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典诗歌中的爱情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李承静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3日
□本报记者 李承静记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也是文学不变的主题,文学作品中若是缺少了爱情这个元素,其可看性必定会大打折扣。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爱情和文学都会保持着一种不变的联系。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永远是最动人的乐章,都说女人是爱情中最让人思绪飘逸的芳香,而男人则是爱情中酿造醇香的酒坛,千百年来,爱情催生了太多千古绝唱和秀美鸿篇。而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关于爱情的描写更是精品不断。程老师,您认为,重读古代的爱情,对当代的人而言,有着哪些积极的意义呢?
程向荣:都说温故而知新,当下的我们,享受着时代带来的便利,也承受着快节奏时代下的“快节奏”爱情,这些冲击着我们的价值观,发人深省。也正因为如此,回到“老瓶子”里面取出一些“新酒”,对于现代的人来说,有着很积极的意义。在我看来,品读古代爱情作品,能够让当下彷徨的我们更好地理解爱情,体会到人情之美和人性之美,也能体会到人生追求幸福的不易,从而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记者:古诗词里关于爱情的描写浩如烟海,您将从哪些角度去解读呢?
程向荣:我的讲座概括为四大块:问世间情为何物、人生自是有情痴、遇人之艰难矣、曾经沧海难为水。
仓央嘉措有一首传播度极广的诗:“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关于爱情,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在探讨一个话题,世间情究竟为何物?正所谓食色性也,其实,爱情从本质上来看,源自于人的天性。《牡丹亭》里就写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爱情这种源自天性的情愫更加能够奠定美好的人生。
都说痴男怨女,有情必定有怨,有情也必定有痴。《诗经》就对这种“痴”作了非常形象的描写:“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有句俗语叫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并不尽是美好的,古往今来,遇人不淑,痴心错付的例子比比皆是。《诗经》里便有相关的描述:“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都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两个人在一起,相爱容易相处难,还要经受住理想与现实的差异,甚至与爱人的家人相处都是一门不得不面对的高深学问。
潘岳在他的《悼亡诗》里写道: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爱情走到最后,纵然一路上跨过层层难关,也难逃生死之关,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情爱本身,对错也好,悲喜离合也罢,都是世间百态的一个缩影。正如冯梦龙所说的,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有情疏者亲,无情亲者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