12.2 12.5 13.3 13.5 13.5 14.2
台州电子数码城 2.3 2.9 3.8 8.9 11.2 13.0 13.4 15.9 13.5
浙江方林二手车市场         2.9 10.2 10.1 9.1 19.9
路桥建筑装饰城 3.6 4.2 4.9 5.4 7.3 8.5 9.8 11.6 7.9
台州市塑料化工市场 1.8 2.7 6.7 7.5 6.8 7.5 8.9 9.2 10.4
台州市家私城 3.0 3.0 3.0 1.9 0.95 1.1 1.3 1.3 1.2
路桥中心菜市场 2.1 2.1 2.3 2.9 3.0 3.0 3.1 3.1 3.7
台州市蔬菜批发中心 2.1 1.8 1.5 2.2 2.6 2.6 2.8 2.6 2.9
路桥兴路市场 1.4 1.1 1.0 1.1 1.2 1.1 1.2 1.4 1.4
台州市建筑五金批发市场 1.1 1.1 1.2 1.3 1.3 1.3 1.4 1.4 1.4
路桥富仕广场       2.0 2.8 8.6 13.2 14.9 16.5
路桥钢材市场               2.4 2.4
路桥竹木交易市场               1.5 1.6
台州市旧货交易中心               1.1 1.3
台州市中盛时代广场               1.9 2.1
 
 
第七章  会  展
 
第一节  塑料交易会
 
中国塑料交易会创办于2001年,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路桥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日用品商城展览公司操办。此后每年一届。从第三届开始放在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承办单位增加台州市经济委员会,协办单位增加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展位总数1000多个,参展品种有塑料原辅料及助剂、塑料制品与塑料件、塑料机械与设备、塑料模具与机床四大类,吸引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印度、巴基斯坦、黎巴嫩等国家采购商。至2009年共举办9届。
 
第二节  汽车展示会
 
中国(台州)国际汽车展示会创办于2003年,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浙江方林汽车城共同举办。2009年第五届展示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路桥区人民政府、浙江方林汽车城联合承办,展会面积3万平方米,乘用车品牌58家,参观人数12万多人次,售车1506辆,销售额2.56亿元,预定销售425辆,预订额0.72亿元。
 
第三节  日用商品交易会
 
中国(台州)日用商品交易会,1999年由中华全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轻工信息中心和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路桥区人民政府承办,在中国日用品商城展示中心举行,展位896个,重点展示服装服饰、电子电器、日用百货、副食品、五金日杂、图书、塑料制品等商品,并在城区各主要市场设分展区,来自全国各地及部分国家的700多家企业参展,会期四天。第五届中国日用品交易会放在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厅面积3.5万平方米,展位1200余个,分印刷包装及设备展示区、电子数码展示区、精品楼盘展示区、美食展销区、陶瓷展示区、综合馆和科技馆等七大展示区。第六届展会协办单位有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日用品商城展览广告有限公司、北京世联嘉华展览有限公司。之后停办。
 
 
第八章  市场管理
 
第一节  商品准入制度
 
实施市场商品准入制度,是实现工商部门监管商品质量关口前移,从源头上进一步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有效举措。
一、浙东南副食品批发市场所有食品经营户建立商品进销台帐,完成9579种商品索票索证,发放商品审验卡15972张,全场实施“一票通”。
二、促进市场商品准入工作向工业品市场、农贸市场延伸;在台州电子数码城一楼家电市场建立家用电器的商品准入;全区25个农贸市场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配备人员设立商品准入办公室,重点对农贸市场内销售的副食品、活禽、肉类、豆制品进行索票索证,建立进货台帐。
 
第二节  商品质量安全检测
 
路桥工商分局于2004年建立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2009年共投入10万余元完善和添置了设备,对有条件的市场要求完成五个项目的检测,共检测各类商品69799批次,其中不合格1982批次,总合格率97.1%,销毁不合格商品11751.31公斤。对蔬菜、腌制品、脱皮毛芋、干水产品、米制品、黄花菜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食品,专门开展两次专项抽检。检测结果及时公示,并做好检测的宣传工作,扩大商品定性检测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检测中心每半月编发一期检测报告,发送区政府、街道等各有关单位,每次发送量达80余份,同时将检测报告在路桥工商分局红盾网站、路桥直通车、《消费者之声》及时刊发。
 
