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早锻炼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李承静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9日 

□本报记者 李承静

  记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在一系列对身体有益的项目中,运动锻炼,特别是早锻炼,无疑是接受度最高的一项。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比锻炼更重要的是“正确地锻炼”。应医生,您是如何看待“正确锻炼”这个观念的?

  应有荣:我讲座的题目叫《如何正确早锻炼》,其实准确点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早锻炼”,因为不是所有人的锻炼都适合安排在早上。尽管很多人有一颗坚定的锻炼的心,但遗憾的是,不少人却走进了锻炼的误区。

  举几个例子,为了锻炼下肢的力量,一些人选择跌叉式运动、快速地登山,殊不知,这样的运动方式不但不能让下肢得到较好的锻炼,反而会造成下肢的损伤;再比如,为了锻炼手臂的力量,一些人花了大力气在甩臂练习、吊拉单杠上,由于方法不当,反倒让上肢受到了损伤。

  再比如说,早锻炼是最为人熟知的运动方式,很多意志坚定的人甚至坚持了几十年。但其实现在研究表明,一天当中,清晨的二氧化碳含量是最高的,年老体弱者,尤其是高血压、心脑血管患者根本不应该在清晨、深夜锻炼。得不到锻炼效果不说,严重的可能还影响身体健康。

  记者:在锻炼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节,从而避免做无用功呢?

  应有荣:首先,在锻炼时间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开来,年轻人宜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运动;对中年人来说,18时到20时是较好的放松时间;而老年人的身体最弱,所以要在气温最高的时候,即14时到17时安排运动。其次,时间有讲究,季节也有讲究。通常来说,冬季不利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人锻炼,因为寒冷使得他们全身皮肤里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坏阻力增加,血压更高,心脏负担更重。而夏季因为气温高,倘若再进行体育运动,也会加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人的心脏负担。

  再者,锻炼的强度和时间也要合理安排,应该本着“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符合身体承受能力”的宗旨,进行劳逸结合的运动,次数在每周3—5次为佳。

  有些人认为,别人的健身方式都是好的,其实不然,运动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来,因为我们锻炼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改善当前身体状况,弥补自身不足,而不是盲目地向别人看齐。另外,锻炼的时候不建议过于“专一”,一直乐此不疲地重复一项运动容易导致付出的能量下降,让身体产生惰性。尝试不同的运动种类能够摆脱身体惰性,帮助锻炼者重找运动快乐。

  记者:运动前后有什么讲究吗?

  应有荣:运动前,要注意热身。吃过东西的,待食物消化完全后运动,这样能确保胃没有负担,同时让肌肉中的糖原充足。运动过程中,大量饮水或完全不喝都是不对的,建议不喝饮料,喝白开水,加盐补钠,帮助身体吸收恢复。忌服过冷、少量多饮。运动后也避免马上洗澡,因为立即洗澡会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加重疲劳。

  概括来说,养生运动要遵循“平衡运动”的原则,根据个体自身特点把握好运动的量和度,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愉悦。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运动方法,从而帮助我们实现健康、快乐、长寿。

路桥图书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      技术支持:台州橘子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