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插花之“文人插花”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李承静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9日 

 □本报记者  李承静

  记者:说起插花艺术,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插花技艺是一些人磨练心性、陶冶情操的首选。那么,究竟什么是插花艺术?它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苏老师,请您为我们讲解一下。

  苏群: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最早可以追溯到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历经了周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萌芽期、秦汉时期的初始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成期、隋唐以及五代时期的兴盛期、南北宋时期的全盛期、元代时期的发展期、明清时期的成熟期、鸦片战争后的衰落期、改革开放后的恢复发展期等九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

  插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了园艺、美术、雕塑、文学等人文艺术;它培养人的身心和谐、有礼;它融入人的思想、情感,讲究“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是东方自然观和哲学观的体现,它既是艺术亦是文化;它所追求的是“静、雅、美、真、和”的意境。中国插花艺术受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及中国绘画、文学、造园、民俗等的影响,形成了崇尚自然、富于诗情画意、擅用线条造型、多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等独特的风格与特征,是极具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

  记者:本期讲座的主题是探究文人这个群体与插花艺术之间的联系。当风雅遇见风雅,又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苏老师,站在专业的角度,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强强联合”的呢?

  苏群:众所周知,所谓文人,指的是有文德修养之人,或称士大夫、文人雅士,俗称读书人,是中国古代以来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近代画家陈衡恪则认为,文人具有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文人插花”则是指文人雅士应用花材以抒发胸中逸气的一种心灵表现。

  文人插花是中国传统插花四大人群插花之一,四大人群插花有文人插花、民间插花、佛事插花、宫廷插花四类,文人插花讲究情趣,借花明志抒情,他们将插花与诗、书、画相结合,因而作品极富诗情画意。构图受中国书画影响较深,插花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极具个性。花材多选用清新脱俗、格调高雅的植物材料,如松、竹、梅、兰、菊、水仙等,花器以瓶为正宗,常用高古朴实的陶、瓷、铜、竹等容器。造型简洁明快,重天然意趣,表现清雅隽逸、灵慧孤高、洒脱飘逸、平和悠远的风韵。文人将对自然美的感悟通过插花作品表现出来,是东方插花之典范。

  而在我看来,文人插花的特质,除了外观的形色之美外,更有令人明眼澄心、凝神净虑之功,这种感悟以文人领受最深刻。花木能令人修容,好花令人养颜,不好的花令人思精进。此外,插花更是文人雅士的个性及心灵表白,让人寄情遣兴。不求工整与法度,不讲目的与价值,只是随兴所至,以花草为媒介以表现其重文心、诗情与意境之妙,故而作品当中有书卷气,作品外有耐人寻味的气息。

路桥图书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      技术支持:台州橘子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