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运与养生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李承静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6日
□本报记者 李承静记者: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自身健康日渐重视,关于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当下,什么是养生、如何养生,是很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
海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71岁,其中女性73岁、男性68岁;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为女性77岁,男性74岁;美国人口平均寿命为女性81岁,男性76岁;日本人口平均寿命为女性87岁,男性80岁。平均寿命最低的是西非国家塞拉利昂,为46岁。这其中,城市疾病死因的排名分别为脑血管疾病占22.58%,心脏疾病占22.33%,恶性肿瘤占17.28%,慢性阻塞性肺病为14.08%。也正是有了这些数据,才让人们有了更加深刻的危机意识。
记者:那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养生呢?
海岗:从中医角度来说,养生的终极目标是长生久视,死而不亡。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到两个基本点: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平,是安静的意思;秘,是固秘而不散失的意思;精与神,是泛指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治,是正常而不乱的意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指人体必须经常保持相对的阴阳,相互平衡,相互协调,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使精神充沛,身体健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养生和治疗不能只关注病变的局部。而身心医学的模式显示,只有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健康才是健康的正确模式。
记者:养生包括哪些范畴呢?
海岗:首先,养生需巧得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时间与养生(年运,季节,月份,时辰);地利——环境与养生(居住环境,办公室环境);人和——社会关系与养生(与上级、平级、下属关系)。
要养生,应遵照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一、调摄精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黄帝内经中体现的最重要的一条养生基本原则。当人处于一种“恬淡虚无”的状态时,人先天被赋予的“真气”就会随着指挥它的“神”开始运作,即“从之”。如不服从擅自“开小差”,“正气”不在岗,则“虚邪贼风”这种负面能量就会趁机而入。
二、起居有常。这就是说,平时的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按照《黄帝内经》所述,一日之中,白天是阳主事,夜晚是阴主事,由于人与天地阴阳要保持协调统一的关系,因此白天阳气主事之时,人就要劳作,夜间阴气用事之时,人就要休息。如果违反了阴阳消长规律,就会给人体造成损害。
三、饮食有节。所谓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吃的科学和方法。饮食要适量。这是说,人们吃东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处,饥饱适中。此外,需要限制或者禁忌某些食物,如辛辣、油腻的食物等。起居有常就是制定合理的起居计划,不能做超过自己体力、脑力和性能力之外的事。精神内守指放松身体,努力不去想任何事情,集中精神在自己身上,或者精神集中在外部某一点上。
四、不妄作劳。这是中医养生医学的基本要求。“劳”又可细分为“劳力”、“劳心”、“劳房”三类,统称为“三劳”。劳力:体力劳动者,关爱扫地工人;劳心:白领加班,代表IT过劳死问题;劳房:“妄”字上面一个“亡”字,底下一个“女”字,所以,死在女人手里叫“妄”,意思就是说,一个女人欲望强,不停地还想要更多。至于作劳,我们管这个“劳”叫房劳。所以,劳作不仅仅是指劳动,它还有房劳的意思。
最后,有乾隆42字长寿诀跟大家分享:齿常叩,津常咽;鼻常揉,耳常弹;肛常提,腹常旋;面常搓,足常摩; 眼常运,肢常伸;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