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园丁
发布时间:2014-08-29 作者:项懿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1966年路桥桐屿共和小学教师在海门解放一江山烈士陵合影留念(第二排左二为许永正)。

1980年许永正(左一)摄于雁荡山大龙湫。

许永正近照
去过路桥老年大学的人,想必都会被校园内的景致所吸引,满眼放去绿意盎然,中间或点缀着白色、红色、紫色的花朵。这一靓丽的风景线来自于许永正的辛勤栽种,悉心照料。今年78岁的许永正在2003年被老干部局聘用,参加老年大学的管理工作,在老年大学的十余年里,闲来最爱的就是侍弄花草。现在,他在老年大学里种下的各种花卉苗木已有50多种。
许永正不仅是美化校园环境的园丁,也是辛勤浇灌祖国花朵的园丁。从1958年开始教书,他在教师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教38年。
说起走上教书之路,许永正颇费了些周折。1958年,许永正在黄岩师范读二年级,这一年也是大跃进运动开始的时间,原本可以在毕业后顺利当上教师的他,却因为家庭成分被提前开除,不仅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也没能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当年黄师共有130名学生因所谓的成分不好被开除,直至文化大革命后才得到平反。
不过,幸运的是,在共和乡小学校长的推荐下,许永正还是拿起了粉笔,在盐岙小学教起了书。盐岙小学办在一座寺庙里,总共有40多人,就他一个教师,管起了所有。教书还是三复式,即一二三年级在同一间教室里,教一个班级时,其他两个班级做作业,就这么轮流着来上课。课程自是不必说,那时候每个老师都是全才,什么都教。
两年后,教育部门出了个规定,让经济条件好的村,把公办学校改为民办学校。当时高峰小学就提出,要求由学校挑选一个老师,就这样,许永正因教学质量好被挑到高峰小学,这一教就是20多年。
期间,许永正还担任过在路桥马铺农场设的教师短训班教师,对全区一年级教师进行轮流培训,培训的内容是汉语拼音。当时很多民办教师不懂拼音或读不准音标。如拼音四声调中的第二声,由于之前不少教师接受到的是错误的发音,有些心理上还不愿意接受许永正的纠正,所以一时间难以扭转回来。为此,许永正还专门拿来二胡,把音律和拼音发音结合起来,以便学员们能快速接受。事实证明,这个方法确实很有效。可惜的是,因经费困难,培训班只办了两期就停办了。
读师范时,音乐美术什么都要学,所以,许永正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会融会贯通。许永正本身在艺术方面就特别有天分,自己也非常感兴趣,这或许跟他毕业于杭州美术学校的父亲,还有平时喜欢唱唱小曲儿的母亲有关。读书时,他学习了素描、水彩画的一些知识,懂得透视原理,色彩的调配等,无形中提高了美术欣赏和绘画能力。退休后,他在老年大学偶尔也进国画班听听课,参观各地举办的画展,休息日在家抽空画画国画。至于音乐方面,许永正除了会拉二胡,还会口琴、笛子等乐器,几乎都是自学成才。家里还购买了卡拉OK设备,可学可唱,兴致来了,就唱几首,他还曾经在台州市老干部卡拉OK比赛中获奖。平时老年大学音乐老师有事请假无人教,他也可以代代课。
1982年,许永正调到了共和小学任教导主任,直至1996年退休。退休后,到老年大学之前,许永正为实验小学整理过图书,也为组织部、卫生局、教育局等不少部门整理过干部档案。之所以找他做这些工作,是因为许永正懂得“四角号码”,这种方式编起档案来很容易找。所谓“四角号码”是以前汉语词典常用的检字方法,用数字0到9表示一个汉字四角的十种笔形。采访时,许永正专门给记者演示了一番,还拿出了一本《四角号码查字法》的字典,记者亲身体验一把,查找起来确实挺快速,当然前提是,要对四角号码十种笔形非常熟悉(感兴趣的市民请自行百度了解详情)。
现如今,如果去学校办公室或教学班找不到许永正,大部分时间可在校园四周的园林里找到他。他说,老年大学就像他的家,为他营造了发挥余热、学习、实践和深造的机会,让他晚年有一个锻炼身体、休闲养生和陶冶情操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