第三节  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路桥工商分局把创星工作作为市场提升和实行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以创星为载体,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市场创高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并予以重点帮扶,指导创星级市场完善各项制度和各类服务设施。
截至2009年度,台州电子数码城、浙江方林汽车城被延续确认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二区服装精品市场被延续确认为浙江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路桥洋叶菜市场、路桥新安菜市场被认定为浙江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浙江东南副食品市场、金清中心菜市场被延续确认为浙江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路桥磨石桥菜市场被延续确认为浙江省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至此,路桥区共有四星级市场4家,三星级市场5家, 二星级市场8家,一星级市场5家。
 
第四节  市场管理机构
 
建区之初,路桥区区工商分局和市场发展委员会是全区市场管理的主要部门。区工商分局设有市场管理科,并建立日用品商城和小商品市场两个专设市场工商所和6个基层工商所,负责对全区市场的监督管理。1995年3月,经市编委批准,成立路桥区市场委,担负全区市场的规划、建设、筹资、改革和协调的责任;但由于市场委的职能不能完全到位,1998年8月,区委区政府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后,撤消了区市场发展委员会,其相关职能由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区工商分局内设市场科,下设日用品商城、小商品市场和城北工商所,负责对全区市场监督管理。
2005年,成立路桥区市场园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
一、研究编制路桥市场园区发展规划,并负责监督规划的实施。
二、负责市场园区内建设项目的调查论证,做好市场园区内市场及市场服务体系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三、负责市场园区规划设计和规划报批。
四、协助街道和国土资源分局征用园区内土地,并协助办理土地出让、转让手续。
五、负责市场园区道路、电力、供水、排水、通讯等公共设施建设;指导开发公司的投资和经营,参与园区内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工作;负责市场园区配套的停车场、仓储、餐饮等商业用房等开发建设。
2007年4月,成立路桥区现代商贸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工作是做好全区商贸城发展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对商贸城建设的重大项目进行前期论证和项目包装,跟踪区重点服务业项目进展状况,协助有关部门和业主单位进行项目审批和融资活动。目的和任务是打造“四个中心”:
一、加快专业批发市场搬迁改造、升级换代,引进一批新型商贸业态,积极培育网上虚拟市场,打造台州市商贸中心;
二、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打造台州市物流中心;
三、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健全区域性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台州市金融中心;
四、做大会展经济规模,打响路桥会展品牌,打造台州市会展中心。
2008年,区政府专门设立第三产业规划发展管理协调小组,研究制订全区的三产发展规划,协调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规范职能部门对第三产业的管理工作,包括专业市场规划、发展的重大问题。区三产办负责专业市场的规划、发展、协调、管理的具体事务。各镇(街道)建立了三产办或派专人负责辖区内专业市场发展问题。区工商分局负责全区市场的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内设市场规范管理科,下设6个工商所全面负责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九章  对外经济贸易
 
路桥在民国时就有麻帽等产品出口欧美。
1973年3月,成立“黄岩县对外贸易局”,4月,成立“黄岩县对外贸易公司”。主要任务是落实出口计划,组织货源,按时、按质、按量给有关口岸公司提供出口货源。1984年5月,局下设粮油食品、工业品、土畜产等三个业务股。
1986年2月1日是,“黄岩县对外贸易局”改名为“黄岩县对外经济贸易局”。
 
第一节  出  口
 
一、自营出口
 
1998年,路桥区外贸自营出口为2752万美元,1999年为4143万美元,2000年为5022万美元,2001年为9221万美元,2002年为1.63亿美元,2003年为2.54亿美元,2004年为3.8亿美元,2005年为5.57亿美元,2006年为7.99亿美元,8年平均每年递增52.36%。
 
二、主要出口商品
 
   1998年,主要出口商品12大类19种,主要有节日灯、轴承、电动机、工艺美术品等,其中节日灯占出口总量的比重达85%。2006年出口产品达558种(根据海关出口商品代码统计),主要有清洗机、空调器、电机、水暖配件、节日灯、缝纫机、电动机、电脑绣花机、气动工具、铝合金锭、阀门、塑料制品等,其中机电类产品占出口总量的比重达83.4%。出口商品的多元化促使路桥区出口实现了四季常青,改变了节日灯出口带来的季节性现象,出口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
 
三、出口国家和地区
 
1998年,一般贸易出口总值中,出口港澳地区近60万美元,远、近洋国家和地区近2692万美元,出口国家和地区47个,主要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阿联酋等。2006年,一般贸易出口总值中,出口港澳地区为335万美元,远、近洋国家和地区为7.33亿美元,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60个,主要有美国、阿联酋、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英国、加拿大、法国、印度、西班牙、墨西哥、香港、韩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俄罗斯、巴西等。
 
