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作者    主题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老照片陈列馆 > 路桥记忆

转业回乡

发布时间:2014-08-27 作者:项懿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1981年朱金保在黄岩院桥店头乡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1972年时的朱金保。

1977年7月朱金保(后排左三)参加县青工作队合影。

1987年朱金保(后左二)在黄岩统战部与同事合影。
  本报记者 项 懿

  当过兵的人身体素质似乎都特别好,朱金保也是,今年75岁的他,无论是外表,还是声音,都显得特别年轻。在结束了19年的军营生活后,1976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他被批准转业回黄岩,分配在当时的院桥区店头公社,任党委委员、公安员职务。

  干部转业由邓小平在1975年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会议时提出,此前干部回乡叫复员。转业和复员的区别在于,干部转业安排工作时仍然是干部,而干部复员要重新安排职务,比如安排到供销社或其他单位得从基层做起,有能力者才可能升到干部级别。

  至于公安员,公社时期,每个公社都配备一名公安员,管理整个片区的治安,维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朱金保当了两年公安员,抓过赌博,有些严重的还被判了刑,也处理过政治案件。那时候老百姓的温饱很成问题,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因此在百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毛泽东,毛泽东,家家户户米缸空”。一位农民因为说了这样的话,被公安局逮捕,还被判了两三年的刑期。

  朱金保当时刚从部队回来,觉得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些不可思议,虽然农民的话听起来有些反动,但他也只是在田地里随口说说,没造成任何实际影响。为此,朱金保还提过意见,告诉案件处理人,他是一个农民,没有读过书,只因说错一句话,就被判了刑,这么做有些不妥当。但对方告诉他,这个是政治犯,没办法。因为朱金保担任的是公安员的职务,不少被判刑的人经过他的“手”,但是这些人出来后,对朱金保依旧客客气气的,没有抱怨,也没什么抵触情绪。这主要跟朱金保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关,他开展工作时都是实实在在的,别人也都能理解。

  后来,朱金保还先后担任过店头公社武装部部长,公社的乡长、党委副书记,乡经济联合主任等职务。其中,做佛岭水库移民工作让他觉得比较难。当时,要去比较艰苦的地方,组织首先考虑的就是部队转业人员,在人们的印象中,部队回来的人最能吃得了苦。

  佛岭水库位于永宁江支流西江上游南岙溪,水库的坝址在黄岩沙埠镇南岙朱村,这也是朱金保的老家。做动员工作时,朱金保一边挨家挨户地去核实人数,了解每户人家有几间住房,一边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宣传移民到店头乡的好处。但毕竟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要离开并搬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老百姓们的观念一时也很难转过来。为此,朱金保只有努力细致地做工作,啃下硬骨头。

  在店头乡工作了10年,在黄岩统战部又工作了10年后,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朱金保和很多人一起从黄岩来到路桥工作,他做的同样是统战工作。

  建区伊始,办公条件比较艰苦,区政府办公用房是原先的镇政府,许多部门都租用外面的房子。当时,路桥的统战部只有五六个人,部长和副部长各一个,台办一个,侨办一个,朱金保和另外一人管宗教事务,后来管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的各增加了一个。他们的吃住都在路桥招待所。好在朱金保有着多年的统战工作经验,工作起来倒也得心应手,并在1997年开始担任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一职,直至1999年退休,享受正科级待遇。

路桥图书馆主办 @路桥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 浙ICP备08111818号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受版权保护 未经版权所有人明确的书面许可 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媒体翻印或转载本网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联系地址:浙江台州腾达路与经四路西南转角 邮编:318050 联系电话:0576-82911231 本站由 橘子红了信息科技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