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应积极打造个人品牌
发布时间:2015-03-11 作者:水穷云起(西华大学图书馆) 文章来源:图书馆报
世界已然是一个大卖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以前基本不发声的图书馆界也加入了大声吆喝的行列,于是,我们看到了图书馆种种品牌推广活动。窃以为,除了以馆为单位的各种推广之外,我们还需要添一把火:大力倡导图书馆员的个人品牌建立与推广。个人推广的基础是形成个人品牌。美国管理学家华德士已经指出,21世纪的生存法则是建立个人品牌。“所谓个人品牌,就是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价值、能力和作用,它就是以你的名字为基础的个人的公众标志。”而打造你的个人品牌,就是将你的能力、个性以及独特品质融为一体,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影响。说到底,个人品牌就是发现、培养、昭示你的个体差异性,让你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对图书馆员个人品牌而言,应该是精湛的专业能力、可靠的思想品德、清晰的个人形象的综合体。从事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人员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只要我们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差异化的个性发展。
馆长应该是图书馆的第一品牌。每一个公共图书馆馆长,或每一个高校图书馆馆长,都代表着本地区、本学校图书馆的品牌形象。对于每一个馆长而言,建立起个人品牌,不仅有助于个人专业的发展,也更能展示图书馆在本地区或本高校的风采。像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杭州图书馆褚树青馆长,都已经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就学科馆员来说,个人品牌的建立相对容易一些。我们可以看看最早开展学科馆员工作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这段总结:“每位学科馆员的工作方式都有区别,因为不同学科的文献需求、研究方法、文献资源的保障情况、教师的信息素养等都有不同,而每位学科馆员的性格、思路、社交方式也有不同。”这意味着,学科馆员的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个人因素较重、个体差异容易体现的工作,适合个人品牌的推广。初景利先生就曾列出了种种推广手段:馆长推荐信、宣传彩页、学科馆员联系单、业务名片、学科馆员网站、视频课件等。
对于在流通服务一线的图书馆员而言,似乎工作的差异化不明显,但也并不是不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可以细致耐心热情,不断寻求更新颖更贴近用户的方式方法,让自己成为本馆的服务明星。同时,也应该不惧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亮相———只要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和图书馆形象的树立。像《图书馆报》“一线心声”栏目上,就常常登载基层馆员的故事及感悟,并配以照片,个人形象醒目突出,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普通工作人员的各种风采。
图书馆员常常也是兼职教师,个人品牌的建立自然应该是争做“名师”。就全国范围看,品牌性的平台如“百家讲坛”“中国大学 MOOC”等,应该多一些图书馆界的老师去讲学。前一个平台,目前还没有看到图书馆界相关教师的身影,而后者,已经有相关的教师出镜了,如北大的肖珑老师。当然,更多的图书馆教师应该是努力上好自己的课程,形成鲜明有效的教学风格,争取在学生之中、在自己所在的学校之中形成一定的美誉度。
目前,各级各类图书馆都在大力进行阅读推广,这个领域,也是很有希望产生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图书馆员的。深圳市一直在倡导全民阅读,评选10大“优秀推广人”,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赵艺超和深圳图书馆馆员陈艳伟都曾当选。而最近图书馆员阅读推广的品牌活动“彩云之旅”也开始为大家所熟悉,其主力成员王梅,也毫不避讳图书馆员的自我推广。
总之,图书馆员个人品牌的建立,其基础是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必须的前提下,还需要我们充满自信,勇于展示自己的个人特质,并积极主动与外界沟通交流,增进外界对自己的了解。而个人品牌的推广也应该在建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开展,而不是毫无根基的宣传与炒作。
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推广自己,图书馆员中有很多人已经在“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模式中习惯了。但是,作为一种符合当下环境的工作方式之一,个人品牌的建立推广也是应该被提倡和支持的。试想一下,如果多一些有品牌有名望的图书馆馆长,我们整个图书馆界的社会影响力是否会更大一些?具体到每一个高校,如果图书馆有一群专业能力精湛、口碑声誉极好的图书馆员,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和待遇是不是能够逐渐改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