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青山 护好绿水建设“和合”美丽台州

文章来源:今日路桥 作者:梁亦慰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8日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很多场合,都以“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两座山论”来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两山”理论不仅是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美丽中国指引了方向。洪老师,“两山”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洪勤辉: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在安吉县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两山”理论,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6年,习总书记在《浙江日报》上发表文章,生动地阐述了“两座山”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2008年,习总书记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时,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不能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不能不顾子孙后代,有地就占、有煤就挖、有油就采、竭泽而渔;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2013年,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述被公认为是习总书记对“两山”理论进行的最全面、经典的一次论述,标志着“两山”理论成为我们治国理政的主要理论。

  因此,“两山”理论可以用三点来概括:第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第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第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记者:“两山”理论有何重大意义?

  洪勤辉:“两山”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准确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

  人类文明包括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纵观人类文明史,无论是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还是从原始状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其实都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农耕时代虽然有绿水青山,环境非常好,但生产力极不发达,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困苦。工业革命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否定了农业文明,但带来了“两山”矛盾,使人们饱受污染之苦。要解决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矛盾,就要用辩证法,不能为了“绿水青山”,退回“靠天吃饭”的农业文明,因为这不能满足我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更不能停留在工业文明,为了“金山银山”而忍受雾霾污水。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这条新的道路就是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绿色发展,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记者:“两山”理论对于公民,有什么样的启发?

  洪勤辉:纵观古今中外,自工业革命以来,许多国家都遭遇了各种各样因为环境的污染造成的伤害,惨痛的教训唤醒了人类的警觉,让我们不断怀念过去天蓝、水净、山青的自然环境。

  过去,邓小平同志提出“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有些干部便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是好的,这种认知导致我们大量消耗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果我们只有金山,没有绿水青山,便只能呼吸到肮脏的空气,不得不生活在黯然的雾霾中。“两山”理论是全党关于生态文明的思考,是八千八百万党员集体的智慧,同样代表了我们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如果不执行这个理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我们必须坚定执行“两山”理论,咬紧牙关一路奋进,从自身做起,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参议员和运动员。

  记者:习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提到“和合文化”,它的精神要义是什么?

  洪勤辉:习总书记说过,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合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完善、最富有生命力的精髓和核心。

  天地和合则美,万物和合则生,人人和合则善,社会和合则安,国家和合则强,世界和合则宁。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寒山、拾得,被后人称为“和合佛”“和合神”“和合二仙”,还被清代雍正皇帝封为“和合二圣”。他们的人生经历与他们的诗歌,都与台州天台山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寒山子与寒山诗、寒山与拾得的故事以及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的和合文化,是天台山文化,同时也是台州文化中极有价值的部分。

路桥图书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      技术支持:台州橘子红了