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想象的翅膀
——访省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杭州师范大学吴光松副教授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11日
记者: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也感谢您给路桥的群众带来生动的一课。请问你是怎么开始关注科幻小说的?这与您的经历有关系吗?吴光松:原因有二。一是教学需要,我教儿童文学,科幻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章;二是职务关系,我的社会职务是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自然十分注意科幻小说的创作。八年前,我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读到杭州女青年赵海虹的科幻小说,感到非常清新,当时她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已在该杂志上发表多篇科幻小说,而且连续几年获得“银河奖”,我就介绍她加入浙江省作家协会。尔后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浙江省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主任倪树根先生,代表我们创委会向宋庆龄儿童文学基金会推荐她的作品,我则在《文学报》上撰写评论文章,高度评价她的科幻小说,于是她获得了“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前年她又获得浙江省作协“青年文学之星”称号。在这次路桥图书馆讲课时我将介绍她两个脍炙人口的作品。
记者:科幻小说中科技的成分占有多重的份量,现在我国一些新出科幻作品中更多的是与人生观等相关的,比如刘慈欣的作品,这是一个转型,还是一种趋势?
吴光松:科学幻想小说有两种:“硬”科幻和“软”科幻。前者科学成分多,后者科学成分少,甚至只有“科学的预想”,但“软”科幻更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创作,我着重讲的是“软”科幻。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的统一,科幻小说也不例外,当然与人生观相关,不存在“转型”或“趋势”的问题。
记者:虽然我国的航天技术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我国的总体科技水平仍然在发达国家之下,我们的科幻小说仍然要从国外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这会对我国的科学或科幻小说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吴光松:我国是世界上三个航天大国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幻小说与科技水平有关系,但并不依赖科技。“科幻小说之父”出在法国,但当时的法国科技水平并不是最高。我国的科幻小说会受外国科幻小说的影响,这是很自然的,但要获得创作的成功,主要靠作家的独创性。
记者:在最新的星云奖等获奖的小说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可以说是奇幻小说,甚至是架空历史,这是不是可以说是超出了科幻的范畴,现在的科幻小说范畴是不是扩大了,或者说,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科幻和奇幻是不是该有本质的区别?
吴光松:这还是“硬”、“软”两种科幻小说的差别问题;你所说的“科幻”和“奇幻”,当然有本质的区别。我在讲课时要讲到有两种幻想:一是人类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另一种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叫“大幻想”。
记者: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幻想小说,对于我们的科幻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但传统奇幻小说多的是幻想,少的是科学精神,这样的传统特色是否该保留下来,我们该从中汲取怎样的养分?
吴光松: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的几部浪漫主义的古典小说都有浓厚的幻想成分,如《封神演义》、《西游记》和《聊斋》等,对当代科幻小说的创作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记者:有人说中国人是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您对此怎么看?您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吗?
吴光松:中华民族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民族,“飞天之父”就出在我国的明代。对于现在的教育制度与孩子想象力的关系,我没有专门研究,但我是教师,我和我的同行们都十分注意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孩子的想象力决定阅读水平;在写作时孩子的想象力决定文章有无独创性,每个成功的语文教师都会教学生写想象作文。
记者:您认为我国的科幻小说总体水平怎样,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如何?近年来国家提倡科技兴国,对科幻小说的发展有没有促进作用?因为我们知道,科幻想象的兴趣要从小培养,科幻小说等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吴光松:我是搞文学创作的,我国科幻小说总体水平如何,我没有深入研究,不能随意发言。但我知道,我国提倡科技兴国后,才有科幻小说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