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李承静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6日 

□本报记者 李承静

  5月8日上午9时,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王燕玲将在图书馆举行南官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三百六十四——

  记者:一直以来,科技创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纵观人类发展历程,实际就是科技创新不断进行的过程。在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在科技的带动下飞速发展,创新又使这个速度不断加快。而站在教育工作者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帮助整个国家和民族打下扎实的创新基础。王老师,您是如何看待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王燕玲:毫无疑问,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旋律。在学校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科技创新,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造就一代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再来看中国当代的学生,有许多人因循守旧,不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事实上,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新浪网的一则新闻指出,许多跨国公司认为,目前的中国大学毕业生仅10%符合他们公司的用人标准。谈及原因,这些跨国公司的用人部门不约而同提到了中国大学生过于浅薄的创新能力。在他们的眼中,值得公司用最好的待遇去挽留的是那些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人,而不是那些空有满腹理论而不知如何去运用、发挥的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甚至已经成为人才取舍的标准之一。当代大学生要想在求职过程中觅得一个理想的职位,培养自身科技能力是关键之一。

  记者:很多人不是不知道创新的好处,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创新就跟“专业”“高大上”联系在一起。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呢?

  王燕玲:1908年的一天,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菊川教授和家人一起吃饭,吃着吃着他发现:今天的菜汤为什么特别鲜美?他好奇地用勺子在汤碗里搅了搅,发现了今天汤里与以前不同的地方就是菜里多了几片海带。他想:这海带里一定有什么奥妙?后来,他经过仔细研究,终于在海带里发现了一种叫骨安酚钠的物质。这种物质用作佐料,可以大大提高菜的鲜味,它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味精。

  心理学研究证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东西。创新能力人人具有,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法把它引导出来而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我善于观察,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一定也能够成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其实,创造发明很简单,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普通人也能成功。

  记者:一些人认为,创新是自然学科老师的事情,跟语数外等学科关系不大,这个观点在业内人士看来,无疑是有失偏颇的。

  王燕玲:我认为,每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是带领孩子们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创新是指人们获得某种有价值的新成果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推陈出新的能力。现在都提倡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请问,跟我们哪一个学科没有关系呢?家长更是责无旁贷,教会孩子创造性的学习和生活责任重大。当然,科技创新是一个艰辛的劳动过程,绝不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一遇到困难就撒手,半途而废。因为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艰苦劳动,科技创新的成果才会投入你的怀抱,才有丰收的喜悦。

  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曾经有过沉醉于探究的经历和体验,那么他们就可能在现在和将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享受人生的乐趣,更敏锐地发现生活的美好,更充分地感受和珍爱生命之美,更深刻地体味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在讲座的现场,我将通过现场互动的方式,与学生和家长进一步探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路桥图书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      技术支持:台州橘子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