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业界动态

乡村图书馆:为乡村孩子开启一扇看世界的窗

发布时间:2013-12-01  文章来源:民营经济报

  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马桥河村,有一个免费的乡村图书馆——“师友图书馆”,5年来,该图书馆的创办人李芳不仅免费让孩子们看书,还给他们辅 导功课。东马小学800多名学生,附近另一家中学1000多名学生,十里八乡的村民和当地企业的工友,都会跑到这个图书馆来看书。李芳说:“再顽皮的孩子,在书本前也会安静下来。”有数据显示,有近半的农村小学学生表示喜欢阅读课外书,但只有6%的孩子说家里有很多课外书,近九成孩子表示读课外书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专家表示,在乡村建立图书馆不仅可以满足农村物质文化协调发展需要,还可以提高农村整体文化素质。

  80后农家女孩自费办乡村图书馆 李芳是一位“80后”农家女,和村里的同龄人一样,完成学业以后,她便早早走出家乡去大城市打工。然而“爱书成痴”的她,却始终遵从着内心的渴望,回村创办了一家图书馆,并将其打造成留守儿童们的乐园,也为乡亲们汲取知识、开阔 眼界提供了一个宝库。

  2006年,在外打工的李芳回老家结婚生子,丈夫是一名小学教师,两人在读书 上有共同的志趣爱好。回乡后,看到村里文化生活非常单调,村民们平时的休闲方式就是打麻将、玩台球,孩子们放了学后没处去,李芳就萌生了“开个书店”的想法。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并达成共识:开一家公益性质的书店,免费向农家孩子们开放,不进便宜的盗版书,不卖教辅资料,要增加阅读的“营养值”。

  恰巧,那段时间县城的一家书店要转让,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芳用1万元买下了那家书店的所有书架、图书及相关资料,在自己家附近的东马小学旁边租了一间民房,将家藏的2000多册好书、旧书店买下并筛选后的几千册书,还有从收废旧 书报的摊点上淘回的好书上架并登记造册。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2008年6月,一家名叫“师友图书馆”的门店开张了。

  “师友图书馆”开业后,吸引了很多爱书人。东马小学800多名学生,附近另一家中学1000多名学生,十里八乡的村民和当地企业的工友,进来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捧起来就舍不得放下。

  目前,图书馆已有文学、科技、法律、医药卫生等20多个种类5万多册的书籍。但在李芳看来,“图书馆有多少书并不重要,关键是让需要它们的人受益,而不是让它们躺在书柜上睡大觉。”为此,除了照顾好图书馆读者,她还经常抽时间走到田间地头,走到乡亲们的家里,向种养户推介专业养殖书籍,向被征地农民传授创业知识,向社区居民普及消防知识,让知识惠及更多人。农村学生课外读物少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袁健教授表示,一项农村小学的调查显示,有43.9%的学生表示喜欢阅读课外书,有近三成的学生家中藏书低于10本,超过半数的学生家中藏书为10—50本,只有6%的孩子说家里有很多课外书。近九成的孩子表示读课外书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有课外书的孩子中,课外辅导书占半壁江山,比例达47.8%。

  袁健表示,通过调查还发现,有两成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基本不管或从不关心。24.1%的农村学生家长自己会经常阅读书报,家长向孩子推荐的课外书籍中,59.4%是教辅类书籍。12%的家长表示不愿给孩子买课外书,50.4%的家长会自己给孩子选课外书,还有37.6%的家长表示孩子要就买。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村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有一定帮助。但乡村学生普遍存在课外读物过少,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以及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过少,阅读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的重要原因。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座图书馆都是人类知识的圣殿。早在公元5000年前,苏美人在建立最早的城市同时,就建造了学校和图书馆。“可以说,只要有图书馆的地方就有知识,也就有知识进步的火苗。这是让农村孩子们接触知识、打开视野的重要方式。”在知名时事评论员魏英杰看来,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不仅缺乏物质条件,也缺少精神食粮。建立乡村图书馆,是摆脱贫穷落后,接触现代文明的重要手段。他表示,乡村图书馆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她和农民种的庄稼一样重要。

  建立乡村图书馆可满足农村物质文化发展需要在袁健看来,建立乡村图书馆至少有以下两点意义:首先是可以满足农村物质文化协调发展需要。“目前,乡村图书馆建设还十分薄弱,农村的协调发展,必须有先进文化做支撑,我国有九亿农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从基础抓起,从普及基础知识入手。”他说,社会要发展,要从下一代开始,因此发展农村文化,首先要提高农村儿童的文化素质,乡村图书馆将为农村儿童提供一个公平的阅读平台,能使农村少年儿童通过读书读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获取知识,更加茁壮成长,并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意识,知道有文化的好处,愿意读书,喜欢读书,最终走上物质文化协调发展的正轨。

  其次是可以提高农村整体文化素质。当前中国农村正在推行“两基”教育。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二是基本扫除文盲。农村教育的现状是旧文盲未能扫除,新文盲又不断产生,中国目前尚有8500万文盲,同时每年新增50万新文盲,旧文盲中一部分是年纪大的老人,其它则是没有受过教育的青壮年。新文盲的来源则是失学儿童,其中一部分是中途辍学,其它的则根本没上过学。

  据调查,父母全是文盲的家庭,子女不读书的比率,远高于父母至少一方受过教育的家庭。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子女受教育的比率越高,受教育程度也越高。在袁健看来,乡村图书馆是农村少儿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提高素质的“第二课堂”。它收藏有丰富的知识载体,通过向读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料改变读者的知识结 构,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

  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袁健认为,乡村图书馆可以使农村孩子能够很方便的阅读到好书,获取先进的思想文化,同时对农村孩子包括留守儿童培养爱读书兴趣、陶冶情操有一定的帮助。因此,乡村图书馆的建立显然对提高农村整体文化素质也有积极作用。



浙公网安备 33100402331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