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往事(一)
发布时间:2014-04-11 作者:项懿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1956年7月,谢兆修(前排左六)参加县教育工会首次组织疗养,摄于雁荡山。
1953年,鼓屿小学教职工合影,谢兆修(后排右四)。
1953年10月23日,黄岩县各区小学辅导校长留影,(谢兆修前排右三)。
要不是记者主动找上门,谢兆修曾经经历的恐怕会永远埋藏心间,但当话匣打开时,往事的记忆在他脑海中如泉水般涌出,娓娓道来。
1950年,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农村广泛展开,目标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此时,谢兆修也从柔桥小学被调到土改工作队,开始开展土地改革工作。
由于工作出色,得到领导的信任,谢兆修从原来只负责一个村的工作,到负责一个片区6个村。这当中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原本被剥削、被奴役的农民分配到了土地后,人人脸上露出了激动的憨笑。这本该属于农民的东西,重新回到了他们的手中,的确让人激动。而也因为这项运动,谢兆修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还要经常在大会上发言、汇报,这锻炼了他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也不再是一个别人眼中不声不响的人。
解放初期,与土改运动并称“三大运动”的还有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1950年冬,镇压反革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师队伍也进行了整队。时值寒假期间,整个台州专区的教师集中到临海参加学习会,学习党的政策、清理混进教师队伍的反革命分子,并对一些教师存有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解决。学习了两个月后,谢兆修被提拔为澄江区小学辅导校长(相当于党支部书记)。
接下去的几年,谢兆修还参加了台州专区的思想改造学习会,在学习结束评比优秀教师时,他当仁不让地成为黄岩县7个优秀教师中的一员。后来,他还参加了全省首届小学扫盲校长训练班。谢兆修笑称,那时候就是“运动”多,回想起来,当教师非常辛苦,白天教书辅导、晚上备课,没有双休日,寒暑假也不得闲,要参加各种学习。
1954年,谢兆修被调到文教科。当时文教科就9人,除了科长外,其余有负责人事组织的、当文书兼会计出纳的、负责扫盲的、负责文化的等等,而谢兆修主要负责教育工作。同年,黄岩县教育工会成立,他被选为首届常委。当时,下乡到学校传达政策、听课、座谈,调研就像家常便饭一样。谢兆修常常是背个背包就上路,由于有些学校路途遥远,一天赶不回来,晚上就睡在由课桌拼就的“床”上。
让谢兆修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正月十五,他和同事杨元鑫(曾任黄岩党校副校长)一同下乡到富山(黄岩最远的一个乡,离宁溪还有几十里路,再过去就是乐清和永嘉)。当天,下起了大雪,两人一路上踩一脚滑一脚,不知摔了多少跤。当赶到目的地时,乡亲们见两人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不辞辛劳地赶来,都非常感动。回去时,乡亲们传授了不摔跤的办法,就是在鞋底绑上稻草,系在腿肚子上,即使快跑也不会摔跤。
这次来动员孩子上学和调研,除了老百姓带来的感动外,谢兆修也有些心酸。富山是穷乡僻壤,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艰苦,孩子们穿着补了又补的薄裤子,风一吹,裤子就空落落地随风飘动。即使在寒冷的天气,很多孩子脚上也没穿袜子,就更别提雨鞋了。学校的条件自然很差,一个学校十几个学生围着燃烧的柴火,一边取暖,一边听课。
那时,除了中心校,乡下基本上是一个村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就两名教师,低年级的学生在村里上学,等到了高年级再转到大村的学校或中心校。几年来,黄岩县的学校,除了白石山头和大陈岛外,都留下了谢兆修的足迹。那时候的下乡调研,才是真正地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炽热的心做着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