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岗,同颗心
发布时间:2013-11-15 作者:项懿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郑真杭在牌前居委会纠察队时所摄
黄岩路桥手工业工会干部临别纪念
原路桥机场派出所后门
1963年,郑真杭从机场派出所调往清陶人民公社任副社长一职(峰江、清陶、保全三个乡后来合并,改制为峰江镇,现为峰江街道)。虽然身份有了转变,但是对待任何一份工作,郑真杭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分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作为年轻一辈,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现的人民公社制度恐怕并不怎么了解。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当时要求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劳动力和工具,统一生产,政社合一。通俗点来讲,就是老百姓没有私有财产,物资平均分配,无论你活儿干多干少,所得的和别人都一样。事实上,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地打击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然,这些都属后话,在那个年代,那种环境下,一种体制的出现,人们只有去接受,一开始老百姓很难看到这种体制存在的弊端。
公社也细分工业部门、生产部门、社会治安等部门,郑真杭因为曾经是民警,到公社当副社长后,主要负责治安管理工作。治安的重要性,放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毋庸置疑的。此时,整个社会治安已经不像建国初期那么稳定和谐了,盗窃时有发生,老百姓之间争吵也增多了,这些都属郑真杭的管辖范围。平时除了了解辖区内的治安外,老百姓发生了口角,他也会在第一时间前往调解。如果碰到重大事件,他就把情况汇报到公安部门。
两年后,郑真杭调到新桥区市场管理委员会任负责人。委员会属于供销社下面的一个科室,由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共同组成,主要管理市场的投机倒把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相对于以前当民警时的风里来雨里去,管理市场后的郑真杭,作为中层干部感觉轻松不少。他不需要挨家挨户去调查,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只要到供销分社打听一下,便一清二楚,他最主要的工作是把政策传递下去。不过虽然如此,他依然非常认真地和同事一起走市场,打击投机倒把行为。
那时候,小商小贩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不允许个人摆摊买卖,新桥有名的土纱土布也同样受管理,所有的货品都由供销社派发,交易而来的款项悉数交给供销社。商贩们拿的是工资,一个月33元。在一段时期内,要求大家在集市时出来做生意,统一经营,而平时下地干农活。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郑真杭所在的新桥区市场管理委员会独立出来,成立了新桥区工商所,组成人员都是原班人马。由于表现突出,郑真杭顺理成章地成了工商所副所长,主持日常工作。让郑真杭觉得改变最大的是,市场从管理型转变成了开放型,原本要求如果没有合作商店就不能经营,改革开放后,开始发放经营执照,允许个人经营。只要你想做生意,来工商所办个执照就行。
一开始,郑真杭和同事们也很担忧,“不得了了,所有都放开了,这下没法管了”。然而,一切都似乎像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一样,顺顺利利的。“该怎么来还是怎么来,也没出现什么问题,很自然地过渡了。”郑真杭笑着说,“对我们管理上来说,同样也没带来什么难度。要是无证经营,我们也是会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惩处的。”
郑真杭给人的感觉非常淡定从容,和蔼慈祥。对于工作上的事,他一直没有抱怨过,因为他认为再怎么辛苦,也是工作所需。退休后,他为了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成为我区老年大学第一批学生,至今已经读了十七八年,恐怕是学习时间最久的退休干部。他几乎学遍了老年大学里所有的课程,包括烹饪、书法、诗词、种花、画画等等。不过,在这些课程中,他最爱的还是文学,尤其是诗词。这不,这个学期他又报了文学课。
现如今,郑真杭已经创作了20多首诗词,打印成了小册子。他说,有时候晚上睡一觉,灵感就来了,诗词就直接蹦出来了。或许,这就是真正的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