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夫妇讲述战争岁月
发布时间:2014-12-19 作者:潘璐萍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李鸿达与儿子李炎炎摄于1959年冬
罗招素与母亲摄于1978年
李鸿达与罗招素近照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任时光如何匆匆都无法遗忘。
李鸿达和罗招素是一对已到耄耋之年的夫妇,他们的童年几乎是在战争中度过,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生活才变得安定些。命运的坎坷,让他们格外珍惜现在的日子。
近日,记者来到了李鸿达夫妇的居所,听他们讲述那些峥嵘岁月里令人难以忘怀的事。
初中时遭遇“七七事变”
回忆往昔,童年的遭遇让李鸿达夫妇刻骨铭心。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公然发动侵华战争,从此,中国进入了长达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所经历的事件,罗招素至今记忆犹新。那年,罗招素12岁,就读于台州中学。战争之初,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学生跟往常一样,早上8点左右上课,下午4点左右下课,生活波澜不惊。
可是随着1937年12月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的沦陷,战火从北方蔓延到了南方,台州这座海滨之城也深受战争之苦。据罗招素回忆,1938年,台州领空经常会有日本战机对地面进行轰炸,台州中学有时一天要拉响几次警报,听到警报声后,全校师生立即撤往附近的防空洞躲避。
由于当时台州中学位于山脚,并没有被炸弹袭击过,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给师生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威胁,校长决定将学生们转移到偏僻的山区进行教学。
罗招素说:“经过一段时期的打探与联系,校长将我们转移到仙居的寺庙里上课。这些寺庙的名字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一座叫做‘三井寺’,一座叫做‘广度寺’,几百名师生吃住都在那里,可以说完全与世隔绝。我的初中都是在寺庙里度过的。”
睡梦中面临枪林弹雨
战争时候的故事,除了罗招素有切身体会,李鸿达也讲述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件。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李鸿达只有四五岁,并没有太大印象,可是他12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牢记到今天。
1944年,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上逐渐失利,已经有了投降的前兆,有一群驻扎在福建的日本士兵,准备通过陆路,由南向北迁移,与大部队在东北会合,再以北朝鲜为跳板回到日本。
故事就发生在这群日本兵途经路桥的时候。那是一个清晨,他们出现在路桥十里长街,街上的老百姓闻讯向四周逃去,李鸿达的父母带着他,逃到了石曲乡(现在的路南街道)的一间民房里躲避。
日本兵占领十里长街后,随意闯进民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以十里长街为中心在周边区域建立哨所,到了夜间,再派小部分哨兵站岗放哨,防止有人偷袭。石曲乡也是当时建立哨所的地点之一。
可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到了晚上,一小支抗日同盟军与石曲乡的日军哨兵狭路相逢,开始了整整一夜的战斗。战斗就在李鸿达躲避的民居附近进行,晚上李鸿达与父母正在酣睡之中,一阵阵枪林弹雨将他们“唤醒”。民居的木板门上全是一个个被枪打穿的子弹洞,躲在里面的人可谓九死一生。枪声一直持续到凌晨才结束,天一亮,李鸿达与父母往更远的地方逃去。
讲述完惊心动魄的战争岁月后,夫妇俩又聊起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鸿达和罗招素陆续踏上了工作岗位。李鸿达成了一名老师,罗招素成为了医生,夫妻二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虽然经济条件并不十分宽裕,但养家糊口问题不大。李鸿达说,他们把最珍贵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祖国。
他们经历了太多磨难,他们最宝贵的人生时期都处于祖国经历社会变革的阵痛期,等一切尘埃落定,慢慢走上正轨,他们却已步入了夕阳之年。李鸿达1993年退休,罗招素1986年退休。之后,两人便过上了恬淡悠闲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