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三国 且看司马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梁亦慰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8日
□本报记者 梁亦慰记者:在文武奇才辈出的三国时期,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逐渐主导了曹魏政权,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了西晋王朝,并分别于公元263年、280年攻灭蜀、吴,实现了天下的大一统。司马家族的故事,有太多值得当代人学习借鉴的地方。张老师,首先请您为我们讲讲,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
张朝炬:司马懿从小生活优越,家庭条件很好,但他照样能耐着性子,从小事干起,把每个细节都做到完美,而且给众人都留下既衷心又能干的正面形象。在他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懂得忍耐,在条件不成熟时,他绝对不会出手,等到一切都就绪了,才会使出致命的一招来获取成功。
司马懿刚开始投靠曹操时,曹操手下兵多粮广,并没有注意到他,只是把他当成一个秘书或者助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懿没有嫌弃自己的地位低,曹操吩咐的每一件事他都尽力做到最好,任劳任怨,一干就是七年。七年后,他抓住一个机会,向曹操提出了一个宝贵的意见,希望曹操能够赏识、提拔自己。没想到曹操压根没采纳,他便继续隐忍,不急不躁,又等了四年。等到第二次谏言,曹操终于采纳,发现司马懿是个人才。后来,司马懿和曹爽决战的时候,以退为进,没有和对方正面冲突,把所有权利让给对方,自己回家养老,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才再次出手,除掉了敌人,夺取了整个政权。
记者:司马懿祖孙三代为什么能在动荡的三国时期获得成功?
张朝炬:三国时期是个动荡的大时代,出了很多英雄豪杰,司马家族祖孙三代都如此优秀,主要是家教的问题。孩子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如果父亲就是一个喜欢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孩子也好不到哪去,所以表率作用很重要。在司马懿之前,司马家族曾经辉煌过,要重铸辉煌,做成一件大事件,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家族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因此,司马家族始终谨言慎行,像是愚公移山,祖祖辈辈认准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
对比司马家族的小心谨慎,杨修是个反面例子,他做人做事太过于浮躁,动不动就想超越到所有人的前面去,渴望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大成功。这种行为,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不断超车、开快车,十分危险,只要有一个地方没注意,就会车毁人亡。凭借着难得可贵的品质,司马家族始终能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有了深厚的积累,在成功这条路上自然比一般人走得更快,拥有更多机会。
记者:司马家族的故事中,有什么是当代大学生可以学习的?
张朝炬: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不光要看准备是否充分,还要看外在的条件允不允许。如果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候盲目出击,那成功的概率就会很小,看准了机会再下手,就会比别人多很多胜算。处在变动的大时代中,年轻人没有扎实的基础,只能取得短暂的成功。司马懿告诉我们,成功之前必须累积一些基本条件,比如个人的努力、积累的人脉关系和良好的形象等。离开了前期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成功就是脆弱的。
我觉得历史就要学以致用,我们今天遇到的困难在历史上往往已经发生过无数遍了,古人的智慧和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读懂了历史,面临似曾相识的场景就能心中有数,避免焦虑,有了方向,我们更容易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