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让教育更美丽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梁亦慰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9日 

 记者: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生活在多层次的大环境之中,领受着身边的恩情。一个人拥有感恩之心,方能产生责任感并回馈社会。梁老师,感恩会给教育带来什么影响?

  梁蔚:感恩不单是儿女对父母的感恩,还包括身边的一切人、事物,比如同学、老师、善意的陌生人,它在德育教育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一个孩子拥有了感恩的心,保持着正能量,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孝敬父母、帮助他人。通过这种理念的引导,我的两个孩子都懂得了感恩,特别是女儿,转变很大。之前女儿会乱发脾气,还喜欢玩手机,现在她愿意主动把手机交给家长,在学习方面也更积极,会及时且独立地完成课业。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老师,我发现有部分孩子缺失了感恩之心,脾气暴躁,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他们习惯索取,却不知道回报。他们没有去感受父母、身边人对他的爱,也看不到周围的人为他的付出,情绪都是负面的、痛苦的。遇到挫折,心态失衡,甚至做出跳楼、自杀等极端举动。

  现在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很好,都在鼓励孩子感谢父母,给父母送出手工制作的小礼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但从小学开始,课业加重,很多父母、老师忽视了这点。我认为学校尤其要加强感恩教育,这对孩子十分重要。

  记者:是什么原因导致有些孩子脾气暴躁、抵触父母,丝毫没有感恩意识呢?

  梁蔚:我们中国有不少感恩的典故,比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西方也有庆祝感恩节的习惯。其实要做好感恩教育,家庭的氛围非常重要。

  孩子不会感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相当一部分父母对子女太过宠溺,无论孩子想要什么都给,哪怕是不正确的东西,也不去阻止。当父母替孩子做完了所有的一切,长期下来,“小皇帝”和“小公主”就形成了一种父母为我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观念。其次就是,在课业压力比较大的当下,父母太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忽视了人格上的培养。权力型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听话,达成他们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比如常见的现象是,孩子放学回到家,父母第一句话就问作业或者考试成绩,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就情绪不佳。如果这样,孩子容易把父母对自己的感情和成绩挂钩,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成绩好了才会被爱,不然就没有爱。

  毫无疑问,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爱的方式是错误的。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不管成绩好差,他们都会包容、接纳孩子。

  记者:身边的环境对于孩子是否懂得感恩非常重要,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去营造感恩的氛围?

  梁蔚:我们国家对于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家长也有更高的要求。家长可以通过参加家庭学校的学习,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育儿方式。俗话说做人要两条腿走路,其中一条代表学业,另一条就代表做人的品质。只要孩子懂事了,就可以开始感恩教育,一点一滴在生活中引导。比如给孩子一颗糖的同时告诉他“爸爸妈妈给糖吃,要说谢谢”。

  除了行为和思想的引导、习惯的培养,还可以做一些感恩的活动,一家人开展互动,获得情感的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从而理解感恩的出发点。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感恩手环,让孩子给身边的人戴上,比如妈妈戴红色,爸爸戴绿色。戴着刻着“感恩”两字的手环表示一种承诺,孩子这一个月内都不能和相亲相爱的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如果忘记了就亮出手环,提醒他。还可以举办感恩之夜,大家一起买菜做饭,买一个感恩蛋糕一起分享,最后送出感恩卡,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送出去。通过这些提醒,形成正能量,塑造氛围。当孩子心中充满爱,懂得感恩,对一些事情比如学习也就更有动力了。

路桥图书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      技术支持:台州橘子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