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与乐的交响曲
发布时间:2014-12-12 作者:潘璐萍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1981年,林秀云(右)与朋友摄于雁荡山
1981年,林秀云夫妇与儿子摄于雁荡山
1983年,林秀云摄于共和中学
林秀云近照
12月10日,记者在章苑新村见到了此次故事的主人公——林秀云,听她讲述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
那些年的那些故事,有泪水、有欢笑、有无奈,也有欣喜,犹如一首激动人心的交响乐,苦与乐构成了它的主旋律。但是到如今,却很值得回味。
林秀云出生于1946年,那个年代,国家物资贫乏,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家境较为困难,林秀云一家也是如此。
“我小时候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辛,我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4个弟弟妹妹,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从小就要挑起许多家务。”林秀云的回忆如画卷般慢慢展开。像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一样,她既要种田、种菜、养猪、养鸭,也要烧饭、洗衣,有时还要帮母亲织布、织草帽,拿到外面换取盐、油、米等日常生活用品。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讲起那时做家务的情景,林秀云对一件事记忆犹新。因为年龄小,每天要做许多家务的林秀云不免跟母亲抱怨,为什么连碗都要她来洗,感觉实在太累了。谁知母亲的一句话,让她牢记至今:“有碗洗,说明有饭吃,等没碗洗的时候,就不是累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活下去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秀云逐渐懂事了,对于家务也就能驾轻就熟。可是一些粗重的农活,对于当时只有10来岁的她来说,还具有一定难度,这也给她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有一年,路桥发生了一场大干旱,连续一个多月滴雨未下,田里的庄稼眼看就要枯死了。林秀云的父母带上她,去很远的河道中引水。天气非常热,他们在河道旁踩水车,林秀云坐在水车上一下一下地踩,没过多久,便汗流浃背,脚磨出了水泡。她多想停下来,跑到旁边大哭一场。
林秀云说,那个年代,人们普遍营养不良,十几岁的孩子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样子,踩一下水车,整个人都要虚脱了。可是,她还要不停地踩,一直踩到有足够的水引流到田里为止。这些苦,现在的年轻人是很难想象的。
说到这里,林秀云有点哽咽,也为能熬过这段艰难时光而雀跃。那个时候,虽然生活艰苦,林秀云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业,一直努力学习到高中毕业,并且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走上神圣的讲坛。
当林秀云当上教师时,生活条件已经有了一定改善,可是物质依旧稀缺。学校设在一所庙堂里,一个小房间只能放下两三排桌子,然后二三十名学生挤在一起上课。可以想象场面是多么拥挤,条件虽艰苦,但学生们都非常用心,这让林秀云很欣慰。
除了平时教导孩子们认真学习,林秀云还会带他们出去春游。接着,她聊起了一段任教时的趣事。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温州雁荡山春游,因为农村没有手表、时钟,一些学生天刚亮就跑到学校等候,生怕错过集合时间。那个年代交通并不发达,如果错过了上车时间,春游也只能告吹,所以学生们特别珍惜。
在春游中,光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五六小时,真正在景区游览的时间可能不到半天。可是学生依然很开心,拿着从家里带来的玉米饼、年糕、粽子之类的食物,边吃、边走、边看,感觉惬意、快活。
林秀云回忆,上世纪70年代,上学的孩子跟她小时候差别不大,白天除了上课,回到家里也得干各种农活和家务,很少有清闲的时刻。所以学校里一组织大家去春游,学生们那种憧憬与开心,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国家慢慢富强起来了,林秀云也到了退休年纪。现在,她每天待在家里,看看书、健健身,有空出去走走,从心里透出一种满足。“现在的生活,我已经很知足了,平淡、安定、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