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创客活动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李承静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2日
□本报记者 李承静记者: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于是“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当下社会关注度颇高的词汇。那么,什么是创客?它的兴起又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吕江波:所谓创客,“创”指创造,“客”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这个词译自英文单词“maker”,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微观装配实验室的实验课题。此课题以创新为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个人设计、个人制造为核心内容,参与实验课题的学生即“创客”。
“创客”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在中国,“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有了创客后,创客空间也应运而生。创客空间让创客们有了交流的平台,可以技术互补快速成立项目团队,同时有了一个可以简单借用或者租用设备的场所。
记者:今年2月3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D打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林文雄课题组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可连续打印的三维物体快速成型关键技术,并开发出了一款超级快速的连续打印的数字投影(DLP)3D打印机。该3D打印机的速度达到了创记录的600mm/h,可以在短短6分钟内,从树脂槽中“拉”出一个高度为60mm的三维物体。3D打印机的横空出世,是否也可以视作是创客文化的硕果之一呢?
吕江波:3D打印机被称为创客神器,但其实在创客领域中,“神器”远远不止这个,还有像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3D扫描仪、自动喂猫机等创客领域的杰作。而在我看来,3D打印机更是为创客教育插上了一对艺术的翅膀。在讲座当天,我也会详细解释创客教育的相关内容。我认为,创客活动跟这么多年提倡的创新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创客活动首先应该是好玩的、容易接受的、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一项活动。
拿创客教育的课例——“scratch学物理”举个例子。该课例的设计是通过一个“米奇奔跑”的小游戏,让学生理解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数学中的坐标、信息技术中的循环以及构图和绘画方面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调节程序中的参数,参与并进行物理现象观察、分析和验证。这个课例的设想是利用物理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从学生喜欢玩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利用scratch这种简单的图形化编程工具进行游戏的设计,或者是游戏参数修改,来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从而更容易理解。而对于不能直接观察的一些微观现象,还可以通过虚拟仿真的方式加以模拟和体现。
通常,很多很多的思想会转化为一句语言,很多很多的语言才会变成一次行动,持续不断的行动会变为习惯,许多人长久的习惯成就了文化,而对一种文化思想长久的坚守与实践最终成为信仰。如此看来,与其说“创客”是一种称呼,不如说是一种信仰,科技发展不仅可以改变个人通讯,也将改变个人设计和个人制造。这才是创客活动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