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不用药也能战胜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李承静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2日
□本报记者 李承静记者:当下社会,“失眠”早已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的人饱受失眠之苦,那种“睁着眼睛等天亮”的经历让不少人心有余悸,有的人甚至依赖安眠药才能睡着,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尽管如此,很多人对失眠依然缺乏全面的认知。叶医生,请您给我们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叶敏捷:根据最新的资料显示,全球有10%—49%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中国成年人失眠的发生率高达38.2%。其实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它是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当然,失眠并非只是“睡不着”,难以入睡、从睡眠中频繁觉醒、早醒、睡眠时间短等都属于失眠。
人为什么要睡觉?因为睡觉有很多好处,它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巩固学习记忆、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增强机体修复、生理功能、调节情绪与心理健康等。而一旦失眠,就会引起烦躁、焦虑、易怒、抑郁等不良症状。失眠者的抑郁症发病率比非失眠者高3-4倍!当然,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心理健康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睡眠。心理冲突、焦虑、抑郁等都会导致失眠。
记者:睡不着太痛苦,那么,是不是睡眠时间越长越好呢?
叶敏捷:当然不是。睡眠质量主要取决于深睡眠,即深睡眠的绝对时间与总睡眠时间的比例。
睡眠需要个体差异大,而不是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睡得越多越好。睡懒觉反倒会干扰正常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和质量。
出现失眠状况,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盲目担忧。我们建议,失眠超3个月不愈的情况,就应该去做睡眠监测。应尽早明确性质和原因,利用睡眠监测诊断指导治疗,避免可能是更复杂的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引起失眠。不重视、不治疗可能遗留下身体健康隐患,而盲目服用安眠药物也会产生药物依赖,对身体也是不利的。
记者: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改善睡眠质量呢?
叶敏捷: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首先便是要改善睡眠卫生。改善睡眠卫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调整安静舒服的睡眠环境、培养睡前放松习惯、睡前喝杯牛奶、每天固定时间起床、白天避免打瞌睡、午睡不要超过半小时、避免咖啡因、酒精、其它药物滥用等。
第二是尝试各种缓解压力的活动,比如每天在固定时间内起床、多做运动、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多和朋友聊天。可以尝试静坐、冥想、肌肉放松法和腹式呼吸等方式,缓解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
第三,是调整自己的个性。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对自己作出过度的要求;急性子的人,喜欢竞争、控制欲强的A型人格行为模式的人,要尝试放慢自己的脚步,学会慢慢来;过度害怕失眠,甚至有出现焦虑症状的,要学会顺其自然,失眠不是绝症,我们在心态上要放平和。
第四点,如果失眠症状比较严重,就要求助于精神科医师,接受完整身心评估,同时填写睡眠日志。针对该类程度的患者,医生会采取刺激控制行为法、限眠疗法、矛盾疗法以及药物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