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作者    主题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老照片陈列馆 > 路桥记忆

19年的军旅生涯

发布时间:2014-08-15 作者:项懿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上世纪60年代朱金保原部队连长复员时留念。

1964年,朱金保(左)与朋友摄于临海。

1957年12月,朱金保新兵入伍时留影。

朱金保近照

  朱金保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是1957年12月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那一年,他正好18岁,成为驻大陈岛16师81团高射炮营营部有线电班战士。这一批入伍的战士与一江山岛,与蒋介石反攻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国大陆各地先后解放后,国军的残余部队退至东南沿海部分岛屿,企图以此作为对大陆实施反攻的前进基地,一江山岛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成为了其中一个岛屿。1955年,一江山岛完全解放,国军发布大陈岛将有“最激烈的战斗”的布告,岛上1万多居民跟着国军相继撤离大陈岛,大陈岛瞬间成了一座荒岛。

  第二年,第一批解放军上岛,开始重建大陈岛。朱金保是在入伍后来到大陈岛,算是第二批上大陈岛的战士,用他的话说,岛上一片荒凉,什么都没有。除此之外,还得时时处处小心,因为岛上布满了地雷,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中招。他们上岛包括在岛上活动都有专门的路线,自己不可以随便走动。岛上除了战士,还有很多垦荒队员,其中不少人来自温州。我们现今看到的大陈岛,最早都是经过战士和垦荒辛勤耕耘,重建起来的。

  虽然一开始在岛上的生活有些担惊受怕,但也不乏一些文娱活动。1958年,国家马拉松运动会在大陈岛设了一个点,全程长42公里,朱金保报名参加,没想到,最后花了4小时左右,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运动员的称号,除了证书,还有勋章。遗憾的是,证书虽然目前还完好地保存着,但勋章却被别人偷走了。

  1961年,蒋介石制定“国光计划”,决定反攻大陆,当时的形势非常紧张。国军不时地派特务要么通过水路乘坐橡皮艇登陆岛上,要么通过飞机把特务降落在深山老林中,或者开来侦察机,了解地形、地势。解放军部队也前往乐清、瑞安、平阳、青田等地,做作战应急准备。直到现在,朱金保仍然觉得部队的行军能力非常强大,几万士兵可以在一天一夜间从各地集合到前线。最多的时候有七八万士兵在前线,沿路上都是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摆放的粥、馒头等物资,吃饱了继续行军。

  朱金保所在的高射炮营,一开始主要负责把高射炮拉到山上,一旦国军侦察机出现,就可以击落。后来他们也保卫过飞云长大桥不被国军炸毁,以保护步兵团顺利通过。由于射程太近,一直没能击落国军侦察机,直到部队前往玉环楚门。当时,有一架国军侦察机飞在楚门上空,高射炮营士兵发现后,一边立马对其进行拦截,一边通知空军部队,顺利虏获一名国军士兵。大陈岛上也曾虏获几批涉水而来的特务。

  “军队是个大学校,很能培养人、教育人。”朱金保说,“很多人都是来自农村,对很多东西都不懂,在部队里经过政治学习,军事训练,无论是思想意识,还是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令其印象最深的是,一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信念,凡事冲在前头,提拔干部时也是以此为主要参照标准。

  部队生活的枯燥、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朱金保回忆,一星期里除了周日,一天10个小时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早上5点起床,5点10分集合,长跑2个小时候,吃早餐;8点开始训练,直至中午吃饭,下午再训练,晚饭后各连队一起拉拉歌,睡觉时间是20点30分。不过,他们也能找到自己的乐趣,每次吃饭前,或者训练归来,都会高歌几曲。“一唱歌,大家又都有了精神,一天的疲劳感就消失了。”朱金保说道。

  朱金保谦虚地说自己的一生平平淡淡地过来了,其实在部队期间,他因学习认真,工作积极,多次荣立三等功,还曾是省军区第三届军人代表大会代表,南京军区15年无事故先进连队代表。在转业回地方前,他还是高炮营的政治指导员。

  (未完待续)

路桥图书馆主办 @路桥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 浙ICP备08111818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 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联系地址:浙江台州腾达路与经四路西南转角 邮编:318050 联系电话:0576-82911231 本站由 橘子红了信息科技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