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作者    主题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老照片陈列馆 > 路桥记忆

浓墨重彩的“老有所为”

发布时间:2013-12-06 作者:项懿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1982年路中团委教工团员参观金清糖厂

学员在认真学电脑

保健球比赛获奖

采风
    1992年,60岁的蒋昌明离休。不过,他仍然发挥着余热,在给高复班的学生上了两年课后,开始负责创办老年大学,担任常务副校长一职,管理学校事务;同时还在教育局关工委,帮助学校关协工作筹建。

  建区伊始,其他县(市、区)都已有自己的老年大学,唯独路桥没有。1995年,蒋昌明接到委任,让他去负责创办老年大学。说起来,老年大学开班之初面临着不少困难。最先做这项工作的仅蒋昌明一人,后来增派了一个人员,最多的时候也就三四人,人手不足。其次是校舍问题。当时老干部活动中心在现在的解放路上,只有两间房子,要开课只能借用其他地方。于是,一开始,路桥街道会议室成了学员们的教室,他们在那里学习医疗保健课。

  学员们的教室也几经易地。借过路桥街道会议室后,他们转到了文技校(即现在的成人中专)。尤其是开设电脑课后,路桥中学、路桥小学、实验中学都曾是学员们学习的教室,直至后来在实验小学定下来。这是十几年前的事情,电脑班招生时,原本计划开设两个班,借用路桥中学的电脑室。出乎意料的是,离退休干部对电脑的学习热情高涨,报名人数特别多,路桥中学的电脑室远远不够容纳。当时,还有人因为报不上班跟蒋昌明吵架。蒋昌明只好再想办法,最终跟路桥小学达成一致。于是,第一期的电脑班开了2个班,学员达到了80多人。

  不过,这还没稳定下来。路中校舍迁移后,路桥小学也没办法再提供场地了。蒋昌明只好再次想办法,于是跟成人中专联系,但也没坚持多久。最终,电脑班办到了实验小学,并聘请了该校电脑教师任教。蒋昌明的感觉是电脑班的开设特别难,难在地方不好选,毕竟需要用到电脑,要跟学校学生上课时间错开,而且一次用到的台数也多。

  当然,招生、联系学校、聘请教师等这些工作都需要蒋昌明去做。同时,他还做着教育局关工委的工作,帮助学校筹建关协。当时,蒋昌明需要经常下到完小和中心校指导工作,因为不会骑自行车,距离不远的地方,他就步行前往,而比较远的地方则都选择乘车前往。蒋昌明还做着许多琐碎的事,比如到学校给他们授课;学校订阅了杂志,他负责收取款项等。

  做这项工作时,蒋昌明也碰到了一些难题。在建立中小学关协之际,有些人提出疑义,认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学校本身的职责,况且学校有政教处,没必要设立“关协”。蒋昌明通过做思想工作和组织学习,扭转大家的认识。他认为,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全社会都要关心的高度来认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关协的任务是组织更多的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为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由于对政策有一定的了解,经验也比较丰富,并且具备权威和一定的空闲时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结”解开后,我区乡镇中小学关协迅速建立起来,下属中小学都相继建立了关协活动组,完小以上中小学都陆续聘请了老同志担任校外辅导员。

  蒋昌明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市关工委开展了一次征文活动,他发动各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写文章,上报后拿去参加比赛。蒋昌明依稀记得,路桥的成绩还不错,当时还有个学生获得一等奖,得到了和父母免费游三峡的机会。1997年,关工委的工作也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认可,直接原因是蒋昌明在那时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发表在《关心下一代》报纸上的关于“香港回归祖国”宣讲材料;还有一篇是发表在《中国教育报》的《解开关工委工作上的“结”》。那一年省关工委开会时,蒋昌明还代表台州作了典型发言,介绍路桥的关工委工作。

  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蒋昌明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路桥的教育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路桥图书馆主办 @路桥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 浙ICP备08111818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 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联系地址:浙江台州腾达路与经四路西南转角 邮编:318050 联系电话:0576-82911231 本站由 橘子红了信息科技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