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悠长的旧时光
发布时间:2014-11-25 作者:梁亦慰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1952年汤舜琴(右)与朋友合影留念

1959年汤舜琴和大儿子郑跃留念

上世纪50年代汤舜琴(后右一)与家人合影留念

1964年汤舜琴与丈夫及两个儿子合影留念
一叠厚厚的黑白照片、几本纸张泛黄的旧书……不久前,家住银座街的汤舜琴老人将自己悠长的旧时光整理成册,郑重交到了路桥图书馆工作人员手中。至此,这段带有浓厚年代特色的记忆,被珍藏在了档案中。
汤舜琴幼年时,父亲是一位大地主,资产殷实,全家人生活得富足而快乐。除了管理自家的田地,她的父亲还先后办过麦厂、布厂与百货厂,做起大生意。他为人善良,从不苛责手下,经常将大米与衣物赠给生活困难的人。
“父亲叮嘱我用功读书,他说书中有黄金屋,学习知识马虎不得。”汤舜琴说,她谨记父亲的教诲,在黄岩读小学和中学时,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家里只要求我负责读好书,吃穿用都不需担心。”父母对她很好,穿的衣物布料皆属上乘,若缺钱花了,可以直接在家中厂子的抽屉里拿,肚子饿了饭桌上向来不缺鱼肉。
快乐而祥和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汤舜琴升上高中读师范部那年,随着解放后土地改革的到来,戛然而止。幸运的是,由于父亲主动将自家田地上交的开明举动,家人们并没有吃太多苦头。为了躲开这场风波,高中的寒暑假,她忍住思念,没有回家。
“我高中成绩很好,顺利的话,原本可以去浙江师范学院就读。”提到那时自己的大学规划,汤舜琴叹了一口气。最后打碎她大学梦的,不是动荡的家庭,而是当时极为凶恶的肺结核。她说,之所以患病,是被得肺结核的高中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所传染。就这样,汤舜琴一面治病,一面读书,坚持不落下数理化课程。那段时间,她把天台医院的病房当作寝室,奔波于学校、医院之间。好在家里还有钱,治疗肺结核的进口药一直未断过。
1952年,汤舜琴高中毕业。虽然身体状况不允许她继续读书,但在当时的社会,以高中学历找工作绰绰有余。在被多家单位抢着招聘的情况下,她选择进入学校当教导主任。“一开始还好,后来因为肺结核的后遗症,我不得不多次请病假。”汤舜琴回忆说,学校的态度因为她的病假变得愈发冷酷,最后竟然以家庭出身不好和假装生病请假的借口强制她离职。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失业的阴影笼罩了16年。在家养好身体后,倔强的汤舜琴没有选择屈服,走上了“办药厂”和“讨说法”兼顾的路。邻居们羡慕她出色的工作能力和高收入,称呼她为女强人。自1961年第一次上诉起,她始终坚持为自己讨说法,一晃便过去了16年。1976年,她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政策落实,被分配到当时的路桥医院,并当上了院长。“现在想起来,我自从高中以后,没过过舒心的日子。”汤舜琴的院长当得并不顺利。一次,她因为帮助友人,无意间卷入了两派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得罪其中一派后,处在了尴尬境地,小心翼翼地熬到了1985年退休,饱尝辛酸。
如今,81岁的汤舜琴已经满头白发,脸上温和的微笑中带着一丝落寞。几年前,老伴去世了,儿女待她很好,但孤独却无法避免。提到老伴,汤舜琴笑了:“老伴长得不好看,人很正直。他以前当官时从来没有偏袒、帮过我家兄妹,我明白,他是心灵美。”汤舜琴告诉记者,她身体不好,每天的休闲方式是看书读报,而一群优秀的儿女和孙辈成了她心里最大的牵挂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