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熊猫的朋友”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熊猫故事
——访动物保护志愿者、作家林唯舟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庄向娟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21日
记者:林老师,在接触您之前,我查阅了不少关于您的资料。这其中,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人称呼您为“熊猫奶奶”,有人称呼您为“熊猫仆人”,而我更觉得您像是一位“熊猫天使”。我对您的了解来自一组数据:连续跟踪大熊猫748天,拍了399盘资料带,4万张图片。一年两个月453天,镜头没有一天离开过大熊猫,写了20万字的文字,记录熊猫每天的活动。在我的概念里,您的生活都是围着熊猫在转,熊猫已成为您生活的主角了。您为何喜爱熊猫?又是怎么想到去研究熊猫的?林唯舟:不能叫我“熊猫天使”,应当说熊猫是我的天使。我是熊猫仆人般的朋友。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写的是秦岭那边的大熊猫怎样作弄竹鼠、和猴子耍、与天敌斗的故事。这篇报道让我耳目一新,与我过去了解的大熊猫不一样。
在这之前我只知道大熊猫憨厚、文雅的一面,其实它非常勇敢、调皮,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我觉得大熊猫太有意思了,就想写一个熊猫的童话故事,“刷刷刷”一上午就写了5000字,突然就写不下去了。一放就是两年,每每打开还是写不下去。这时我明白,我对大熊猫了解的还是十分十分少。我要到有很多大熊猫的地方去!一退休我就上网查资料,查到熊猫生态公园,就跑到那里去了。
记者:您最初选择到熊猫生态公园,就是抱着要把童话故事写完的心理。但您怎么在熊猫生态公园“赖”了这么久,而且一“赖”就是好几年?
林唯舟:(笑)当时就是两个月的采风计划,只是想把童话写完。我退休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个事情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现在变成最大了。
我是真心爱上大熊猫了,或许我生来就与大熊猫有缘分,一看到大熊猫爬树啊,下水啊,看到那些毛茸茸的小家伙,我就被迷住啦,常常会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看着它们吃、玩、睡。
到熊猫生态公园两个礼拜,我就把计划延长到两年,想为大熊猫拍摄一部纪录片。我懂一点摄影,知道要从小宝宝出生第一天开始,一直跟踪到它满周岁,才能对大熊猫的情况有所了解,写的东西才比较耐看。但是我没想到与熊猫相处得越久感情就越深,两年变成20年。现在我想,只要我还走得动,我每年都要到熊猫生态公园服务。(笑)
记者:我通过查阅一些资料,知道熊猫生态公园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世界上圈养环境中第一对大熊猫宝宝就是熊猫生态公园的科研人员帮着熊猫妈妈带大的。
林唯舟:是的。大熊猫有生一胎,也有生双胞胎的。但一般情况下大熊猫妈妈只能带活1个宝宝。如果生的是双胞胎,熊猫妈妈就忙不过来了,抱了这只丢了那只。圈养情况下,人们总想将熊猫妈妈放弃的那只小的喂养大,但是取出来后总也没有养大过。直到1990年,熊猫生态公园的科研人员帮助一只叫庆庆的熊猫带活了世界上第一对熊猫双胞胎,它们就是娅娅和祥祥。这是个了不起的突破,庆庆带大了4对双胞胎,现在娅娅也是9个孩子的母亲了。
大熊猫妈妈还会帮别人带孩子,也是熊猫生态公园发现的。有奶的大熊猫妈妈能接受其他大熊猫妈妈的孩子,这个突破是在1992年。那年庆庆不只是带大了自己的双胞胎,同时带大了自己的小妹妹。一个大熊猫妈妈带大了三个宝宝。在这以前,如果某个大熊猫妈妈没有奶,那么它的宝宝出生后不久就会死掉,现在交给别的大熊猫妈妈带,又救活了很多宝宝。还有亲子鉴定、人工喂养超小型宝宝,都是熊猫生态公园创造的世界第一,熊猫生态公园还是首批建立保护教育的点。这些事情外面的人不知道,只有业内人知道。我要告诉大家。
记者:大熊猫是“国宝”,我们喜欢的是它那圆滚滚的胖身子、憨厚可爱的有趣样子。大熊猫真的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除了吃,就是打瞌睡、睡觉吗?