四、出口主体
 
1998年,审批了23家生产企业的自营进出口权,路桥区累计共有78家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006年,路桥区共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42家,其中出口企业220家。2006年自营出口超100万美元企业106家,其中超500万美元企业42家,超1000万美元企业19家。
 
第二节  进  口
 
1999年,路桥区外贸自营进口为260万美元,2000年为3329万美元,2001年为6918万美元,2002年为9184万美元,2003年为1.29亿美元,2004年为2.45亿美元,2005年为3.58亿美元,2006年为5.06亿美元,2007年为6.22亿美元,2008年为7.9亿美元,2009年为7.58亿美元,10年平均每年递增76.39%。
2009年进口产品达462种(根据海关出口商品代码统计),主要有钢铁废碎料、铜废碎料、塑料、铝废碎料等。2009年,进口国家和地区达到68个,主要有日本、美国、荷兰、英国、韩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典、加拿大、台湾等。2009年,路桥区共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45家,其中进口企业39家。2009年自营进口超1000万美元企业15家。
 
第三节  利用外资
 
一、利用外资
 
1998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3家,2009年为97家,增长126%。1998年实际利用外资168万美元,2009年为3200万美元,增长18倍。至2009年末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4736.34万美元,比1998年增长24.9倍。
 
二、利用外资国别
 
1998年,投资国别为美国、日本、荷兰、新加坡、比利时、意大利等9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投资国别达到23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有香港、台湾、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新西兰等。
三、利用外资行业
 
1998年,外商投资波及应用软件开发、美术工艺设计、防辐射科技产品等6个行业。2006年,一些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主要是城市建设、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金融、农业等领域的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数由1999年的1个增加到2006年的15个。
 
四、外商投资管理
 
自2001年开始,每年组织召开路桥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招商引资工作和对外贸易工作。成立路桥区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区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区委、区政府的27个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各镇(街道)镇长(主任)组成,专题研究解决开放型经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路桥区委、区政府还将2002年确定为“国际化推进年”,制定了《国际化推进年实施方案》,对开放型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对重大外资项目实行区领导联系跟踪制度。从2000年开始,路桥区本级建立了外经贸扶持基金,加大用经济手段扶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强对利用外资考核的力度,制定《路桥区利用外资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
 
五、审批权限及报批程序
 
(一)“三资”企业项目的审批权限。
1994年8月路桥设区后,可享受地区级市的审批权限,即凡不涉及国家产业政策禁止或限制发展的、且产品不涉及出口许可证或配额管理的项目,路桥审批权限可在总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下。
(二)“三资”企业项目的报批程序。
合资、合作项目在中外双方签订意向书的基础上,向台州市工商局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后,准备好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路桥区发展和改革局审批立项。立项后,双方签订合同、拟定章程报路桥区外经贸局审批。公司合同、章程经批准并领取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组织机构代码后,由路桥区外经贸局代浙江省政府发给批准证书,再报路桥区工商局申领营业执照,企业便告成立。
独资项目除没有合同外,其他材料和手续与合资、合作项目同。
 
 
第四节  外经合作
 
一、外经合作
 
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境外机构分别带动路桥区外贸出口1035万美元、1600万美元、2230万美元、2536万美元、3000万美元、4580万美元、6225万美元、7160万美元和8234万美元,有力促进了路桥区外贸出口的发展。
 
二、境外机构
 
1998年,路桥企业累计设立境外机构不到5家(包括未经国内审批的机构),机构类型多为贸易性公司。至2006年末,路桥企业累计在境外设立经外经贸系统批准的机构达31个,中方投资额累计达868.26万美元,主要分布在墨西哥、阿联酋、南非、印度、美国、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珠光集团、安露清洗机、飞亚电器机械、双菱集团、中国日用品商城等企业均在境外设有营销机构,珠光集团在境外设立机构进行对外贸易的现象曾被浙江省领导称为“珠光现象”,中国日用品商城在阿联酋设立的“台州商品销售分拨中心”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第五节  管理机构
 
1996年3月,路桥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成立,企业性质。1997年7月变更为事业性质。1998年成立路桥区外商投资管理局,和路桥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03年外商投资管理局变更为路桥区招商局。
路桥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路桥区招商局)是区政府综合管理全区开放型经济工作和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对外经济合作的职能部门。规格为正科级,有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8名,其中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12名(依照公务员管理)、区招商局6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下设4个科室:办公室,对外贸易管理科,外商投资管理科(区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对外经济合作科。

路桥图书馆主办 @路桥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 浙ICP备08111818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 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联系地址:浙江台州腾达路与经四路西南转角 邮编:318050 联系电话:0576-82911231 本站由 橘子红了信息科技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