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7-11 作者:於徐阳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上世纪60年代,路桥消防车对南官河提供消防保护。
1963年,南官河三水泾口一带儿童游泳场面。
从6月15日至30日,在路桥图书馆的二楼大厅里,展出的100张毕业老照片搏得了众人的眼球。在这些斑驳发黄的老照片里,我们看到了民国时代的校服,看到了上世纪50年代的路桥中学,看到了意气风发的同学和老师,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笑脸……这些老照片的“年岁”从1917年到1987年,整整跨越了70年。
在2013年时,图书馆也展出了100张全家福老照片,有白枫桥人陈丹秋全家摄于1944年的照片,也有路桥人特别熟悉的骨科医生应有胜全家在1961年留下的合影。
这些老照片的背后,有着一则则生动故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是我奶奶和她妹妹留下的唯一一张合影照。你看,她们身上的旗袍,还有身后的八仙桌……”翻开第一本相册的第一页,路桥图书馆副馆长王萍娓娓道出这个属于上世纪20年代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图书馆在2007年“零馆所”的情况下,发出老照片征集令后,王萍带头捐赠的首张照片。
老照片征集令发出,一度“遇冷”,几乎无人主动捐赠。为此,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决定“逢人便讲”,让市民明白那些压在箱底,甚至快被遗忘的老照片并不是无用的废物,而是稀罕的宝贝,并上门收照片。但同时,他们面临着几大问题:谁手头还存有老照片?怎么才能收集到馆内?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回馈”捐赠者?
“那段时间,一碰到老人家就问他家里有没有老照片,开始说服他将照片存放到图书馆。”王萍说,“起初大家都对这事有所怀疑,担心照片被图书馆收藏后无法好好保管。”好在图书馆有一批忠实的老年“粉丝”,他们成为“编外”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线索”,才能使馆内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重点走访当地一些大户和摄影爱好者,动员他们搜寻、捐赠留存的老照片,并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进一步扩大走访范围。
“编外”人员有时还主动当“担保人”,让捐赠者知道图书馆是老照片最好的归宿,也能最大程度发挥老照片作用、激发老照片活力的最佳平台。
从2007年至今,图书馆共搜集到了老照片6000余张,内容涉及台州的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科学、军事、自然、医学、地理及各类风土人情照片,种类大致可分为全家福、风景照、结婚照、毕业照、职业照、各类生产场景以及特定年代的政治学习、运动集会等。
王萍说,保存老照片不仅是保存个人与家庭的记忆,更是社会公共记忆中极其重要和宝贵的组成,让大家知晓图书馆重视老照片、收集老照片、展示老照片,开发利用老照片。
“浓缩”的写实生活
从照片术发明应用的那一天起,照片便成为了人类认知世界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忠实记录与见证,与文字资料相比,照片真观、形象、生动、观赏性强的特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老照片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地域风情及不可再生的特质,决定了其具备了独特的价值和作用。“通过老照片,我们可以真切地触摸、了解台州的历史沿革、地域变迁、民情风俗、人文环境等,透过这些,能看到改革开放为台州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萍说,“而老照片更是地方文献中的特殊文献,是图书管理工作中一种新职能的延伸。”
一张半个巴掌大的黑白照片还原了路桥剧院的原貌,舞台四周镶嵌着鲜花和和平鸽;夏日里,游泳健将从卖芝桥头一个猛子扎进南官河,透过照片仿佛听到了水花四溅的声音;年迈的老太端坐在家门口,一脸疑惑,或许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镜头,她有些慌张;街心公园里除了泥塑的大老虎外,还有泥塑的红旗……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定格。
在图书馆四楼的展厅内,呈列着许多珍贵的老照片,不乏数米长的大合影,也有一些指甲盖大小的照片。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是由於祖强提供的“路桥种子专家杨匡保于1959年4月28日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并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合影”等系列照片。
目前,在馆内收藏着的老照片里,王萍计划等数量增加到1万张左右时,按类型再划分进行展出。目前图书馆对老照片的区分有“全家福”“毕业照”等,接下来还可能有“路桥记忆”“军营风采”“民俗风情”和“传统产业”等。
如果你家里存有老照片愿意捐赠给图书馆进行收藏并进行展出,可以联系馆内工作人员郑伟丽或郑妮娜,联系电话:89212171、13656587018,他们可以上门收取照片,也可由捐赠者邮寄至图书馆,并请给每张照片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上世纪60年代,路桥消防车对南官河提供消防保护。
