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摄影金字塔的高峰

——访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国际艺术家摄影学会(USA)副会长王曙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庄向娟 王依乔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29日 

记者:摄影是您的业余爱好还是您的职业?您在博客中并没有提到您是怎么爱上摄影的,您能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事吗? 
  王曙:本人笔名晓梦,1946年8月26日出生。说起籍贯有些复杂:祖籍山东,生于四川,长在杭州,“嫁”给温州。完完全全的业余摄影人。完全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地爱上了摄影艺术。 
  师范学校毕业后,任过乡村、海岛小学教师。1965年参军,在北海舰队文工团服役8年,复员后在温州医学院工作,任宣传干事、团委书记、工会主席、院办主任、外事处处长兼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等工作。1978年开始萌发了对摄影艺术的追求。由于摄影的机遇性很强,处女作《我的手最干净》竟获全国77—80年优秀作品金牌奖,于是在摄影创作上一发不可收,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1981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现在是国际艺术家摄影学会(USA)副会长,驻温州办事处主任、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副会长(高级会士)、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温州市艺术摄影学会会长、全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温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近几年来在《人像摄影》、《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各类刊物中发表作品4100余幅,类摄影比赛(展览)中,入选、获奖490余幅,其中金牌57枚,银牌78枚,铜牌99枚。141幅作品赴西班牙、美国、香港、澳大利亚、日本、台湾等地参展。在摄影刊物中发表论文13篇。1999年由福建省科技出版社出版《人物摄影——一百题问答》一书。2001年《人像摄影》一书将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本人事迹入编《中国摄影家全集》、《中国文艺家传集》《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文艺家全集》。作品入选《1977—1980年全国优秀摄影作品集》、《中国新文艺大系》、《摄影年鉴》、《中国摄影四十年》、《中国卫生四十年》、《浙江摄影图库》、《中国摄影艺术作品选》、《中国人像摄影优秀作品选》等大型画册。2007年摄影作品入选中国第一部当代摄影史影像辞典出版《摄影中国》。
  记者:您这次给我们带来的是有关西部摄影的讲座,看着您的照片,我感到的是一种生命的震撼。而您说,当您困惑不解时,那就请到西部去;当您生活平淡时,那就请到西部去;当您蒙受苦难时,那就请到西部去;当您渴望蓝天时,那就请到西部去。这是否是在说,西部是为人解惑的地方,是为人解乏的地方,是为人解难的地方,西部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但我们是南方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秀丽的山水中找到这些东西?
  王曙:感谢路桥图书馆给我这样的机会,和更多的人谈谈摄影艺术,谈谈我5次去西部的感悟。今年,我归纳了多次西部采访的精华,陈述自己对西部的感受,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感悟西部——摄影随笔》一书,借这次讲座的机会,将100本免费赠送给观众。 
  西部不仅仅是一种神秘,由于她的原生态,山水好地理位置的特殊,给人以精神上的感染和享受,更重要的是那里居住着朴实,勇敢,勤劳,充满爱心的人们,是我们以净化灵魂的楷模。西部纯情、纯清、纯净,是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难以体会到的。江南的秀丽是一种美,是一种柔美,而西部拥有一种粗矿、刚毅的和超自然的美。这正是我和很多南方人匮乏和渴望的。 
  对西部的感悟,只能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才能体验到。
  记者:对摄影艺术的发展,现在有两种潮流,一种是坚持摄影的真实,一种是同意后期的制作,你的照片有没经过后期的制作。您觉得,后期制作是削弱了作品的真实性,还是增强了作品的美感? 
  王曙:摄影的另一个名字叫“写真”。已经为摄影定了灵魂。这里有两种概念:作为艺术摄影,以摄影的手法和技巧达到摄影艺术家阐述情感的目的,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是可以揉进后期加工的改造;作为真实的记录和历史的见证的摄影照片,是绝对不允许丁点的虚假和伪造。而今,似乎拥有相机的人便是“摄影家”已成为现实,“摄影家”之多是吉尼斯之最。但既然别人称您为“摄影家”,自己又感到受之无愧,就应拿出真本领,真功夫,去伪存真,丢掉花架子,扎扎实实的创作出让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来,为摄影事业真正的繁荣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摄影,入门容易,背起相机就是摄影家;摄影,学精极难,成摄影家未必出作品;摄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强大的知识群作后盾;摄影如“金字塔”,基盘很大,真正攀到顶峰的人却很少,很少。
  记者:大家看照片,更注重视觉的冲击力,您要通过您的作品传递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话语?如果您不解释,对您的作品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对此,您会怎么看? 
  王曙:任何艺术门类,好的艺术品应该有多元化的连接和解读方式,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一样。读者立足所生活的时代环境,依赖自身的修养、素质、艺术涵养、经验、信仰、资历、观点、年龄、个人爱好、个性、风格、性别、社会经历等等来进行欣赏和对作品的再创作,这是作者和读者的一种心灵的碰撞,是一种交流。
  记者:我们知道,您在各类摄影赛事中获得很多奖项,那您是如何看待获奖的? 
  王曙:无论全国大赛还是地区性小赛,凡自愿投稿的人,都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入选、获奖、展出,毋庸谦虚。 
  搞摄影创作,千辛万苦拍作品,目的何在?除孤芳自赏者外,绝大多数就是为了发表、参展、获奖。换句话说,作者总是想通过各种渠道,让自己的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可,把自我的情感通过摄影的艺术手段向更多的人倾诉。而现实生活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业余摄影还是专业摄影,要取得成就或成就的标志(不是唯一的标准)便是获奖多少,奖次高低,作品发表多少,发表媒介的档次。因此,获奖便成了芸芸摄影者心中向往的伊甸园。同时,通过评奖,发现人才,结识影友,刺激创作。
路桥图书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      技术支持:台州橘子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