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作者    主题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老照片陈列馆 > 路桥记忆

老民警郑真杭

发布时间:2013-11-08 作者:项懿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1947年,郑真杭在路桥吕大源铜店做学徒时所摄


1963年,郑真杭在清陶公社任副社长时所摄


派出所前门全体同志合影(左一)为郑真杭
 

  今年85岁高龄的郑真杭,精神矍铄、双目有神、大脑清晰,讲起往事来,对于重要的时间节点依然记忆犹新。他当过铜店的学徒,做过10多年的民警,后来从新桥区工商所副所长的职位上退休。

  时间回到1947年。这一年,郑真杭在路桥老街的吕大源铜店做学徒。原本在家干干农活、牵牵牛的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一门手艺。当时,整个路桥的手工业已经很发达,不少人在各行各业中都当起了学徒。“愿意做学徒吗?”“愿意!”就这么简单的一次对话,经人介绍,郑真杭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

  三年半的学徒还没当满,1949年五月初四,路桥就解放了。老百姓们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好,对工人、劳动人民都好,所以很是拥戴。没过多久,居委会成立了,工会成立了,纠察队也成立了,工人成了主力军。不过此时的郑真杭依旧在铜店上班,一边上班,一边去居委会或工会开会。因为工人的地位提高了,经常开会也不像当学徒时会受到各种管束。  

  两年后,也就是1951年12月,郑真杭参加了路桥镇土地改革队,打土豪、分田地,惩处土匪、恶霸,消灭地主阶级。土改工作首先从农村铺展开来,继而包围城镇。土改期间,土改队长的权利非常大,如果碰到反抗的人,队长可以直接决定是否枪毙,没有审判,宪法制定后,一切才按照法律程序来。

  一个地方总有一个地主恶霸,他们手握政权时,才会霸占一方,这些人不是坐牢,就是被枪毙。郑真杭说,原来的国民党政府是为地主服务,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府是为劳动人民服务,他们保护的是地主、富农,而新政权成立后,农民翻身做主人,这势必存在斗争。这场声势浩大、翻天覆地的土改虽然后来有言论直指过于左倾,但无论如何,在当时至少使得各个农民都分到了应有的土地,拥有了自身的财产。

  土改完成后,郑真杭被分配到路桥派出所,当了一名人民警察。那时候的人民警察跟现在是有很大区别的,郑真杭主要做的工作是“查户口”。解放初期,社会非常平稳,几乎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纠纷。因为那时候如果做了坏事,无论多小都要被处罚,加上打击官僚地主后,“光头百姓”都比较害怕,不敢轻易“造次”。

  派出所的工作就是要接触群众。郑真杭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起来,先学习政策法规,再汇报前一天所做的工作,然后再到群众家走访,晚上回来后还要再开会,就这么循环往复。而每天早出晚归,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调查每家每户有多少人,具体住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等。一旦发生问题,得说出这个人的具体情况。每天汇报工作时,领导要抽查,在他指出一个人时,民警们就得把这个人所有情况汇报清楚。

  “我们每个人分管一个或者两个村,主要看个人的记忆力和工作能力。”郑真杭说,“我那时候管了三个村,分别是田洋、田王和德镇村。现在民警工作方便很多,通讯发达,许多事情通过电话就能解决。当时,我们需要每天下去做工作,得把他们的所有资料记在大脑里。”

  一年后,郑真杭被调往黄岩城关派出所,又过了一年,路桥机场投入使用,他被调往机场派出所。虽是机场派出所,但要做的工作跟先前也无异,管的是机场周边的老百姓,只是多增加了一项责任——保护机场。再后来,他从机场派出所调往黄岩澄江区公安任特派员,管社会治安。特派员要比民警高一个级别,当时整个澄江区就他一个人负责,工作量非常大,身上的压力大了,责任感也更强了。不过,这些都没有难倒他,该做的工作同样做得有声有色。

  十几年来的民警生涯,郑真杭呆过不少地方,除了正常调动外,还有因为郑真杭自身表现突出而调动。在他看来,民警工作没有什么难度,也不辛苦,即便有时候身负重压。对他来说,有事情做就是好的,就像他当年当学徒时,巴不得把不会的都学会,具有很强烈的学习欲望。

路桥图书馆主办 @路桥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 浙ICP备08111818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 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联系地址:浙江台州腾达路与经四路西南转角 邮编:318050 联系电话:0576-82911231 本站由 橘子红了信息科技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