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矿区的点滴生活(三)
发布时间:2014-01-17 作者:项懿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刘建中和同事摄于陕西
1960年刘建中工作证
1959年刘建中在矿区留影
当年,国有煤矿生产任务完成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对外公布的数字。国务院主持工业的副总理、煤炭部长等中央首长经常来电询问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而为了贯彻中央首长的来电指示和精神,为了和谐干群关系,矿上经常组织机关干部下井义务劳动。
每逢周六晚上12时,刘建中就和其他干部下井劳动,次日早上8时再升井休息,上的算是晚班(矿上上班时间是三班倒)。因为那时候是单休,星期六晚上下去劳动后,周日可以休息一天,就不会影响到正常的上班时间了。刘建中当初下井时干过采煤工和运输工的活。
说到此,刘建中还告诉记者,煤矿分为三种,有平井(即平硐)、斜井和竖井。所谓的平井,是直接与地面相通的水平巷道,刘建中说外观就类似于石浜山隧道;斜井是指与地面相通的倾斜巷道;竖井是洞壁直立的井状管道,之前所提的王石凹煤矿就属于竖井,竖井的巷道就像一条带鱼,有一条主干道,再分支出去。
采煤时,煤矿被炮打落后,不同大小的矿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小型的矿井就是把煤铲到推车里,人工推出去堆放在固定的地方,等到有需要时,再由货车运走。中大型的煤矿会有选煤机,煤矿被炮打落后,用皮带输送到选煤楼,这时候,选煤楼内的选煤机就会根据煤块的大中小分别分类出来,储存在煤仓内,而煤仓的下面就是火车道。当需要装煤时,煤仓的门一开,煤炭就直接落到火车车厢内。无论在机械化还是省时、省力、省人工方面,水平都比较高。
我们知道,煤矿相比其他行业的风险显得大些,一旦出现事故,就是大型事故。就如俗话所说“三块石头夹一块肉”,险!刘建中说,煤炭的三大灾害是瓦斯、水和火。瓦斯一旦爆炸,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煤矿对瓦斯的检查非常严格,每班都有专门的瓦斯检查员上岗。他们不参加体力劳动,上班时,手提瓦斯检查灯,“窜街走巷”,严谨而认真地观察瓦斯的变化,并记录下来。一旦发现有异常,就立即报告给调度室。调度室再下令有序地撤退人员,封闭工作面,避免事故发生。
水灾也是非常可怕的。一炮下去,水突然“哗哗”地涌出,可以很快淹没整个工作面。所以,矿里还有专门的探水科,采矿前,会对每个工作面进行探测,确保安全后才开采。不过,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刘建中就曾经亲眼看到,一个矿井发生事故,采矿工人来不及逃走,泡在水里,成了炒米汤里的炒米。
火灾同样不可小觑。因为火灾可引起每层连锁爆炸,也可引起中毒。可以这么说,如果井内可以避免明火,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刘建中就碰到过矿工避免了一场灾害的事件。有一次,井下因电缆短路引起木头支架着火,进而引发了煤层燃烧,使得工作面煤气大作。当碰到煤气呛人时,唯一的办法是尽快地离开工作面。没有经验的矿工,只会拼命地逃、拼命地跑,到最后还是被煤气呛得爬不动,中毒昏倒。但有经验的矿工就有办法避免,逃离事故现场。很多人看电视时或许都会和记者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煤矿工人的脖子上总是挂着一条毛巾?可能会认为是劳作时擦汗用的。这只是其中一个功用,刘建中告诉记者,这块毛巾关键时刻是可以用来救命的,有经验的矿工就是用它保住了生命。那就是当火灾发生时,他们立刻解下脖子上的毛巾,在上面撒一泡尿,再把毛巾含在嘴里,然后拼命地爬出火口。刘建中询问脱离险区的矿工,才得知原来是尿里含有阿摩尼亚,这种成分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切实遵守操作规程,事故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刘建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