1963年,南官河三水泾口一带儿童游泳场面。
从6月15日至30日,在路桥图书馆的二楼大厅里,展出的100张毕业老照片搏得了众人的眼球。在这些斑驳发黄的老照片里,我们看到了民国时代的校服,看到了上世纪50年代的路桥中学,看到了意气风发的同学和老师,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笑脸……这些老照片的“年岁”从1917年到1987年,整整跨越了70年。
在2013年时,图书馆也展出了100张全家福老照片,有白枫桥人陈丹秋全家摄于1944年的照片,也有路桥人特别熟悉的骨科医生应有胜全家在1961年留下的合影。
这些老照片的背后,有着一则则生动故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是我奶奶和她妹妹留下的唯一一张合影照。你看,她们身上的旗袍,还有身后的八仙桌……”翻开第一本相册的第一页,路桥图书馆副馆长王萍娓娓道出这个属于上世纪20年代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图书馆在2007年“零馆所”的情况下,发出老照片征集令后,王萍带头捐赠的首张照片。
老照片征集令发出,一度“遇冷”,几乎无人主动捐赠。为此,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决定“逢人便讲”,让市民明白那些压在箱底,甚至快被遗忘的老照片并不是无用的废物,而是稀罕的宝贝,并上门收照片。但同时,他们面临着几大问题:谁手头还存有老照片?怎么才能收集到馆内?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回馈”捐赠者?
“那段时间,一碰到老人家就问他家里有没有老照片,开始说服他将照片存放到图书馆。”王萍说,“起初大家都对这事有所怀疑,担心照片被图书馆收藏后无法好好保管。”好在图书馆有一批忠实的老年“粉丝”,他们成为“编外”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线索”,才能使馆内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重点走访当地一些大户和摄影爱好者,动员他们搜寻、捐赠留存的老照片,并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进一步扩大走访范围。
“编外”人员有时还主动当“担保人”,让捐赠者知道图书馆是老照片最好的归宿,也能最大程度发挥老照片作用、激发老照片活力的最佳平台。
从2007年至今,图书馆共搜集到了老照片6000余张,内容涉及台州的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科学、军事、自然、医学、地理及各类风土人情照片,种类大致可分为全家福、风景照、结婚照、毕业照、职业照、各类生产场景以及特定年代的政治学习、运动集会等。
王萍说,保存老照片不仅是保存个人与家庭的记忆,更是社会公共记忆中极其重要和宝贵的组成,让大家知晓图书馆重视老照片、收集老照片、展示老照片,开发利用老照片。
“浓缩”的写实生活
从照片术发明应用的那一天起,照片便成为了人类认知世界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忠实记录与见证,与文字资料相比,照片真观、形象、生动、观赏性强的特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老照片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地域风情及不可再生的特质,决定了其具备了独特的价值和作用。“通过老照片,我们可以真切地触摸、了解台州的历史沿革、地域变迁、民情风俗、人文环境等,透过这些,能看到改革开放为台州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萍说,“而老照片更是地方文献中的特殊文献,是图书管理工作中一种新职能的延伸。”
一张半个巴掌大的黑白照片还原了路桥剧院的原貌,舞台四周镶嵌着鲜花和和平鸽;夏日里,游泳健将从卖芝桥头一个猛子扎进南官河,透过照片仿佛听到了水花四溅的声音;年迈的老太端坐在家门口,一脸疑惑,或许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镜头,她有些慌张;街心公园里除了泥塑的大老虎外,还有泥塑的红旗……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定格。
在图书馆四楼的展厅内,呈列着许多珍贵的老照片,不乏数米长的大合影,也有一些指甲盖大小的照片。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是由於祖强提供的“路桥种子专家杨匡保于1959年4月28日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并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合影”等系列照片。
目前,在馆内收藏着的老照片里,王萍计划等数量增加到1万张左右时,按类型再划分进行展出。目前图书馆对老照片的区分有“全家福”“毕业照”等,接下来还可能有“路桥记忆”“军营风采”“民俗风情”和“传统产业”等。
如果你家里存有老照片愿意捐赠给图书馆进行收藏并进行展出,可以联系馆内工作人员郑伟丽或郑妮娜,联系电话:89212171、13656587018,他们可以上门收取照片,也可由捐赠者邮寄至图书馆,并请给每张照片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