林唯舟:其实熊猫不懒。它的生活分为三部分,一个是吃竹子,一个是睡觉,一个是玩。它们要花大多数时间去吃竹子。因为竹子的营养含量比较低,它必须得吃大量的竹子,24个小时里头,基本上要有11个多小时在吃才行。你说懒不懒?还有剩下来的时间要玩一会儿,还要保留充足的睡眠时间。所以它并不懒。而且你知道不知道,熊猫的叫声非常非常多,它会说话的。
记者:大熊猫会说话?这个倒是头一回听说。
林唯舟:它有20种声音。其中有一种声音就是“咩”叫。像羊叫,但不是和羊一样地叫。这个“咩”叫是怎么样的呢,“咩”叫是友爱。妈妈找孩子,孩子找妈妈,男的找对象,女的找对象的时候,都会发出这种“咩”叫。还有一种声音呢,就是它突然一下会发出类似于像青蛙叫,或者是像鸭子叫的声音,“哇”地一叫。这种一般是小孩子受惊,吓到了。
记者:我个人对熊猫孕育、繁衍之事比较感兴趣,您能给我说说这方面的事吗?说实话,熊猫那么大个,生出的崽却只有那么丁点大。
林唯舟:大熊猫生孩子,它的怀孕期很奇怪,是在80多天到300天左右之间。从大熊猫的行为上看,她不想吃东西,就有戏。大熊猫在生孩子以前,有半个月就开始不想吃,一点一点减食。到快要生的前几天,它会开始做窝。它把木头咬碎,咬碎了以后做窝。这是野外大熊猫做窝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每个都一样的,有的熊猫不咬,有的熊猫会把竹竿拉到身后做窝。这时,熊猫生态公园的饲养员就进入一级战备。饲养员和他们的领导全部是24小时在产房,时刻关注。一方面看住它,一方面用测激素先进的办法,看熊猫的激素水平到什么时候来判断它大约会在什么时间生。一般是有规律的。
刚生下来的熊猫体重也很特殊,51克到225克之间都有。51克是2006年熊猫生态公园出生得最小的一个,也是圈养情况下全世界出生成活的最小的一个。像这的小宝宝,如果我们不关注,在野外它是活不了的。
养活一只熊猫是很不容易的,基地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花出了巨大的劳动,而且每只熊猫一年的花费大概是要二三十万。
记者:我从侧面了解到,您还给熊猫做过很多事情。您都为熊猫做些什么事情呢?
林唯舟:就是找事情做。我看书上讲,大熊猫从生下来五个月到三岁,是喜欢在树上生活的。当时,兽舍里没有架子,熊猫宝宝就爬到高高的铁栏杆上。我觉得熊猫宝宝会很不舒服。一天,我看到娅双爬到高高牵引杆上,脚拉得很长很长,就在那个杆子上睡觉。就想要给他们做架子,熊猫生态公园的张主任很支持,说可以试试。我就做了第一个木架子,就是用外面捡的树枝给它钉起来。放进去它们就爬上去了。不久就给爬烂了。我一口气又做了4个。看着大熊猫宝宝天天在我做的架子上睡觉,心里有说不出的安慰。后来熊猫生态公园给它们做了漂亮又好用的木床,宝宝吃了饭就爬上去睡觉。我的那些木架子就没有用了。我就把那小架子改成了小秋千。熊猫生态公园又按这小秋千的样子做了好多大秋千,安装在一个个运动场上,不管是成年大熊猫还是熊猫宝宝都喜欢上去玩。
熊猫小时候喜欢在树上玩耍也是有道理的。在树上比较安全,不会爬树的大型动物伤不了它们。大熊猫是近视眼,爬在树上也是看不远的,但是安全是肯定的。平常只要有不安全的声音,大熊猫“噌噌噌”就往树上爬,往高的地方走,这是很聪明的一种表现。
记者:林老师,您是一名动物保护志愿者,拿出自己的钱来保护动物。这些年,在熊猫的事情上,您大概花费了多少钱?
林唯舟:光设备器材,10万多吧。就拿这台新的高清的摄像机来说,是朋友资助的,很多朋友帮助过我。
说实话,现在像我这样的志愿志还少,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已经有好友对我说:“大姐,等我退休就来接你的班。”再过一、二十年,会有一批人这样做的,大家就不奇怪了。
我一直生活在大城市,在那里有的是人工的树、人工的路、人工的房子……屋子里不可以有其他的虫子,家里的虫子,都要被消灭……
现在我改变了。我是地球人了,这个转变过程是大熊猫的功劳,同时也是熊猫生态公园广大保护教育者给我的帮助,他们将从国外学来的先进的保护教育的知识传授给我。地球上只有万物和谐相处才能共存,简单一点说,地球上每一种生物都有生的权利,都有它们的地位,它们与地球是不可分割的。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人是大熊猫最大的天敌,人要反思自己对自然破坏的“罪行”。人应当将从其他生物手里夺取的东西还给它们。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都是平等的,这就是熊猫告诉我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