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业界动态

山东:全方位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

发布时间:2016-06-05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06-01

  日前,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所做的《山东省全民阅读指数调查报告》向社会公布。《报告》显示,2015年山东民众平均每天阅读(含图书、报纸、期刊和各类数字媒介)时间约为64分钟,“没时间”是制约公众阅读的首要因素。在促进全民阅读的今天,公共图书馆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山东多地做出了探索。

  引入数字媒介

  信息时代,数字媒介的传播效应有目共睹。看到数字传播的优势,山东多地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动作频频。

  顺应“互联网+全民阅读”趋势,枣庄市电视图书馆420日开通。电视图书馆以有线互动电视为平台,枣庄市凡是拥有双向机顶盒的用户,均可运用数字电视遥控器通过互动电视首页按钮进入,实现图书阅览、视频点播等功能,并可实现暂停、回看、快进、快退等个性化功能。目前,枣庄市电视图书馆有5000多种资源,设有“尼山书院”“阅读基地”“新书推荐”等10个栏目。枣庄市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枣庄市图书馆将会继续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完善、整合电视图书馆内容,每月进行数字资源的更新,年底争取完善数字资源近10万种,供广大市民使用。

  类似做法济宁市也在实践。

  济宁市电视图书馆项目是济宁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利用山东有线在济宁地区的广电网络线路优势,为图书馆打造7×24小时的宣传平台。济宁市图书馆馆藏的电子图书、视频资源以及图书馆馆情动态、社会活动等能实时面向济宁市140万户家庭发布。

  有专家指出,电视图书馆的开发不仅是对读书渠道的拓展,更是对现有阅读形式的补充。以电视为媒介呈现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将图书馆的功能进一步进行了挖掘。这种方式安全可靠,适用于学校、军区、农林科技站点及广大农村区域,这就很好地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的精髓,让普通大众可以不用学会相对复杂的电脑操作,可以在不采购电脑、智能手机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山东有线高清双向机顶盒实现阅读、学习“充电”。

  扩大阅读阵地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与人口数量相比仍明显不足。增加阅读阵地、打造馆外图书服务点就成了必要之举。

  青岛市市南区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推出了“咖啡青岛”项目。该项目打破图书馆固定场所的限制,通过免费为咖啡馆配送图书并定期置换流通的形式,将咖啡馆由单纯的休闲场所打造成一个能够提供阅读体验的馆外图书服务点,实现阅读体验由单点聚集到全域开花的转变,让市民游客在品味咖啡、享受休闲的同时,以最低的时间成本、最舒适便捷的方式,全面体验阅读的乐趣。

  在山东多地,总分馆制是另外一个较为普遍的做法。

  以东营市为例。为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东营市按照“总馆—分馆—服务点”的模式,在山东省率先建立了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县区图书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流动服务车为补充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城乡文化资源实现了共建共享,书刊借阅实现了“一卡通”。“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在社区借阅到自己想看的图书。如果社区没有,还可以提前预约,社区会协调其他图书馆获取相关书籍,来满足居民的借阅需求。”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安宁社区的居民燕征龙说。

  烟台市图书馆则主打流动服务项目。由烟台市图书馆与服务单位签订流动服务协议,为服务单位办理集体借书证,每次可借书刊300册,由服务单位派人到图书馆选书,由图书馆为其送书上门。

  丰富服务内容

  在图书馆,并非只能看书。以阅读为基础,山东一些图书馆着力在丰富服务内容上下功夫,对吸引读者“走进来”起到了良好效果。

  “五一”小长假期间,不少威海市民走进威海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带领孩子感悟传统文化。据威海市图书馆工作人员逯淑华介绍,经典诵读是尼山书院的一大活动,图书馆特意引进了《论语》、《孝经》、《弟子规》等一批古典书籍,以方便孩子诵读翻阅。它的形式就是由志愿者老师带领孩子一句句地诵读,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孩子心中。

  “公共文化场馆如何发挥职能?服务是生命线。”济南市图书馆负责人说,自开馆运营以来,济南市图书馆开设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开展了“‘书香泉城’文化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活动,在日常工作中,为读者提供借书袋、老花镜、小药箱,放宽准入“门槛”,延长闭馆时间……一系列落到细处的举措让读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暖意,与此同时,大开放格局下的“一站式”服务,更有效对接了市民对于公共文化场馆的多元需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不能缺席。”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说,2016年山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积极创新服务机制,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积极开展流动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建设数字图书馆,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苏锐)



浙公网安备 33100402331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