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人生思考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李承静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3日 

 □本报记者  李承静

  记者:关于阅读、文学以及人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尽管老生常谈,又总能让人津津乐道。尽管不同的人对阅读的理解各有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与阅读捆绑的人生总不至于苍白无力。周教授,在您看来,阅读在人们生活中究竟起着何种作用呢?

  周兴华:阅读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阅读是精神上的越狱。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他的肉身,都是囚禁在自己的“狱”内,而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越狱。书籍里横卧着历史的灵魂,在看不见的时空里,向阅读者伸出了手,掏出了心,完成了河流与河流、风与风、大地与大地的相亲相拥。是阅读,让人变得谦卑。因为阅读者懂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个人实在是太渺小。而阅读,让个体意义上渺小的人找到真实的存在感。

  一个人通过阅读,把自己微小的人生不断放大,最后又通过阅读把人生还原到最小,还原到尘土尘世里的生活中。正如萨特所说,“我在书里结束我的生命,也将在书里开始我的生命”。阅读让人变得博大和骄傲,也让人变得渺小和谦卑。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精神上的浩瀚故乡。通过阅读,仿佛站到了世界的中心,可有时通过阅读,也感觉被抛弃到了世界的荒野。一生一世的阅读,完成了一个人一生认知这个世界的宿命。

  记者:抛开一些专业领域的专业书籍不说,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往往跟文学阅读脱不开关系,除了最直观的“可看性”,文学阅读给读者带来的影响并非只言片语就可以说清。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能够亲身经历的五彩缤纷和大起大落的人生毕竟有限,而这些欲望和遗憾往往能够在文学作品里面得到弥补。您能说说阅读文学的好处吗?

  周兴华:文学是了解人生的重要窗口,通过文学,我们可以体验各样的人生,也可以在它的启迪之下,更好地设计自己的人生。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是形象的人类生活史、心灵演变史。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可以设身处地自由地体验千百万种人生,其结果无疑等同于无限地拓展了自己的人生,使自己迅速走向成熟。总之,由于文学的特殊性质,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当作体验人生、参悟人生最便当最有效的途径,人们阅读文学其实就是在体验人生。

  有人说,人生大于文学,而文学又常常深于人生。所谓的深,实际上意味着它已开始突破现实人生的范畴,走向某种程度的“大”了。文学关注人的现实境遇,不是单纯模仿或片面猎奇,而是一种具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人往往每天沉陷于琐屑的事务中,被平庸的气氛所包围,而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真实处境。文学则像一道闪电,为人划开身旁的黑暗,照亮了个人生活的真相,照亮了人类社会的真相。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遭遇、命运的描写,文学引导人反思自身的人生缺陷,反思自己的生活与真正符合人的尊严的生活之间的差距,反思置身于其中的社会关系及社会制度的弊端,也反思社会现实与人类理想之间的差距。反思体现着人类心灵的自觉,但反思并不就是终点。在反思的基础上,文学更催促人们警醒,激励人们奋发,鼓舞人们抗争,以实际行动去消除社会的痼疾,去改变自身的命运,去建设理想的人生。

  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从文学角度来探讨人生,观照人生,则会更感性地了解人生和理解人生。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既可以增强我们对文学的深入理解,又可以体会到文学对于我们所产生的现实意义。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似乎人们关注的都是实用技能的学习,这自然无可厚非,但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定不会愿意只充当赚钱或谋生的机器,如果能够对人生有一个比较清醒自觉的认识,那么他就可能更好地设计自己的人生,过一种有质量的人生。

路桥图书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      技术支持:台州橘子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