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春 关爱明天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李承静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9日 

  □本报记者  李承静

  记者: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中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吴检察官,您是怎么看待这一社会现象的呢?

  吴琼:我国未成年人约3亿,其中处于留守或流动状态的约一亿人,占全部未成年人的三分之一,而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来自这个群体的达7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90%以上,被侵害的未成年人多数也属于这个群体。他们极易被黑恶势力或其他犯罪分子所利用,被邪教或恐怖势力所侵蚀,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我们在工作中就经常会接触到这部分人。但是,需要意识到的是,和成年人犯罪不同,未成年人之所以犯罪,有其特殊性,是各种不良因素、制度缺陷和恶劣环境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时候,更加关注人的因素,更加强调教育、感化、挽救的理念。

  记者:根据您的经验来看,您认为涉及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哪些方面比较常见呢?

  吴琼:结合我们检察院办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有两块比较突出,一个是关于校园暴力,一个则是关于网瘾。

  校园暴力,也叫校园欺凌,通俗来讲就是一种“欺负弱小”的侵害行为,可能发生在学校校园内,也可能发生在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可能由同学实施,也可能由老师或校外人员实施。校园暴力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分为语言暴力、力量暴力和心理暴力。在大部分学校普遍存在,尤其以初中、职高为突出。

  今年5月份,微信朋友圈上一则发生在黄岩校园内的暴力视频被多人转发。视频中,一名穿着校服的女生被数名女生围住殴打,那几个女生有的扇耳光、有的踹脚,场面暴力。警方随后抓捕了参与打人的几个女生,逮捕2人,取保2人,共4人移送审查起诉。这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件。其实最近几年,类似的校园暴力视频在网上传播得很多,校园暴力现象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校园是我们一生中最能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等到我们走出校园后,这份体会肯定更加深刻。同学同窗共读,是难得的缘分,同学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产生摩擦,让我们和平解决;遭遇暴力侵犯,让我们冷静面对,机智应对。一个美好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社会。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请拒绝校园暴力。

  跟校园暴力相比,网瘾的危害显得略为隐蔽,但实际上也同样不容忽视。青少年因网络成瘾而自杀、杀人、被杀、猝死的报道在媒体上屡见不鲜。网络成瘾会造成青少年角色混乱,使得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弱化;道德感弱化,容易在网络中放纵自己,导致一系列危害结果,我国也制定了一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将网络成瘾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

  记者:任何事情的发生,其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您认为,导致这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都有哪些呢?

  吴琼:原因有很多,但是我们检察官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的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未成年人的问题根源在家庭。涉罪的未成年人家庭大多不完整,或者父母感情不好,家庭缺乏温暖,或者家庭教育方式极端。所以,我在这里再次呼吁,家长千万不要再用“棍棒教育”对待孩子,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懂得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带来伤害。

  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寄托、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促进其健康成长,是关乎亿万家庭幸福、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复兴的大事!加强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既是我们司法机关的重要职责,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路桥图书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      技术支持:台州橘子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